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50 对付 AMD 来说仅为中端芯片组,但是华擎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在 B550 上共推出两款 ITX,本日的拆解工具便是比较贵的那个,B550 Phantom Gaming-ITX/ax。
后文对 Phantom Gaming-ITX 将会简写为 PGI。
本文为 B550 ITX 横评的第二篇,后续还会有四篇文章用于先容剩余 B550 ITX 主板,各位途经的老板们求给个关注,你们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这块主板颠覆了 X570 PGI 的设计,完备重新设计,去掉了讨厌的风扇和高耸入云的 MOS 散热块,使得整体颜值大幅度上升,当然颜值上升是次要的,紧张还是提高了风冷散热器的兼容性,这是 X570 PGI 所有用户的痛。
▲CPU 还是老朋友 AM4,只可惜仅兼容 Ryzen 3000 CPU、Ryzen 4000 APU 以及未来的 Ryzen 5000 CPU、Ryzen 5000 APU,常年不改换 CPU 座对付玩家是好事,但是这个动作将会限定 AMD 以及所有板厂的发展,以是赶紧换掉为好。
▲CPU 座左边便是减肥成功的 MOS 散热块了,比较 X570 PGI 是瘦了很多,显得比较长了,整条散热块均为铝制,同时覆盖了 MOS 和电感,在 ITX 小机箱中覆盖电感尤为主要。
散热块纯玄色的部分为 3D 拉丝设计,手感那是针~不~戳~,但是同样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凹槽间隔很小,随意马虎导致摸多了随意马虎脏,比较难清理,就比如我这张,装机还是戴手套吧。
▲IO 接口从左至右依次为 2.5G 网口、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Type-C 10G、DP1.4、HDMI 2.1、4 x USB 3.2 Gen1 5G、3 x 音频输入输出、2 x 天线端口。
三轴可动式一体 IO 挡板没有缺席,大幅度增强了机箱的兼容性,真希望其他三家赶紧学学。背部 IO 既没有 Flash Back,也没有 Clear CMOS,这倒是巨大的遗憾。
▲DDR4 双通道 2DIMM,最大容量支持 64G,支持 ECC 内存,支持 ECC 模式,内存 QVL 频率直接飙到了 5400Mhz。
华擎:干翻技嘉!
▲CPU 供电在 IO 的最上方,为 8pin。
▲内存左边有两组 RGB 插针,分别为 12V 的 RGB,5V 的 ARGB,并且知心的用颜色区分了出来。
▲在主板右下角便是前置拓展部分了,供应了一组 USB 3.2 Gen2 10G Type-C 插座,可以供应一个前置 USB 3.2 Gen2 10G Type-C 接口,一组 USB 2.0 插针,可以供应两个前置 USB 2.0 接口,一组 USB 3.2 Gen1 5G 插针,可以供应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5G 接口。
为了方便区分速率,这里大略讲一下 USB 每个接口的速率。
USB 2.0=480Mb/s
USB 3.1 Gen1=USB 3.2 Gen1= 5Gb/s
USB 3.1 Gen2=USB 3.2 Gen2= 10Gb/s
USB 3.2 Gen2 x2= 20Gb/s
感谢 USB IF 把原来大略易懂的命名改的那么繁芜。
▲主板侧面供应了四个 SATA 6G 接口。在 ITX 主板上,卧式的接口不如垂直接口兼容性来得好,比较随意马虎引起走线困难的问题。
▲主板的正下方是 M.2 马甲+ PCIe 插槽。
PCIe_1 实际速率为 PCIe 4.0 x16,当利用 Renoir 处理器时将会降速为 PCIe 3.0 x16,由 CPU 供应通道。
M.2_1 实际速率为 PCIe 4.0 x4,支持 2280 规格的 NVMe SSD,当利用 Renoir 处理器时将会降速为 PCIe 3.0 x4,由 CPU 供应通道。
▲华擎这张主板没有设计背板,而是单独在 MOS 背面加装了散热块,可以一定程度的帮助 MOS 散热。
