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5 沿续了小米 Note 3D 玻璃后盖设计。
指纹识别 HOME,下巴居中放置,但指纹宽度偏窄,按压手感不好。
顶部从左到右,耳机孔、红外、副 MIC,天线分割线对称分布。

底部从左到右,喇叭开孔、Type-C 接口、麦克风开孔、天线分割线为旁边对称布局。
但 Type-C 接口过于靠近后盖侧,有些美中不敷。
后置摄像头「四轴光学防抖」。
Nano-SIM 卡槽。
音量加减键、电源键。
看完外不雅观,我们来再来拆开看看里面。
「本次拆解的为:小米手机 5 高配版」
▲ 拆机所需工具:
「螺丝刀」、「镊子」、「撬棒」、「吸盘」、「撬片」、「热风枪」。
Step 1:撕去「标签」& 取出「卡托」
▲用热风枪轻微加热,再用镊子夹起标签。
▲卡托 & 金属壳体合营间隙较大且凹陷较深。
▲取出 「卡托」。
▲ 卡槽孔两侧有「T」型槽设计,合营卡托做防呆设计。
▲卡托为双「Nano-SIM」设计;
材质为铝合金,采取 CNC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数控技能」工艺,
卡托前端有做「T」型防呆设计,避免卡托插反无法取出和破坏 SIM 打仗端子。
Step 2:拆卸「后盖」
▲用吸盘拉起后壳;
后盖为玻璃材质,采取「扣位」办法固定。
▲角落扣位细节图,扣位为「塑胶」材质,采取「点胶」工艺办法固定。
▲石墨散热膜。
Step 3:拆卸 「天线 & NFC支架」
▲ 天线支架采取「螺丝 & 扣位」的办法固定,两种「十字」螺丝「个中红圈为 1PCS 白色螺丝,绿圈为 8 PCS 玄色螺丝」,共有 9 PCS ;
背面除了天线和后「CAM」上钢片颜色同整体的玄色不折衷外,比较上代小米4更加的整洁。
▲拧下 NFC 天线处螺丝,表面有易碎贴
▲用手即可轻松拿起 「天线 & NFC支架」
▲全体「天线 & NFC支架」拆卸非常轻松,并未涌现藕断丝连的情形。
▲「天线 & NFC 支架」BOTTTOM 面;
GPS 天线(顶部)& WIFI / BT天线(右侧),采取 LDS 工艺。
「 LDS:Laser-Direct-Structuring 激光直接成型技能」
▲顶部为 GPS 天线。
▲「天线 & NFC 支架」TOP 面顶部;
顶部 LDS 天线同金属边框通过弹片连接,共同组成 GPS 天线。
▲ NFC 天线馈点,采取「弹片」同主板连接。
Step 4:分离主板
▲断开「电源」BTB 「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
▲依次断开 「副板组件」、「屏幕组件」、「侧键」、「环境光 & 间隔传感器组件」BTB ;
「BTB: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
▲撬开 RF 连接头,挑起同轴线。
▲主板采取「扣位 & 螺丝」的办法固定,拧下主板左侧固定螺丝。
▲取下主板。
Step 5:取下「前 CAM 」& 「后 CAM 」
▲断开「前 CAM 」BTB, 并取下「前 CAM 」。
▲「前 CAM」;
30 PIN BTB 连接 400 万像素 f/2.0 光圈 80° 广角。
▲「后 CAM」采取「后掀盖式 ZIF」连接,掀起玄色盖子,取出 「后 CAM」。
▲「后 CAM 」& 「钢片装饰件」&「玄色硅胶垫圈」。
▲「后 CAM 」;
1600 万像素 f/2.0 光圈支持四轴光学防抖、相位对焦。
Step 6:拆卸屏蔽罩 & 主板功能标注
SOC: CPU:骁龙 820「MSM8996」,14nm FinFET,64位 Kryo 4 核,最高主频 2.15 GHz;
GPU:Adreno 530 图形处理器 624 MHz;
RAM: SEC「三星电子」543 K3RG4G4 OMMMGCJ,3GB LPDDR4 1866 MHz 双通道;
POWER 1 Management IC:QUALCOMM「高通」,PMI8994;
