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AS是什么?
在我们脑海里自动驾驶汽车就像科幻电影里演的一样,能够说去哪就去哪,完备不须要人来管控,然而达到这样的效果汽车厂商们还须要很长的路要走,而ADAS高等驾驶赞助则是达到终极自动驾驶必经的阶段,其功能紧张表示车道保持、避让车辆、自动跟车、行人监测等等,不能完备分开驾驶员的管控。
● Mobileye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一家汽车主机厂须要有N家供应商来做干系的零部件配套,而Mobileye公司则是供应商的供应商,也称为二级供应商,其为博世、大陆、天合、麦格纳、法雷奥等一级供应商供应产品及技能做事,如今霸占了环球大部分的ADAS市场。
Mobileye公司紧张供应基于视觉系统剖析和数据处理研发的高等驾驶赞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办理方案。简言之,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目前我们见到的拥有ADAS技能的车型大部分都得力于Mobileye公司。
● 哪些品牌运用了Mobileye技能?
1999年景立的Mobileye公司早已踏上了ADAS及自动驾驶技能的研发之路,从2007年发布EyeQ1开始,至今已经更新到第三代芯片技能——EyeQ3,目前环球已有超过1000万辆车利用Mobileye技能。
个中最范例的例子便是特斯拉,其在2015年10月23日正式发布的7.0固件正是依托于Mobileye公司EyeQ3芯片技能。其最主要的更新是拥有了Auto Pilot自动赞助驾驶功能,它能够让车辆自动保持在车道行家驶,并根据前后车距调度车速,激活转向灯后可实现自动变换车道,其余,当碰着紧急情形时也能完备刹停。
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在ADAS方面同样与Mobileye公司进行了互助,针对北欧多发的车辆与动物碰撞事件,开拓了一套动物探测系统。无论这天间还是夜晚,车辆都能自动识别出常常不守交通规则的牛、羊等动物。
上面所实现的ADAS技能是与汽车厂商互助开拓的范例,这些ADAS技能也都是原厂配备,那对付没有ADAS功能车型的车主来说,就只能倾慕这些便利、炫酷的汽车技能了吗?Mobileye公司近期发布的一项产品对这样的局势说出了NO,它便是我们今天主要先容的后装ADAS产品——Mobileye智能防撞预警系统。
● Mobileye防碰撞预警系统
Mobileye防碰撞预警系统就像驾驶员的“第三只眼”,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前方的道路。系统可以识别出各种潜在的道路危险情形,并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视觉警报,帮助驾驶员避免或减少道路碰撞事件的发生。
功能一:车距监测与警告HMW
功能二:前防撞警告FCW
功能三:车道偏离警告LDW
功能四:智能远光灯掌握IHC
功能五:限速警示SLI
功能六:行人及自行车警告PCW
看到这里你会创造Mobileye公司的这台后加装ADAS只有监测和警示的功能,并没有与汽车的油门、刹车、转向等操纵机构连接,除了能掌握汽车灯光系统,不能实现自动操纵车辆。没错,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定,另一方面则出于安全性等技能层面的考虑,想要实现自动操纵,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厂商在车辆开拓时与Mobileye公司互助,根据不同的车辆个性化定制ADAS功能。
● 关于后装ADAS,Mobileye公司一家独大?
大概你知道后装ADAS并不是Mobileye公司特有的产品,作为中国互联网大佬的腾讯在几个月前也推出了自己的后装ADAS产品——“神眼”,其拥有前防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疲倦驾驶预警等功能,可往后加装在任意车型上,主要的是售价仅为799元(Mobileye公司的后装ADAS售价在8000旁边)。这样的售价让打入海内市场的以色列人情何以堪?Mobileye公司还若何吸引海内汽车厂商呢?
可以肯定的说,目前来看腾讯的后装ADAS是不能与Mobileye公司的产品相反抗的。ADAS可以说是一个门槛不高的领域,但把ADAS的功能性做精则极其困难。Mobileye从公司1999年景立伊始便辛劳地耕耘自己的数据库,不断地优化处理器算法,历经十余载才将逐步具备了ADAS功能。Mobileye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多年积累所达到的精准性,对付前方道路上车辆、行人、路标等物体的判断识别率要明显高于其它竞争对手,其识别率高达90%以上。
● 总结
虽然Mobileye公司的智能防撞预警系统已经拥有了较成熟的技能,但目前对付普通乘用车来说,花8000元加装这样一套仅有预警提示的ADAS显然是不值的;而对付较高等别的乘用车来说,大多数原厂就配备了部分ADAS功能。目前Mobileye公司的后装ADAS产品紧张是针对付商用车领域,例如运输卡车、商用货车等在长途行驶时,非常须要这样的驾驶赞助功能来担保行驶安全,而Mobileye的价格对商用车来说则并不是那么敏感了。当然这不是说Mobileye会弱化乘用车领域,可以预测未来Mobileye会与中国乘用车品牌进行更为亲密的打仗,互助研发高等驾驶赞助、自动驾驶技能,以推动中国品牌在高等驾驶赞助及自动驾驶方面的不断发展。(汽车之家 文/图 夏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