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当2021学年度的第一波招聘高峰——秋招落下大幕之际,在全国超千万应届生中,就有2022届学子提前半年实现100%高质量就业的研究生团队。
解放日报·上不雅观新闻理解到,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多孔构造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今届研究生们,统共10人中的2名同学提前攻博,8名同学直接就业,且人均斩获3份任命函(offer)。
看看他们的签约书,大家都是“神队友”,其签约单位紧张有电科58所、航天800所、长江存储科技有限任务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迈瑞医疗等。从“好就业”到“就好业”,快人一步自有一套窍门。

【80后教授带队强调生涯教诲】
学甚至用,研以报国。多孔构造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很年轻,全队由化工学院“80后”教授龙东辉带领,成员包括1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0名博士研究生以及30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材料设计—加工成型—材料运用”三位一体研究。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是龙东辉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龙东辉以身作则,带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生涯教诲,强化代价引领,做好就业勾引,鼓励毕业生“志在四方”,到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建功立业。
团队中,张鸿宇同学来自湖北,毕业后想回家乡事情。秋招期间,他投递了50多份简历,但收成寥寥。龙东辉理解情形后,带他前往武汉的多家互助单位进行互换,团队中的牛波老师也联系校友帮忙内推。张鸿宇一下子收到了3份来自武汉的offer,末了他选择了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将连续从事与其课题干系的科研事情。
【学长做好榜样常常仿照口试】
做科研,不仅鼓励创新,也要原谅失落败。这支团队尽最大努力供应充足的研究经费和丰硕的助研津贴,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学习和研究中。师生之间,以诚相见,做到和而不同、为而不争,在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
在龙东辉影响下,全队形成了“志在四方”“实干兴邦”的就业不雅观念,毕业生们纷纭选择在全国各地发光发热。学长也以身垂范:朱召贤博士是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电科58所,从事电子芯片封装技能研发;胡梦菲博士是2020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中钢新型材料株式会社,从事电池材料开拓,助力新能源技能发展;潘燕凯博士是2021届毕业生,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株式会社镇海炼化分公司,从事绿色催化研究,助力碳中和发展计策。
这些已经毕业事情的师兄师姐特殊心系师弟师妹的就业择业。他们积极供应岗位咨询和内推事情,常常传授职场实战履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弟学妹们提升口试竞争力。“联络互助是我们的传统,团队求职氛围非常浓厚,大家常常开展仿照口试,碰着就业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聚到一起,谈论办理方法。”
【亦师亦友结合化工传授烹饪】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多孔构造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中,团队定期组织组会、年会和团建活动,提升学生幸福感,增强集体凝聚力。这期间,老师们也会亲自下厨,结合化工事理知识传授烹饪技巧,令同学们捧腹大笑,十分欢快。
难忘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团队定期组织视频会议,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科研进展。个中,身处疫情中央湖北的张鸿宇、易珊等同学,更是收到了特殊多的关心和辅导。龙东辉、张亚运等老师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并结合实际情形重新安排了课题,辅导他们居家开展文献阅读和理论打算学习,逐步完善课题框架和实验方案。返校后,他们很快顺理成章开展了科研事情,迎刃而解取得了精良的研究成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每逢西席节,毕业的同学们还自发返校看望老师,表达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戴德之情。“虽然事情在全国各地,但多孔构造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始终是我们在上海的大本营,是人生温暖的港湾。”队友们都这样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笔墨编辑:徐瑞哲
本文图片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来源:作者:徐瑞哲 周夏青 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