POWER 2 Management IC:QUALCOMM「高通」,PM8996;
SPEAKER DRIVER IC: NXP,TFA9890A;
NFC: NXP , 66T17;
AUDIO DECODER IC:QUALCOMM「高通」,WCD9335;
POWER AMPLIFIER MODULE: SKYWORKS, 77646-51,Multimode Multiband Power Amplifier Module for Quad-Band GSM/EDGE – Bands 「1, 25, 3, 4, 26, 8, 13, 12, 20, 28, 34, and 39」 WCDMA / HSDPA / HSUPA / HSPA / LTE 。
ROM : TOSHIBA , THGLF2G9J8LBATR,UFS 2.0,64 GB;
Quick Charge IC: QUALCOMM「高通」,SMB1351,Quick Charge 3.0 快速充电;
WIFI / BT IC:QUALCOMM「高通」,QCA6164A;
RF TRANSCEIVERS:QUALCOMM「高通」,WTR3925,支持所有蜂窝模式和 2G、3G 及 4G/LTE 频段;同时,集成GPS,GLONASS 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Step 7:拆卸「喇叭 BOX」
▲ 「喇叭 BOX 」采取「螺丝 & 扣位」的办法固定 , 有两种螺丝「不同颜色为不同规格的螺丝」,一共有 7 颗「十字」螺丝。
▲拧下 7 颗固定螺丝 「易碎贴」。
▲用手即可轻松抬起。
▲「喇叭 BOX 」采取侧出音的办法,表面放置主天线,采取 LDS 工艺。
▲主天线由「喇叭 BOX 」表面「 LDS 天线」和「 金属边框天线」组成,通过「侧边弹片」连接。
Step 8:取下电池
▲用手拉起左侧易拉胶手柄。
▲用手拉起右侧易拉胶手柄;
把稳:易拉胶随意马虎断裂,拉起速率尽可能要慢。
▲ 电池:
充电限定电压:4.40V 2910/3000mAh 「min/typ」:
额定容量:2910mAh 11.2/11.6Wh 「min/typ」。
▲充电器:
输入:100 - 240VAC,50/60Hz,05A;
输出:5V 2.5A / 9V 2A / 12V 1.5A。
Step 9:拆卸副板组件
▲副板组件有两颗「十字」螺丝固定。
▲掀起「振动马达」 ZIF 上玄色盖子。
▲断开 「指纹识别 HOME」键 BTB。
▲撬开「 RF 连接头」,并挑起。
▲拧下副板上两颗 固定 螺丝。
▲用手拉起主「副板组件」,采取双面胶胶固定。
▲副板采取软硬结合板形式。
Step 10:取下振动马达
▲撬起振动马达。
▲振动马达,为扁平转子马达,规格为 0825,采取 ZIF 连接。
Step 11:取下听筒 & 「环境光 & 间隔传感器」组件
▲用镊子夹起「环境光 & 间隔传感器」组件。
▲「环境光 & 间隔传感器」组件,上面还放置「充电指示 LED」。
▲用镊子夹起听筒,听筒采取泡棉胶固定。
▲听筒规格为 1007,H=2.20mm「本体」。
Step 12:取下侧键
▲侧键键帽采取「小钢片 」的办法固定,「小钢片」不易取出。
▲用镊子夹起侧键;
侧键补强钢片同时起到固定侧键浸染。
▲侧键键帽 & 小钢片 & 侧键;
小钢片相称于一个「楔子」卡住侧键键帽,此种相较小米 Note 侧键采取「小钢针」固定来说,更利于生产装置和售后维修。
Step 13:屏幕模组拆解
▲断开 TP BTB。
▲可以看出 「TP IC」为 Synaptics 供应。
▲用热风枪对屏幕正面四周加热 5 分钟旁边。
▲ 屏幕组件采取「泡棉胶」办法固定,屏幕为 IN-CELL 工艺。
▲前壳
前壳采取铝合金 CNC & 纳米注塑工艺,表里面贴有石墨散热膜 & 泡棉。
▲触摸按键 & 按键灯。
▲两侧触摸按键做在了 TP FPC 上,且上贴有侧发光 LED 和导光膜、遮光胶;