▲主板背面还有一个 M.2 接口。
M.2_2 实际速率为 PCIe 3.0 x4,支持 2280 规格的 NVMe 和 SATA SSD,由 PCH 供应。
供电剖析▲每当我拿起螺丝刀的时候,总会有莫名其妙的愉快感。
▲先看供电,供应八相,符合京东描述。
▲主 PWM 是由 AMD 同一发放的 RAA229004,来自 Renesas(瑞萨),无论是大板还是小板,只假如 B550,基本都是这颗 PWM 了(华硕除外)。
▲核心部分的 MOS 采取了来自 Renesas 的 ISL99390,这是一颗 SPS MOS,单相最高可支持到胆怯的 90A 电流,核心部分共计六相。
▲SOC MOS 采取的型号和核心部分完备不同,丝印为 27F93BA,实际型号为 ISL99227,同样为 SPS MOS,来自 Renesas,单相为 60A,一共两相。
这颗是曾经的旗舰级 MOS,如今却沉沦腐化到给 SOC 供电,大人,时期变了。
▲内存供电采取了 Converter(降压转换器)的设计,和以往的 PWM+MOS 不同,整相供电仅须要一颗 IC 即可完成,极大程度的减少了 PCB 的利用空间,对 ITX 的设计帮助很大。
丝印为 8633B517E,实际型号为 MPQ8633B,来自 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芯源),单相为 20A,共计一相。
▲主板整体供电如图,大略总结一下。
主 PWM 掌握 CPU Core(核心)、SOC/GT(片上系统,核显),型号为 Renesas 的 RAA229004。
Core MOS 为 ISL99390 90A,六相直出,共计 540A。
SOC/GT MOS 为 ISL99227 60A,两相直出,共计 120A。
以是真实供电为 6(核心)+2(SOC/GT),共计八相。
RAM(内存)为 Converter 设计,型号为 MPS 的 MPQ8633B 20A,一相直出,共计 20A。
相对付技嘉 B550I 来说,在 SOC 供电上略有缩水,但是 ISL99227 同样也很强劲,曾经为 X299E-ITX/ac 供应过核心供电支持,应对 SOC 来说游刃有余。
通道剖析▲B550 芯片组证件照送上,这次是真的由 AMD 同一发放了,一股浓浓的 ASMedia(祥硕)的气息,肯定是 ASMedia 代工没跑了。
▲在高速接口方面相对技嘉多了前置的 USB 10G Type-C 口,为了均摊 CPU 与 PCH 的负载,华擎将后置 IO 的部分交给了 CPU,而前置部分为 PCH 卖力,这样的设计相对技嘉来说比较合理,能一定程度的减少 CPU 与 PCH 互联通道的传输压力,不摧残浪费蹂躏 CPU 任何一点功能。
周边 IC▲来自 Intel(英特尔)的 S0123L69,真实型号为 I225-V,是一颗 2.5G MAC PHY 二合一的网卡掌握器。
▲来自 ASMedia (祥硕)的 ASM1543,这是一个 USB Switch(切换器),以便实现后置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前置也有一颗一样的,这里就不在赘述(实在是漏拍了)。
▲来自 Genesys(创惟)的 GL9950,这是一颗 USB 10G 的 ReDriver(旗子暗记放大器),可以同时对后置的两个 USB 10G 接口进行旗子暗记延续。
▲来自 Nuvoton (新唐)的 NCT5562D,这是一颗 Super IO 芯片,紧张用于监控主板上各个硬件的温度、转速、电压等,监控的同时还供应了一些低速总线,比如 SPI。
▲来自 ASMedia 的 ASM1074,这是 USB HUB,用于后置 USB3.2 Gen1 5G 接口的拓展,最多可以拓展四个。
▲来自 Winbond(华邦)的 25Q256JWEQ,这颗是 BIOS ROM,用于存储 UEFI、AGESA 等模块,主板开机的主要芯片,单颗大小为 256Mb(32MB)。
▲来自 Nuvoton 的 NUC121ZC2AE,这是一颗 ARM 架构的 32 位单片机,用于掌握主板 ARGB 灯效。
▲来自 Realtek(瑞昱)的 ALC1220,是一颗烂大街的旗舰级集成声卡。
