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台积电集团在日本的子公司——“日本前辈半导系统编制造公司”(JASM)的晶圆厂举办了开幕仪式,并操持2024年年底开始量产。这座位于日本熊本县的工厂是台积电在日本开设的第一家工厂。
JASM是由台积电与索尼半导体于2021年合伙成立的,位于熊本的第一家工厂于2022年4月开始培植。该工厂最高可以得到日本政府4760亿日元(约合228亿元公民币)的补贴。除了此前已经参与投资的索尼、电装(DENSO)株式会社外,丰田汽车公司也将入股JASM的少数股权。经由最新一轮投资后,台积电将持有JASM的 86.5%股权,索尼、电装和丰田汽车则将分别持有6%、5.5%和2%股权。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环球产供链一韶光陷入混乱,芯片荒席卷而来。仓皇之下,台积电和索尼动手谋划互助,背后这天本汽车业和政府的支持与期望。在台积电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台湾芯片公司在日本扩展业务,日本重修半导体家当的努力正在受到支持,这也有利于日本汽车业的前景。据路透社统计,过去两年,至少有9家台湾芯片公司在日本设立了分厂或扩大了业务。日本彷佛可以在办理“芯片荒”问题之后,再创“芯片辉煌”。
对付这种不雅观点,笔者是半信半疑的。长期以来,日本在半导体行业面临的问题在于“硬件的谩骂”,而这次台积电在日本建厂和半导体再创辉煌的操持,实在对日本办理“硬件的谩骂”没什么帮助。日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从学界主流到宦海主流依然重硬件而轻软件。究其紧张缘故原由,是软件被视为硬件的补充,不算是创新的努力方向。
台积电设厂的熊本地下水源丰富,当年便是半导体家当的“主要据点”,只是由于“日美半导体战役”后日本落败,导致当年的繁华如“黄鹤一去不复返”,没想到在地缘政治成分的影响下,现在涌现“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一幕。只是眼下面临的寻衅大概多,个中之一便是根本举动步伐及配套资源跟不上。一方面“半导体泡沫”已在当地涌现,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和涉及道路在内的根本举动步伐培植远远知足不了须要。纵不雅观全体日本列岛,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人口规模加速缩减带来人力资源匮乏,由此也导致地方政府对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投入动力不敷。
目前在熊本的工厂,据称逐渐引入成熟的技能制程,初步操持紧张生产28纳米芯片,将来可能上马14纳米乃至更高端芯片,能够给当地创造3400个高科技岗位,均匀每个岗位最高能拿到日本政府1.4亿日元补贴,是一名当代日本工薪族的大半辈子收入。重赏之下,日本半导系统编制造工艺人才有可能向这里聚拢,但这是否会在日本加剧“硬件的谩骂”呢?
去年年底,《日本经济新闻》在“经济潮流(trend)”专栏约请日本国际经济学界有名专家撰文,专述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的现况和展望。第一篇是由一桥大学冨浦英一教授撰写的,他师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将后者的计策贸易论先容到日本,并在环球化与外包及直接投资领域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笔者认为,冨浦英一教授最难能名贵之处在于,分歧流合污于所谓“环球代价链”而坚持“产供链”的论述,对日本企业给出中肯之言:比起地缘政治变动给产供链带来的风险,日本列岛的自然磨难风险更大,轻率的列岛回归(制造业轻率地回归日本本土)乃是大忌。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仿照技能时期,谁掌握了技能迭代速率谁就节制了技能霸权,可以让资源国被“资源谩骂”,可以让不发达国家成为“经济殖民地”;而在数字技能时期,险些所有的其他技能在数字技能面前近乎透明化。从理论到实践,“环球代价流”已经实际存在。所谓的“脱钩断链”以及“去风险化”,以代价流理论来剖析,便是“抽刀断水”之类的举措,而且也不符合数字技能时期的大方向。
当初台积电选择在日本建厂,本是面对列岛自然风险和环球疫情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一个选择,而现在彷佛被更多授予了“地缘政治正当性”,这便是本末倒置了。笔者认为,日本想再创当年在半导体行业的辉煌无可厚非,只是这种不重视整体环境的变革,只对硬件生产加大投资的做法,终极很可能加剧日本遭受的“硬件的谩骂”。(作者是华侨大学客座教授、前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特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