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代价事务所》的第159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代价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本日是韦尔股份的第三部分,对我们韦尔股份的逻辑做一个总结。
由于今年海内的经济形势还不是很好,因此从投资角度,紧张看出海。《所长会客厅》代价30指数最新增加的新家当,便是出海观点的好公司。所长在《所长会客厅》近期直播《中国崛起,成本市场新篇章》中提到医疗东西行业的出海前景非常广阔。从这个角度看,迈瑞医疗也可以认为是出海观点企业。其余受益于国产品牌出海的,还有工程机器、家电、电力设备等,这些之前在《所长会客厅》里都有先容。

海内的机会紧张有两个:一个是中特估,实质上便是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ROE,提高分红率,这样在基本面变革不大的条件下,提高股东回报率。由于国有企业都是上证指数的权重股,通过中特估可以把指数稳住,适宜比较稳健性的投资者。在未来5-10年慢牛的格局下,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注:本日这篇文章来自《所长会客厅》,因《代价事务所》已是一个全网超过100万关注者的账号了,考虑到舆论影响的问题,无论是跟投资决策直接干系,还是比较敏感的内容,都没办法深入讲,乃至都不能涉及。以是建议大家最好尽可能加入所长会客厅。比拟《代价事务所》,《所长会客厅》有更加深度的研究、更加敏感的内容、更全面的陪伴(有问必答)、更及时的解读以及更多佳构内容补充……
还有一个机会便是国产替代。一方面我们最精良的民族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品牌升级,替代入口中的高端产品。比如新能源车领域的比亚迪、蔚小理向BBA发起冲击,智好手机领域的华为向苹果发起寻衅。另一方面,美国对我们发起的科技战,也迫使我们必须发展国产家当链。韦尔股份,既受益于华为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品牌替代,自身也具备冲击索尼、三星等天下最前辈摄像头传感器厂商的能力。
上周5月27日晚,光彩200系列正式发布。在光彩200系列的标准版、pro中全系搭载了韦尔旗下豪威科技的CIS摄像头传感器。pro机型的后摄主摄采取OV50H的定制版H9000,标准版和pro机型超广角采取OV13B10,前摄采取OV50D,只有标准版的后摄主摄仍搭载索尼的传感器IMX906这根独苗。
之前光彩已经发布的Magic6系列中,豪威CIS已经成功替代了索尼。个中标准版/Pro版主摄搭载OV50H定制版H9000,至臻版/RSR保时捷版主摄搭载定制版H9800。
Magic是光彩手机的高端系列,价格定位3000-4000及以上。数字系列是中端系列,价格定位是2000-3000这一档。至此豪威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光彩中高端系列的垄断。
不止光彩,华为4月刚发布的Pura70系列中的pro版本,也利用了豪威的OV50H。有江湖传闻,华为下半年操持发布的Mate70也将增加OV50H的份额,乃至和光彩一样对索尼CIS进行全系更换。
理解手机行业的一定知道,光彩本来是华为的子公司,由于美国制裁华为,华为不得已才把光彩分离出来,一来光彩可以确保活下来,二来卖光彩换了不少银子,帮华为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到现在光彩的高管都还是原来华为那拨人,跟华为虽然有竞争关系,但更像是兄弟。以是,华为和光彩的手机供应链重合度是很高的。和华为光彩一个阵营的,还有小米。好巧不巧的,这三个品牌的定位都是科技感、工科男、商务人士。
提及来近两年豪威的第一款旗舰机型,不是华为光彩,而是2020年的小米10 Ultra。今年小米发布的14和14pro也利用了豪威的定制版光影猎人900(旗舰版Ultra用的是索尼的LYT900)。
数据来源:iFinD
海内其余两家大厂Oppo和Vivo(他们实在也都是一家人),就基本不用豪威,大都用的索尼(偶尔用一下三星)。为什么OV不用国产?这倒不是说OV不爱国,是由于OV在产品定位上更多走的是小巧轻薄的女性路线,和苹果比较类似。苹果的屏幕一向不是最大的,像素一向不是最高的,由于堆指标和参数每每须要更大的手机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感和都雅。
索尼这样的国外供应商眼里只有苹果,其他客户只是顺手做一下。苹果没有做的创新,索尼也没太多兴趣去搞。对付OV来说这也无所谓,拿过索尼来用就好。一样平常来说女性客户只哀求好看,对性能没那么讲究。但对付小米、华为和光彩来说,为知足男性发热友用户的虚荣心,就要在性能和差异化高下功夫。而索尼没法为小米、华为、光彩着身定制,国产厂商像豪威就可以。豪威的东西还便宜(比较索尼而言),为什么不用呢?