▲又一颗 GL9950,这颗是对前置 USB Type-C 10G 的旗子暗记进行放大。
剩余零件▲无线网卡还是最近风靡的 Intel AX200,传统 PCIe 网卡,支持 WIFI6。
▲背部的散热块贴有两层硅垫,同时对两排聚合物电容进行散热。
▲M.2 和 PCH 采取三明治接口,将 M.2 硬盘夹在中间,但是硬盘并未打仗到下层的 PCH 散热块上,两者的温度互不影响。在背面均有散热垫覆盖,帮助导热。
▲MOS 散热块的背面也有两层导热垫,分别覆盖 MOS 与电感。
上机测试▲接下来我们对供电进行测试,先大略先容一下测试平台。
▲CPU 是我祖传的 3900X,我会将它超频在 1.3V 4.3G 进行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充当亮机卡的 Radeon RX 5700 XT 公版,谁叫 3900X 没核显呢。
▲电源则是安钛克的 HCG-X1000,供应长达十年的换新做事,十年换新和十年保的意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较于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够供应更好的电气性能,提高电脑稳定性。大一号的风扇可以进一步的降落风量,减少风扇转速带来的噪音。
▲琳琅满目的输出口,单路 12V 的功率可达 996W,整体最高功率可达 1000W,附以 80 PLUS 金牌认证,可谓是高端必选之一。
▲散热器我选了超频三凌镜 GI-CX360 一体式水冷。
▲三把 12cm 风扇均为九片扇叶,可以有效提高风量,总体风量可达 72CFM,冷排采取了12根低流阻水道,可以更加快速的带走热量,冷头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转,可以适用于各种角度的安装办法,无时无刻保持 LOGO 永久正对利用者。
▲这个散热器的 RGB 灯效我是相称喜好,导致我最近的测试用的都是他,灯效过度非常丝滑,用来点亮机箱在得当不过了。
▲首先声明这些测试都是在 MOS 散热块无任何风骚的条件下进行,安装进机箱内可能会由于风道有所变革。
我们先将温度探头分别放置在 CPU 和 SOC 的 MOS 表面,T1 探头为核心 MOS,T2 为 SOC MOS,图上所示的是待机时的温度。
▲进入系统,对这颗 1.3V 4.3G 的 3900X 进行 20 分钟的 FPU 烧机,可以不雅观察到,在烧机的时候,这颗超频后的 3900X 功耗在 176.40W,核心电压有掉压的情形,不过相对技嘉好多了,后面可以通过 BIOS 进行优化。
▲在烧机 FPU 20 分钟后,MOS 的温度稳定在了核心 MOS 54.4 度,SOC MOS 50.6 度,常日 MOS 的耐温都在 100+ 度,以是间隔 MOS 极限还差得远呢,可以放心的连续加电压超频。
相对技嘉而言,MOS 的温度偏高,紧张是由于散热块同时须要给 MOS 和电感进行散热,并且散热块本身的体积不算很大导致的。
ISL99390:就这???这温度再高一点我都不慌。
ISL99227:就这???给我上 4750G,我核贵显超 10G!
4750G 核显:???小老弟你有问题。
▲此时用电流钳可以看到 CPU 12V 插座的电流为 14.6A,14.6 x 12 可以得出总功耗为 175.2W,这个数值是电源接入主板输入电容的功率,这块主板居然和 AIDA64 显示的 176.4W 所差无几,AIDA64 显示功耗较高的缘故原由可能是我截图时碰着了小峰值,综合颠簸不会超过 10W,以是预测降压损耗为个位数,略胜技嘉一筹。
▲末了来看一张红外成像, MOS 散热块的表面温度为 49.2 度,略微烫手,这块散热块同时给电感进行散热,以是最热的地方转移到了 CPU 周边的 PCB 上。
总结这块 B550 ITX 的价格比其他三家都低,并且拥有不输技嘉的供电用料,只管 SOC 部分略逊一筹,但是用来应对 SOC 游刃有余。
综合来看,这块主板没有很过人的长处,但也没有致命的短处,性价比比较其他旗舰 ITX 是最高的,如果你想花更少的钱,买到高规格的主板,那么这块主板将会成为你的第一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