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汤哥依然帅炸天,追车都是小意思,高空跳伞、低空开伞,驾直升飞机在雪山上空蛇皮走位,和反派在卫生间里打、在岩穴里打、在隧道里打、在峭壁绝壁上打……总之精彩桥段都安排上了,畅快淋漓。
很多影评类媒体会推举不雅观众去欣赏IMAX版本。有一个非常值得心动的情由——和一样平常银幕比较,部分导演挑选过的场景画面会高下延展,不雅观众能看到多26%的精彩内容。
不过,把稳了,如果想得到升级版的不雅观影体验,你可能得先去趟上海。

8月31日,中国首套新一代IMAX 激光系统正式在上海寰映影城大融城店启幕,并且首次播放了IMAX 3D激光版《碟中谍6》。
到底有何不同?
IMAX公司环球首席技能官布莱恩•邦尼克(Brian Bonnick)特地从加拿大飞抵现场,详细先容了新一代IMAX激光系统。
他说,要呈现出好的电影画面,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三个:亮度、比拟度和清晰度。现有的数字或者激光放映机的事情事理,都建立在三十年前开拓出的技能根本之上。
为了让门外汉也能理解,邦尼克专门带了道具。他左手拿出了一块三棱镜。“和汽车引擎一样,它相称于放映机的引擎。”右手则取出了一枚数字微镜芯片。这块小小的芯片上集成了800万个小反射镜,每个镜子代表一个像素,具有独立掌握光芒开关的能力。
“三棱镜的每一壁上都有微镜芯片。光芒进入三棱镜,撞到芯片,再折射出去。”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光芒的反射,会损耗掉部分画面的比拟度,由于芯片固定在三棱镜上,影响冷却,会捐躯一定的画面清晰度,而棱镜的存在本身,则会影响亮度。
怎么办?邦尼克说,他们的办理方案是“扔掉棱镜”,推倒重来,重新设计放映机的核心部件。“我们投入了一亿美金研发新的技能。”团队采取了热稳定系数非常高的不胀钢金属框架作为微镜芯片的载体,将芯片嵌入到金属外壳的不同面,有效冷却。光芒射入时,由于芯片本身放置在不同的方向,光芒不会相互关扰,也不会在镜面散射,从而最大限度担保帧内比拟度。
“借助这项全新的技能,我们的激光系统能呈现出更通亮、比拟度更高、色彩更绚丽、细节更真实的画面。”这么说吧,这种放映技能可以让你看到真正的“玄色”,而传统放映技能呈现出的“玄色”实际上是深灰色。
好画面也得有好声音配。
邦尼克先容,激光影厅还对声音系统进行了升级。“你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感想熏染到心脏震颤的觉得。“为了给你直不雅观体验,影院二话不说,播了一段打雷下雨的音频。你一瞬间以为“大雨正在为这座城市倾倒”,电影院里仿佛充满湿气,胳膊上都泛起水点砸下的凉意。
很多影厅的问题是,随着年纪渐久,设备老化,播放普通3D影片时,亮度会越来越暗。邦尼克表示,IMAX有自动校准技能,影院的放映系统自己有“眼睛”和“耳朵”。它会不雅观察屏幕亮度,会聆听影厅声音。如果创造效果不符合标准,就会进行自动调度;如果真的涌现问题,它们还会将信息供应给“大脑”,也便是IMAX的技能做事中央。
好,技能官说了这么多,那么不雅观看用这套系统播放的《碟中谍6》,究竟是若何的体验?
总之,屏息静气两个小时,当英雄完成拯救天下的任务,预见中的温情和岁月静好上演,影片走向尾声,你终于可以重新瘫回座位。
看这种“爽片”,如果想要身临其境,在消费能力范围内,高端影厅确实是个具有诱惑力的选择。毕竟,花上一百元钱,换两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不算亏。
截至目前,IMAX环球已签约超180家新一代IMAX激光影院。
在海内,高端影厅也呈各处着花之势。虽然仍以IMAX为主流,但其他技能也在崛起,各种观点风起云涌。随着不雅观众对不雅观影体验的哀求上升,高端影厅或许会越来越多。
在大融城附近,就有一家杜比影院,同样在画面和音效高下了功夫。上海还坐拥环球第二家LED影院,它可以供应高于传统设备约10倍的峰值亮度,玄色更黑,白色更白,细节更真。
“很多电影本身便是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这是其他技能无法比拟的上风。”邦尼克回答提问时指出,除了在画面和声音上的追求,IMAX还和很多蜚声国际的导演保持良好关系。一些有名导演从影片创作之初就用到IMAX设备,确保其作品在IMAX银幕上有更加完美的呈现效果。“比如说《碟中谍6》中有一些场景须要更加广阔的视野,导演就会通过IMAX的技能,借助IMAX特有的画面增幅使想要拍摄的广阔视野完全呈现在画面之上。技能能助力导演实现他的创作意图”。
至于LED屏影院,邦尼克则坦言,这还是一项很新的技能,尚在起步阶段。数字技能存在许久,但数字电影也是颇费一段韶光才成为市场主流,LED影院技能的发展路径或许也同样如此。“它造价高昂,很多导演对这项技能还是持不雅观望态度。LED影院在内容上还须要丰富,技能上还须要完善。”邦尼克表示。
有业内人士见告科技日报,未来这些高端影厅对不雅观众的争夺战,可能会从后期的技能端向前期的内容端蔓延——搞定精良导演,让导演在拍摄之初就利用某项技能,或将成为吸引不雅观众心甘情愿走进某类高端影厅得到特定高规格体验的“法宝”。
总之,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离,又总会以各种办法,在山顶会合。
(来源:科技日报)
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