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 »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南宫静远 2025-01-06 13:10:1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三十五年前于1985年作为第一台Video8摄录机的名称推出,取代了索尼以前的Betamax系列产品,该产品旨在强调录像机的“方便”,仅仅手掌大小。

在1980年代初期,Sony利用Betamax录像磁带标准,但所支持的摄像机肩负重超过2公斤,基本不具备在家庭范围内的推广,因此Handycam产品被提上日历。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通讯

该操持从一开始就准备生产摄录一体机,并且可以用一只手操作,相应的所利用的的8毫米磁带体积也大大缩小仅仅是Betamax磁带的四分之一,而摄像机尺寸约即是两个Beta磁带,以这种苛刻的尺寸哀求为目标,CCD-M8在经由反复试验之后才成为现实。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1989年的索尼磁带摄像机内部复杂机构_主板_磁带 通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85年1月索尼研发出第一部Handycam 8毫米摄像机,型号为CCD-M8(说是V8,可能是地域命名差异),除了仅仅重约1KG之外,该型号机器还首次强调了易用性摄像机支持选择存储的三组对焦设定与两组白平衡设定进行拍摄,并且设置专门的回放掌握面板进行操作。

下面为磁带型号展示,右上侧为8毫米磁带与Betamax磁带的比拟,体积缩小得惊人

1989年5月31日CCD-TR55发布,该机是TR系列型号的第一款,也是当时天下上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摄像机重量仅有790克。

体积如一本护照般大小,当时发卖价格为16万日元,并且取得了创记录的销量,也荣获了日本国际商业工业部的最佳设计奖,该机镜头右置的设计性标志与之前摄录机嵌入式布局完备不同。

此外将卡带舱移至手柄处,将麦克风平放在前脸处的设计重新定义了摄像机基本构造,可以说今后大部分家庭手持摄录机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它的根本上发扬改造的。

本日带给大家的便是这样一款Sony大法的里程碑产品拆解CCD-TR55

外不雅观展示

机器logo

正面看存放了这么多年,镜头没有霉点

安装电池两个触点

磁带仓的透明窗口,里面并没有磁带。

机器支持自动对焦AF,采取CCD技能,镜头参数:光学放大X6,直径37毫米,焦距11-66mm

铭牌CCD一TR55

打开磁带仓防尘盖,可以看到磁带内舱,这种弹出操作必须要上电才可以,不可逼迫机器撬动

顶视图,一排回放按钮,可以通过EVF查看回放

比拟护照大小

拆剖解析

根据履历,这种摄像机的拆解,大多要从前脸开始,Sony厂商会在固定外壳的螺丝阁下标注两个小箭头

外壳螺丝上了蓝色的紧固胶

环绕前脸面板的一圈都有隐蔽的螺丝

拿掉前脸

MIC板子

虽然是两枚MIC,但TR-55还是仅仅支持单声道音频

全插座模块化设计,本机真的是完备模块化安装,一根小小的线都有插座

前脸面板下方的旗子暗记输出处理子板,AV和音频输出就靠这个子板处理

去掉旗子暗记输出子板后,可以看到整机内部的铝合金框架,正是这些框架来支撑机器的机身强度

连续拆

连续,把稳螺丝阁下的箭头

手柄处罚离,内部铝合金框架打孔用于减轻重量/散热

三十年的皮护手,依然优柔,上面的Sony logo依然刺目耀眼

部分开关下面是薄膜PCB+锅仔片,便于弯折后深入眇小的缝隙

开始对外壳进行移除

分离旁边外壳

看到内部

分离成功,脚架接口的小板是单独与外壳固定在铝合金框架上面的,有助于整机在三脚架上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TR-55彻底分离旁边外壳

