集成电路的发展是尺寸微缩驱动的发展,但如今纯挚依赖尺寸微缩带来性能提升的红利空间已逐步缩小。尺寸微缩到底能走多远?集成电路的发展该选择哪条道路?
9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半导体家当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能研究院院长刘明表示,如果微缩道路走不下去,用传统集成电路制造技能来做前辈封装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目前基于前辈封装的集成芯片已经成为高性能芯片的首选,在同等工艺节点下,如果采取前辈封装进行芯片的集成,大概能实现15%性能提升,相称于一代技能的进步。”
集成电路是信息家当的基石,为互联网、手机、云打算等领域高速发展供应了硬件根本支撑。刘明表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能发明,经由几十年景长,集成电路成为一个独立行业,2018年产值靠近4700亿美元,并且仍在快速发展。

集成电路是一个规律发展的行业,工艺技能每18-24个月更新一代,新一代技能和上一代比较,面积缩小,性能提升,功耗降落。集成电路的发展是尺寸微缩驱动的发展。在尺寸微缩进程中,无论是材料、器件构造、光刻技能、封装,乃至EDA工具,乃至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全面创新。
“纯挚靠尺寸微缩,我们就可以为芯片性能提升带来非常大的红利。”刘明表示,以处理芯片为例,在最美好的期间,纯挚靠尺寸微缩,算力每年可以提高52%,这是打算机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但这一红利空间已经逐步缩小,“现在纯挚靠尺寸微缩带给处理芯片的性能提升已经只有3%旁边,很大程度的性能是靠架构并行处理实现的。”
尺寸微缩到底能走多远?集成电路的发展该选择哪条道路?刘明表示,如果微缩道路走不下去,用传统集成电路制造技能来做前辈封装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目前基于前辈封装的集成芯片已经成为高性能芯片的首选,在同等工艺节点下,如果采取前辈封装进行芯片的集成,大概能实现15%性能提升,相称于一代技能的进步。”她表示,在没有前辈光刻机来发展前辈制程的情形下,基于前辈封装集成芯片是摆脱限定,发展自主高端芯片的必由之路。
刘明呼吁,能否在上海建立一个集成芯片开放平台,吸引不同人才共同努力,形成我国的规范标准,终极形本钱身的生态。此外,对付科学研究,刘明认为,这须要积累,须要科学家坐冷板凳,从前瞻研究到市场运用更加须要再次创新和韶光的周期。
“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是很集中的,也很随意马虎拿到成本的支持,但是底层技能和根本家当如何坚守和得到支持,才是我们国家能长远走得好、走得稳更主要的根本。”她表示,本日集成电路很热,大家就追随热门,这对IC这种韶光性家当是非常难形成学习曲线的,也非常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任务编辑:李跃群
校正: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