此种设计属于一种创新设计,直接将触摸按键功能 & LED 线路集成到 TP FPC 中,简化了却构物料数量,利于生产装置和售后维修
Step 14:指纹识别 HOME 键
▲用镊子夹起「指纹识别」模块。
▲ 小米手机 5 的「指纹识别」是目前所见到尺寸最窄的,宽度仅有 4.68 mm,模块采取「BTB」连接;
「指纹识别」组件从屏幕侧装置,如指纹识别组件涌现问题,须要先拆卸屏幕,增加维修难度。
小米 5 沿用小米 Note 的双面玻璃,3D 后盖设计,方正金属边框,变革的地方仅是在金属边框做了一点微弧倒角,握持变得更加贴手、舒适。小米系列手机彷佛找不到传承的设计,每一代都是「除旧改造」的设计,产品辨识度低,这样的弊端是很难让消费者对小米手机有较深刻的认知。不过,双面玻璃、金属边框彷佛正在成为小米系列标志性的特色,至少在小米 4S、小米 5 上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认知。
总体来说,小米设计系列手机都因此设计简洁而著称,主板为断板设计、双面布局——非常传统的设计。构造件装置较为简洁,且构造件数量少,没有涌现一处藕断丝连的情形,螺丝有4种,数量仅有 18 PCS,非常利于生产装置和售后维修。同时,比较上代产品,小米 5 的内部设计更加都雅,天线支架、喇叭 BOX、电池玄色 LABEL 纸和铝合金金属前壳内部有做喷漆处理,这些细节上无不看出小米在存心做产品。但是,指纹识别装置设计有些不解,采取从屏幕侧装置的办法,非常不利于售后维修。其余,屏幕设计建议采取单独做支架的办法,利于售后维修。
构造设计优缺陷及建议汇总如下:
优点:
1.螺丝种类 & 数量: 4 种螺丝,都为十字螺丝;玄色螺丝 7 PCS、银色螺丝 8 PCS、灰色螺丝 1 PCS、浅绿色螺丝 2 PCS,共 18 颗;
2.构造设计:总构造零件数为 33 PCS 旁边,构造件数量少「未包含泡棉、双面胶等辅料」,且装置简洁,未涌现藕断丝连的情形;
3.触摸按键设计:将触摸按键功能 & LED 线路集成到 TP FPC 中,简化了却构物料数量,利于生产装置和售后维修
4.电池:电池采取双易拉胶设计,利于售后维修;
5.侧键设计:侧键键帽采取小钢片固定;侧键 FPC 组件补强钢片同时起到固定浸染;
6.SIM 卡托:卡托前端有做T型防呆设计,避免 SIM 卡托插反破坏内部 SIM 端子;
7.内部设计都雅性:整体较为整洁,颜色统一;
① 电池虽为内置设计,但增加玄色 LABEL 纸更加都雅;
② 主板 & 副板都为蓝色油墨;
③ 前壳铝合金内部表面有增加玄色处理。
缺陷:
1. 指纹识别固定:采取从屏幕侧装置,如涌现问题,须要拆解屏幕,不利于售后维修;
2. SIM 卡托:卡托帽和托盘一体式设计不推举,累计公差较大,可能涌现突出或者凹陷等不良问题,推举采取自适应构造设计卡托帽和托盘分离;
建议:
1.装置设计:主板、电池、喇叭、小板放置屏幕组件上,会给维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屏幕一贯是智能机维修排在首位,推举屏幕单独做支架,非常利于售后维修;
ZEALER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三个部门:Media 、LAB 与 FIX。 Media 用科普视频、人物专访、脱口秀等内容,拉近科技与生活的间隔。专注于智能硬件测试的 LAB,本着专业、客不雅观、准确的原则,为消费者供应智能硬件的深度解读与剖析。FIX 凭借专业扮装备与人才,为消费者供应维修与二手做事,让大家在拿得手机的瞬间,找回拥有新机的美好。
统筹:王桂洲
编辑:易争鸣、段杨「演习生」
ZEALER | FIX 拆解工程师:楼斌
ZEALER | LAB 构造堆叠工程师:王桂洲
拍照:段杨「演习生」
设计:黄壹星
实行监制:李侃
总监制: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