以是,未来的趋势是华为、光彩和小米会和国产家当链绑定得越来越紧,不仅是摄像头传感器,我们可以举出持续串国产供应商的名字:欧菲光(摄像头)、京东方(手机屏幕)、汇顶科技(指纹模组)等等。
而苹果三星则会和国产家当链渐行渐远。他们也有家当链安全的考量,在中美不断摩擦的大背景下,重用中国供应商,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比如欧菲光由于莫名的新疆事宜而被踢出果链,对付欧菲光是一场灾害,对付苹果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以是宁肯本钱高一点,苹果也会方向于非国产供应商。
其余,这两年由于华为受到美国制裁没法在高端发力,苹果的日子有点过的太舒心了。苹果的创新和产品力至少在手机领域肉眼可见地快速衰落。不久前苹果宣告放弃造车,固然有纯电车在外洋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缘故原由,但也间接佐证了苹果在新能源车领域也认输了。既然评估下来打不过特斯拉、比亚迪乃至小米,那就干脆不做,至少面子是保住了。
韦尔代价重估的第一步,是盘踞国产品牌手机的C位,从目前来看,光彩基本搞定了,就看小米和华为能不能全系覆盖,或者说能不能用到旗舰版当中。如果能进旗舰版,那么第一步就达成了。2021年韦尔达到收入和股价最高点的时候,产品还只能覆盖国产中低端手机,现在承包了中高端,支撑市值回到当年的高点不是奢望。
代价重估的第二步,要看华为能否带领国产手机走向天下。如果没有美国的制裁,实在早几年华为已经做到了。在2020年二季度,华为曾经短暂做到过环球手机销量第一。现在要重回霸主地位,倒不是苹果三星太强大,紧张是还有三个困难。首先是芯片能力要提升,华为现在的麒麟芯片用DUV光刻机多次曝光最多能实现5nm制程,性能比和高通3nm制程的芯片还差两三个档次,只相称于人家几年前的水平。
其次是操作系统,谷歌现在把华为的GMS百口桶禁了,Facebook也禁止华为预装它的软件。在海内还好说,在国外Google Map和Facebook都是手机必备软件,对付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是少不了的。
就算这两个问题都办理了,华为现在的芯片产能水平也不敷以支持环球市场那么大的销量。华为顶峰年份的环球销量是2.4亿部,而现在每年6000万部旁边的产能已经让华为很吃力了。以是,除非发生中美和解这种小概率事宜,否则达成第二步还须要一段不短的韶光。
这是《所长会客厅》关于韦尔股份系列谈论的第三篇文章【韦尔股份(三)】:看好韦尔的逻辑梳理,该系列目前在《所长会客厅》还有好几篇,诸如【韦尔股份(1)】、【韦尔股份(2)】手机、汽车CIS龙头,重新步上发展之路,后续还会进行持续追踪。
在《所长会客厅》里,会有很多前端不太方便也不太能深入讲解的内容,且对很多企业行业也会更及时的追踪,还会力求做到对大家的提问都必须逐一回答,并尽可能的深度,最好是能讲透了背后逻辑的程度,有须要学习的朋友可以加入。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屋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韶光还不如你挑家具的韶光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