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是大家都听说过,但从未见过的“神秘”警种,不像社区民警、交警一样时常能见到,也不像刑警、特警一样常常涌如今公安题材的影视剧中。“网警”到底是干什么的?
王爽是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一名民警,9月16日,她见告北京青年报,穿梭在网络天下,与潜在危险赛跑,便是她每天的事情内容。
每天紧盯网上可疑信息 3年来转递突出违法犯罪线索1300余条
“在我的网警故事里,没有千里追凶,也没有与歹徒搏斗的触目惊心,虽然听上去很平淡,但每天打仗到的事儿却容不得一点怠慢。”王爽说,自己每天在纷繁繁芜的网络信息中抽丝剥茧,洞察潜在危险,在威胁到群众财产安全之条件前脱手。
“听说出租付款码能赢利?网上认识的男朋友要带你投资翻倍?都城网警提示大家,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
”在“都城网警”账号上,一个个宣扬短片用轻松诙谐的办法,向网民分享网络安全知识与戒备电信网络诱骗知识,不少网民留言,“骗子无孔不入,花样百出。”
王爽说,“网警”更多扮演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网络网络违法犯罪线索,对网上轻微违法行为开展警示教诲,及时制止违法信息传播,对不实信息进行公开辟谣,遍及网络安全知识......这些事情看似与日常生活很远,但却与每个网民息息相关。
她记得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墩”憨态可掬的样子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喜好,线上线下“一墩难求”。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四支队的办公室里,王爽与同事们正在进行网上巡查,做着冬奥会期间的网络安全保障事情。把稳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市民群众关心冬奥、支持冬奥的激情亲切打起了“歪主张”,有网友供应线索,一些不法职员在网上高价倒卖冬奥类纪念品,造孽牟利,扰乱正常购买秩序。
理解到这种情形常日是通过朋友圈和微信转账进行倒卖后,王爽和同事们从网络上网络了大量网民反馈,发布微博提醒网民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同时,转递违法犯罪线索,为现实警务事情供应有效支撑。
近三年来,王爽和同事们共转递突出违法犯罪线索1300余条,还先后发布辟谣类文章180余篇,对易引起网民惶恐的公共安全类、网络安全类谣言公开辟谣,掩护网络安全。
除了办公室里查线索 每天还要网上“敲黑板”
“都城网警”网上巡查司法账号上,有一档备受网民关注的节目——《网警说》。王爽回顾,《网警说》这个栏目创立的初衷便是要“以案说安”。“素材险些都是从网民向我们私信乞助的案例、从志愿者举报的线索、从网民关注的热点等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件出发,用身边的案例提示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戒备网络诱骗的意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王爽说。
如今短视频更易被网民收受接管,利用碎片化的韶光不雅观看短视频也成为了当代网民的日常生活。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规律,王爽和同事在创作的过程中,也遵照这些特点,做出更符合网民喜好的视频。
今年就推出了全新栏目“网警艾特敲黑板”,以迷你教室形式,传授安全知识,一个视频传授一个知识点,网民看后纷纭反响“主题光鲜、言简意赅、秒懂!
”
随着新技能、新运用不断呈现,诱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一位本家儿收到微信的添加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他的朋友,本家儿通过申请后,这名所谓的“朋友”称须要流动资金并向其借钱,共计370万。本家儿在没有核实“朋友”真实身份的情形下,直接给对方转账,后意识到自己被骗。
理解到这一案件后,王爽和同事特意做了一期《网警说》视频,提醒大家碰着这些“这是我新号,通过一下”“很荣幸和您一起开会,往后常联系”“家长你好,我是王老师”等申请加好友的情由,一定要小心,这些都是伪装熟人最常用的打呼唤话术。建议可以先通过其他路子,比如电话、视频、见面等办法确认对方身份,特殊涉及汇款、转账等金钱来往,一定要核实清楚真实情形,三思而后行。一旦被骗,立即报警。
近年来,王爽以为,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了,主动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意愿更高了,王爽和同事们常常收到网友留言: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到疑似诱骗电话怎么办?对付拿不准的网络信息,网民也会主动呼吁“不传谣、不造谣,让原形飞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