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彷佛,杨过(华为)被郭芙(老美)砍断了一只手,正当众人为其担忧之时,杨过却携玄铁重剑(全自研麒麟)重出江湖,并在全真教处(受羞辱之地)找回了小龙女(4G改)。
若传言中的麒麟9100在后面发布会实锤,那凝集对小龙女思念之情的黯然销魂掌(麒麟9100+鸿蒙4.0+4G改)就该练成了。值此历史性时候,就来回顾一下麒麟的那些往事吧。
1,麒麟出身
华为在交流机领域从贸易转向自主设计(BH03)的韶光,是1990年,这时候刚成立三年。1991年,华为成立了ASIC设计中央,在其助攻之下两年后数字交流机C&C08横空出世!

及至2004年海思半导体正式成立,华为芯片设计部门正式对接开放市场,却面临无详细业务的困境。后面有幸于2007年得到安防巨子大华的垂青,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但在手机芯片领域,依然毫无建树。
2008年推出的模拟联发科“交钥匙方案”之K3V1,由于押错宝选择了微软的WM系统,沦为试错产品。不过,接下来海思部门的重组,将奠定华为手机芯片辉煌进程的坚实根本。
2009年,经历过K3V1迅速的失落败之后,移动终端芯片部门从海思半导体转移到了华为的移动终端公司内,华为内部人称之为“大海思”,其产品仅供华为手机利用。
2012年卷土重来的海思K3V2,虽然支持安卓系统这项选对了,但在GPU部分却选择了非主流公司 Vivante 的产品(GC4000),导致游戏兼容性有问题。同时其40nm的制程工艺也不及主流竞品,发热量偏高。
2013年推出的小改版K3V2E,紧张是升级了GPU的兼容性并加入了英特尔的通讯模版。而真正迎来质变的,则是2013年尾发布的麒麟910——麒麟时期正式拉开序幕。
实际上,麒麟910是在K3V2根本上改良的,例如其CPU部分依然是基于Cortex-A9公版核心架构设计的四核架构,但主频提升至1.6Ghz。
同时,在吸取了之前的履历教训后,这代 GPU 换成了ARM公版的Mali-450架构(四核心设计,频率为533Mhz),游戏兼容性问题不复存在;并将制程升级为台积电28nm HPM工艺,彻底办理发热量偏大的问题。
当然,这代还有一大升级——首次集成了自研的巴龙710基带!
华为首款支持4G的四核SoC芯片就此出身。2014年五月份还发布了超频版麒麟910T,主频提升至1.8Ghz。
2,成长期
真正让麒麟处理器走出洗手不干之关键一步的,还是2014年六月份发布的麒麟920。这是环球首款支持LTE Cat.6的商用手机芯片,下载峰值速率高达300Mbps,这统统皆得益于全新的巴龙720基带。
同时CPU部分还采取了业界领先的八核 big.LITTLE GTS 架构,拥有四颗主频为1.7Ghz的A15大核与四颗主频为1.3Ghz的A7小核。个中,A7可谓是32位时期的“明星公版架构”——低负载能效极为精良,而A15架构则是32位时期高性能的代表。
以是,这两个核心群在 GTS(全局调度)机制的折衷下,可以在高性能和低功耗之间灵巧切换,日常体验非常精良。此外,GPU架构也升级为了Mali-T624,频率为600Mhz,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其余,麒麟920还集成了音频芯片、视频芯片和ISP,整体表现险些没有短板——在制程工艺没有升级的情形下能取得如此造诣实属难得。也正是由于其表现太过精良,今后又衍生出了两个超频版。
首先便是2014年玄月份发布的麒麟925,大核主频提升至1.8Ghz,同时还首次集成了名为“i3”的协处理器(卖力网络手机传感器数据,以减少系统对CPU小核的访问次数)。
紧接着的十月份,又推出了麒麟928,将大核主频提升至2.0Ghz——这直接将A15大核的性能潜力挖掘殆尽了!
后面的2015年三月份,为了欢迎全新的64位时期,华为又推出了过渡性子的麒麟930。
麒麟930这代并没有追求极致性能,而是采取了64位时期初期最出名的A53架构来设计CPU,个中拥有四颗主频为2.0Ghz的A53大核与四颗主频为1.5Ghz的A53小核。
GPU方面小迭代至Mali-T628架构,频率升至680Mhz。此外,制程也有小升级——用上了28nmHPC工艺(台积电28nm共四个版本,此为HPM版本的紧凑型)。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款超频版麒麟935,其大核主频提升至2.2Ghz。
这代虽然在性能上乏善可陈,却有着不错的能效表现,此外还拥有芯片级安全办理方案、自研的 4G MSA(场景自适应)技能和支持华为天涯通等商务用户重视的功能。
3,成熟期
2015年对付华为来说,可谓是极为关键的一年,由于这年高通的骁龙810由于采取了A57架构和台积电20nm工艺而翻车,而华为却通过麒麟930系列成功得到了反差明显的精良口碑。
但真正完成强势逆袭的,还得是2015年十一月份发布的麒麟950这款神U。其最大的变革便是制程升级为台积电16nm FF+工艺(16nm增强版),办理了之前20nm工艺所碰着的高泄电率问题,代工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由于四颗主频为2.3Ghz的A72大核(办理了A57架构发热量过大的问题)之引入,结合四颗主频为1.8Ghz的A53小核,CPU性能不仅翻倍式地增长,还连续保持着高能效的特点。
GPU则升级为Mali-T880架构,频率为900Mhz,性能也是直接翻倍。此外,这代还集成了自研的双核14-bit ISP、自研的音视频解码芯片、自研的DSP、架构全新升级的i5协处理器。
2016年四月份,又推出了一款超频版麒麟955,直接将大核主频提升至2.5Ghz。不过,麒麟950系列啥都好,便是GPU性能远远不及高通的骁龙旗舰,于是2016年十月份发布的麒麟960就重点升级了GPU部分。
这代的GPU升级为Mali-G71架构(基于全新的Bifrost构架),且堆到了八个核心,频率更是高达1037Mhz——以是这代的GPU性能直接翻了两倍!