换个角度

旁边外壳通过薄膜PCB和软排线FFC进行连接,这种操作挺少见的

一步一步靠近最核心的部分

旁边外壳通讯的接口也无损分离

右侧外壳展示

内部还有一个贴纸,标记着电路板的安装位置和编号

薄膜PCB

电池弹出按钮的机器构造

分离EVF

EVF迁徙改变限位器

早期摄像机利用纽扣电池来记录设置信息,就像主板的电池一样,这里利用的是CR2025,当然早就已经没电了

拆掉右壳内部的按钮大部分是物美价廉的窝仔片

剩下的部分

另一壁

托在手上有一种奇特的美感

准备动手

先看看后面的屏蔽壳,上面是电池触点

好奇屏蔽壳里面是什么东西,拆下来看看

沉甸甸有分量,屏蔽壳连接的地方都上了焊锡,打开费了一番功夫

屏蔽壳里面是电源,DCDC电路,全是电容

背面

阁下还有几个竖起来的小板子JRC 311 电压比较器 TDA8925 功放芯片

看完屏蔽盒,再来看精细的电池触点小盒子,当然也是模块化

拆看看,原来里面是保险丝

1.6A的陶瓷外壳保险

连续深入拆

镜头组件背后的小板

看上去是DSP板

IC

MB87485 富士通的数模转换IC(查不到详细的sheet)

D6145G,NEC生产,可能是存储IC(查不到详细的sheet)

MB8464A 富士通的CMOS存储芯片

拆卸掉三脚架连接板

现在呢,镜头模块还取不下来,那连续拆吧

主板屏蔽壳被螺丝固定在框架上了,必须要拆掉

拆除掉主板之后,创造后面还有第二层主板这是双层主板设计

这个时候上面的掌握板已经松动了

取下来第一层主板以及镜头组件

第二层主板上面的零件也有很多,可能是集成度低的缘故吧

大片的屏蔽罩,焊在第一层主板上了,亮点是摩托罗拉的芯片

除了铜片屏蔽之外,还有四种不同的排线连接座

拧掉磁带仓防尘盖的限位螺丝,拆除掌握顶盖

拿下来

又是窝仔片

螺丝

换一个角度,可以更清晰看到限位杆的运作机制

顶盖的掌握按钮也拆下来

终于可以分离镜头组件与第一层主板

通透的镜头,镀膜了的

CCD的连接底座

拆下的CCD

这是镜头有很多片透镜的,这次就不完备拆解了

CCD组件

用烙铁拆除屏蔽壳

第一层主板

这个是一片小小的数字LCD

机器内部的框架

末了的拆解,机芯部分和第二层主板

第二层主板固定在机芯外壳上

拧掉螺丝后主板有排线相连

拔掉所有排线

第二层主板与屏蔽壳

第二层主板

细节

机芯这次也不完备拆解了留着

EVF电子寻像器

拆开便是这样,由于技能的不过关,那时候的0.5寸CRT显像管还挺长的,比拟之前我拆解的那一根

西铁城的小管子,可爱

外壳拆散后的样子

自带驱动的CRT系统,用5V电压即可点亮

这是寻像器可伸缩的放大镜组件,旋转可以调度目距,适宜不同人利用

百口福

以目前我的能力只能拆但是装不回去了,超繁芜的机电构造基本整日系配套,纵然一年几百万台的规模,也养活无数工厂。

Sony的logo

通过这次拆解,TR-55的确是领悟了当时顶尖的设计制造技能,将繁芜的双层主板、单独音频处理和CCD、镜头组件融入在一本护照大小的机身里面,当时设计这个机器的是个什么样的团队,在当时那种技能条件下,还有那么多的定制芯片,摄像机曾经机电一体化的代表,转瞬间就淘汰了。

标签:

相关文章

分数背后的教育智慧,家长版解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数往往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分数真的能全面反映一个孩子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潜力吗?本文将从家长视角出发,探讨分...

通讯 2025-01-08 阅读0 评论0

刘备,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落魄的亭长,到一统蜀汉的君主,他凭借着自...

通讯 2025-01-08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