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在很大略,我们只要理解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异,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CPU
01繁芜指令集和大略指令集

手机CPU和电脑CPU最大的不同便是指令集架构的差异,主流PC市场的CPU来自英特尔和AMD这两家, 都是采取了X86指令集架构,而手机CPU利用的是ARM架构,无论是华为海思、还是高通骁龙,都是基于ARM指令集架构。
X86指令集架构属于繁芜指令集体系也称为CISC指令集,而ARM架构属于精简指令集体系也叫RISC指令集,这是手机CPU和电脑CPU差异的根本。
架构不同意味着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基于X86架构的电脑CPU主打高频率高性能,而手机CPU看重的是低频率低功耗,依赖的是ARM架构。以是正式由于架构的不同,造就了这两个领域CPU有不同的特性,也便是这样的特性才让两个领域的CPU处理器不会相互干涉。
02功耗和供电差异
基于X86架构的电脑CPU由于主频很高,以是性能强大,但却做不得手机CPU那样的超低功耗,手机的本意是便捷可携带,电脑无法办理供电续航问题。
同时电脑CPU的体积太大,放不进手机中,就算能放进去,你也办理不了散热的问题,除非你将手机体积不断扩大,但那样就违背了手机便携的初衷,变成了一台没故意义的低性能平板电脑。
而手机处理器性能远不及电脑CPU,上风便是可以很轻松知足散热、供电和续航的问题。而且电脑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两者之间的生态体系完备不同,根本无法相互兼容硬件和运用。
这也证明了架构对付一个芯片的主要性,ARM架构在性能上不可能超过电脑X86构造,电脑CPU的X86架构也无法攻入低功耗的手机移动处理器市场。
03生态体系的差异
半导体行业都是烧钱大户,不管是手机CPU芯片还是电脑CPU芯片每年投入都是动辄几百上千亿,当年英特尔倒是有机会问鼎手机处理器领域,但可惜一开始没有重视手机移动端市场,Atom系列处理器没有延续X86在PC上的成功,让ARM成功崛起。而现在ARM已经稳稳的将移动市场吃去世,弘大的生态体系已经建成,而且手机又是一种高集成的产品,其他厂商就烧钱来打造生态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不同生态体系又无法兼容,就像你不可能直接在Windows系统打开APP运用,而是只能借助仿照器之类的软件才行。以是就算现在有性能与ARM旗鼓相当的产品投入市场短韶光也很难泛起波澜,由于没有相应的底层软硬件生态支持那注定只是小打小闹,由于想玩的游戏玩不了,运用打不开是最现实的问题。
当然电脑的X86生态与也是ARM类似,AMD和英特尔在消费级市场凭借着Windows系统大杀四方,霸占了绝对主流,其他的产品想要问鼎也只能去商用领域用的更多的linux系统抢为数不多的份额了,这也是为什么海内芯片发展非常缓慢的缘故原由之一,生态体系的培植非常困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诸如苹果IOS的独立生态也不是一挥而就,而是在这些年中不断积累才完成的。
(750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