不过功耗也是翻了两倍。
CPU方面大核小幅升级为A73架构,以是CPU整体性能升级不大,不过单核功耗却增幅明显。GPU和CPU方面的能效尴尬,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制程工艺的反向升级——所换的16nm FFC工艺实际上便是FF+版本的低本钱方案。
不过“火麒麟”还是有历史功绩的,由于其首次集成了支持全网通的巴龙750基带(支持CDMA网络),率先支持四载波600Mbps的下行速率,并首次集成了安全引擎inSE(金融级)。
接下来便是2017年玄月份发布的首款内置NPU之麒麟970了,这代的GPU架构升级为Mali-G72,为十二核心设计,频率降至850Mhz,结合全新升级的10nm工艺,能效改进显著。同时,这代还率先商用双卡双4G VoLTE通话。
4,完备体
华为史上最富传奇性的神U——麒麟980发布于2018年八月尾,这是华为首款魔改公版架构的麒麟芯片,而且还是业界首次采取7nm制程工艺、首次集成双核NPU的手机芯片。
和这代配套的还有环球最快之手机 Wi-Fi 芯片Hi1103,同时集成了蓝牙和定位功能。其余,由于A76架构和A55架构的引入,得以采取全新的“2+2+4”三集群CPU异步配置,搭配拥有4MB三级缓存的DSU,以及 AI 加持的智能调度机制,整体表现十分喜人。
全新升级的Mali-G76 GPU架构,一核顶之前两核,故十核心(频率720Mhz)表现精良。结合余承东力推的“GPU Turbo”技能,日常体验几无短板。至此,麒麟彻底崛起,并剑指顶峰。
麒麟980的出身,直接改变了很多事情,例如老美那边就受到了刺激,在2019年五月份对华为发起了第一轮制裁,三个月后又搞了第二轮制裁。便是在这种分外历史背景下,2019年玄月份出身了麒麟990系列。
这代在CPU架构上没有升级,仅拉高了八个核心的主频;GPU架构也没有升级,而是堆出十六个核心并将频率降至600Mhz;但是,全新系统级“Smart Cache”的加入改进了整体的能效。此外,自研达芬奇架构之大小核设计的NPU也一同亮相。
麒麟990 5G集成了巴龙5000基带(率先支持NSA/SA双架构的TDD/FDD全频段),并将制程升级为了当时最高真个7nm+EUV工艺——“冰麒麟”就此出身,此外其NPU为“双大核+单小核”设计(比990多了一个大核)。
在2020年十月份麒麟9000系列发布之前,老美分别又搞了第三轮和第四轮制裁,这两轮确实是伤筋动骨了,以是这代推出后麒麟就断更了差不多三年(直到最近Mate60系列的上架麒麟才发布回归)。
原来之前没升级的A77架构是被用到麒麟9000系列上了,而且改成了“1+3+4”的CPU设计,同时还将前代开始加入的系统缓存容量翻倍增至8MB——这便是为什么那颗A77超大核主频都拉升到3.13Ghz了还能保持不错的能效(骁龙888的系统缓存仅为3MB)。
当然,制程升级为5nm工艺也是CPU能效精良的一大缘故原由。不过,GPU部分虽然将架构升级为了Mali-G78,但核心数直接堆到了设计上限(二十四核),频率也升至759Mhz,故能效表现不佳。
总结:
麒麟910,通过巴龙710基带正式迈入4G时期,并彻底办理了之前产品的游戏兼容性问题和发热问题——海思K3时期的尴尬一去不复返。
麒麟920系列,通过全新升级的CPU架构,自适应负载场景从而兼顾低功耗和高性能。随后的麒麟930系列,则通过神之选择让华为在64位时期早期脱颖而出!
神U麒麟950系列是海思首次与台积电深度互助的结果,从而得到制程工艺方面的打破,同时自研 ISP、DSP、音视频解码芯片的加入更是让其为虎傅翼。
麒麟960则通过集成支持全网通的巴龙750基带和GPU的堆料,不仅彻底结束了麒麟芯片外挂CDMA基带的历史,还办理了之前GPU性能过于孱弱的问题。
到了麒麟970又通过集成 NPU(寒武纪IP)实现了 HiAI 移动打算平台的搭建(可对接开拓者),从此“端侧人工智能时期”的大门正式开启。
及至神U麒麟980,这又是一次海思与台积电深度互助的结晶,并首次通过魔改公版架构和拥有4MB三级缓存之DSU提高了CPU能效。
而麒麟990 5G,则通过巴龙5000基带推开了5G时期的大门,并通过对公版架构的进一步魔改,以及引入4MB系统级智能缓存再次改进了CPU能效(GPU能效亦受益)。
到了麒麟9000这代,又通过将系统缓存翻倍至8MB,以及制程工艺的大升级,从而在CPU能效上全面领先友商两代,同时沿用了前代引入的自研达芬奇NPU架构和“大小核”设计。
拓展阅读:
华为史上首款神 U 详细有多牛——麒麟 950 之里程碑历史地位详解
华为史上最易受忽略的旗舰芯——麒麟970承上启下之历史意义详解
华为史上最牛的传奇神U——麒麟 980 厚积薄发之全方位解析
END
致力于手机知识的探索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