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K4182II厚膜功率放大集成电路,上个世纪80-90年代被大量用在便携和组合音响当中。DIY音响爱好者也普遍采取,紧张是它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制作随意马虎,内部零件不须要其余配对,效果比较较于普通电路音质还要好一些,而且相对廉价。
上图为范例运用电路,可见外围只须要大略的阻容器件,配上电源,就可以很方便的组合一部可以实际利用的功率放大器。这个集成电路在当年买零件非常不随意马虎的情形下,曾经非常盛行。
上图是官方公布厚膜内部电路,里面集成了二极管三极管还有电阻,范例的一个完全AB类功率放大器。

近日偶得一块破坏了一个声道的STK4182II厚膜电路,便想着这么多的零件是怎么装进去的呢,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做厚膜,后来的薄膜又有什么不同呢!
找个平口起子,在塑料壳和散热片之间插进去,撬一下就分开了,很随意马虎。拆开后,里面图如上。
和事理图险些千篇一律的布局,大略明了。
四只大大的管芯是未加树脂封装的功率管,集电极和发射极清晰可见,集电极牢牢的贴不才面的大散热片上。玄色的是电阻,有3只引线的是三极管,2只引线的是二极管。造这种模块,估计商家能节省不少材料费,但是音质和性能不能和制作优秀的全分立件电路比较,但是比粗制滥造的功放还是要好不少,最最少这里面没有赝品。
通过仔细不雅观察,左边两只功率管的管基各电极边界清晰,右边的已经融为一体了,显然右边经受过高温被融化了。从封装工艺和材料制作,当时是不具备造假能力的,不知道当时有些假冒的三洋STK厚膜,里面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见多识广的网友贴后留言奉告。
当然这种坏掉的厚膜比薄膜电路的好处也是有的,便是可以引出线,外接单独功率输出管来修复,减小丢失。不过由于内部管子的参数未知,配对成问题,两个声道的同等性也没有保障,再说从外不雅观和利用上也未便利,以是意义不大。
即便在当年,这个是廉价产品上用的,对付我们当时的收入来讲也是有些高,一个月二三百收入,而这块电路就要一百多,也要省吃俭用大半年。还有随意马虎刺激,没有电路板的情形下,焊接还是有些困难,外围零件量还是有些多。然后海内当时也出来了风靡一时的国产厚膜功率放大器。记得最早的是傻瓜175,而且当时说的只有达华的最正宗,自始至终我都没见过正品达华是什么样的。由于拆开后都一个样,但是外不雅观印字却不同。
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拆开后内部是灌封环氧满满的环氧树脂的,加热清理掉后,便是一块电路板和电阻电容。
其工艺和用料是无法和三洋厚膜比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优点,便是5只脚,只须要接电源和喇叭就可以事情,而且对付当时没见过什么是高等音响的人们来讲,这个已经是极好的了。
其内部电路如上图,由于采取了场效应管功率输出,以是只须要极小的驱动电流就可以,省略了功率驱动级。只须要进行电压放大即可。而且场效应管类似于电子管的特性,声音比较柔顺耐听。以是即便线路很大略,一样平常聆听还是不错的。这个在当时也是非常盛行,有些人乃至用刀直接刻块电路板,乃至搭棚就可以,把它装进唱片机来推动大音箱。
好,本日就写到这里,您有什么玩厚膜的经历,欢迎大家贴后留言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