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中美贸易战以来各界关心的热词,近日正式生效的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更是将其热度推向高潮。在美国企图以芯片四方同盟、Auto4、PC4、AI4等名目加强家当垄断,在技能上伶仃中国之时,我国组建独立自主的芯片供应链的需求尤为急迫,前辈芯片的研发和制造环节已成了必争之地。
今年以来,我国芯片创业领域的动态正在加速,芯片细分领域“第一股”频现,不少大厂宣告跨界研发知足自身哀求的芯片。但也有曾风光无两的芯片公司倒在融资阶段,“芯片行业进入洗牌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大浪淘沙,这些存亡活去世的芯片公司暗示了市场需求的流向正在发生变动,投资方的钱包捂得更紧了,PPT融资的乱象或将在芯片领域绝迹,还在爬坡的创业者们该何去何从?

烧钱做芯片,钱怎么来?
立志成为“中国高通”的诺领科技前段韶光被曝已人去楼空,不免令人唏嘘。诺领科技成立于2017年末,正值海内芯片领域创业激情亲切空前之时。三年多的韶光对付芯片领域的研发而言跨度并不长,但对付创业公司而言已足以决定死活。这虽是正常的家现代谢,对付创业者而言也有些残酷。
诺领科技的创始人孔晓骅和王承周都有着亮眼的履历,分别毕业于清北,都是留洋博士,前者曾在高通做到资深工程总监,后者曾在美满电子、乐鑫、高通等公司事情。2017年注册成立诺领科技后,两人迅速组建核心团队,专注于蜂窝IoT无线通信领域芯片设计。
2020年,诺领科技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团队也扩大到了百人规模,但创始人之一孔晓骅却在同年因家庭缘故原由离开团队返回美国。据集微网宣布,孔晓骅在离开诺领科技前已经与王承周有了产品方案和管理办法上的不合,他在离开时没有带走任何员工,也没有分走任何资金和股份。孔晓骅也表示,他离开时诺领弹药满膛,产品也已经熬过了从0到1的阶段,职员齐整。
另一位核心人物王承周则表示,诺领科技团队成员大多出身高通,因此公司一开始就想做“大而全”的产品,险些所有设计都是从零开始,不仅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也比较长。他也提到,诺领失落败的根本缘故原由在于,他们在规模并不大的NB-IoT领域耗费太久,导致Cat.1等其他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研发进展缓慢,终极拖垮了全体公司。
壁仞科技创始人在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算过一笔账:一个芯片公司的出发点价约为2亿美元,流片完成后还须要上千人的软件团队,这笔开销该当以亿打算;若要把生态做完全,10亿美元的价格只少不多。
诺领科技在2018年底就将其首款窄带低功耗广域物联网NB-lot芯片NK6010流片,2019年实现了OTA,2020年底该芯片先后通过了移动芯片认证测试和电信模组入库测试。但在营收方面,2020年诺领科技险些没有收入,2021年仅有150万元旁边的收入,这完备无法覆盖同期研发投入。诺领科技2020年研发投入近8000万元,2021年则达到了1.6亿元。
收入薄弱,想要周转只能依赖融资。诺领科技在2021年年中寻求融资,因NB-IoT内置GNSS的技能门槛很高,诺领提出了高达20亿的估值。但当时诺领科技主打产品NK6010市场出货量极少,在核心人物孔晓骅离开之后,投资公司对付诺领持不雅观望态度。
从入不敷出到资金断链再到人去楼空,诺领背靠多年履历打磨的产品并不能为公司构建“造血能力”。
“大牛加持”的初创公司是否值得相信?
对付新兴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公司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光环曾是吸金的必要条件。在投融资市场进入镇静期时,企业更须要客不雅观的代价论证根据,以证明自己是身处极具发展潜力赛道的优质企业。
曾经的芯片创业潮某种程度上也是专业性不敷的成本扎堆涌入导致的,重故事、履历,轻产品、市场,导致领域内项目被盲目抬高,投资过热。
从诺领科技两轮投资阵容可以看出,从天使轮到B轮,仅有一家半导体领域家当成本注入,当核心人物离开公司时,在投资方受冷遇是可想而知的结果。这一点在今年著名的“芯片领域千亿骗局”中表示得淋漓尽致。
今年6月,武汉弘芯半导体被指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公司二期项目剩余1123亿元投资难以在年内报告,陷入烂尾危急。这家公司起始于2017年,由三个履历与芯片完备不搭边的人组成了初始团队,流传宣传要“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的晶圆厂”,一开口便是专攻14nm、7nm。
成立仅一年,弘芯成了武汉市明星项目,在2019年初就已得到武汉东西湖区政府65亿元的投资。为了对外营造技能背景,弘芯以千万元条约企图在台湾等地招揽100名资深技能职员。在弘芯画出的大饼之下,台积电前二把手蒋尚义加入该公司任职CEO,他的加入吸引了大量工程师加入团队。
靠着蒋尚义的脸面和这支技能团队做背书,ASML向弘芯供应了一台全新的DUV深紫外光刻机,型号为NXT:1980Di,号称“海内唯一一台能生产7纳米芯片”的光刻机。但在一个月后,这台光刻机就被抵押给武汉屯子商业银行,以此得到5.8亿元贷款。
据36氪宣布,弘芯工厂是由攒局人曹山从某设计院要来的中芯国际老旧厂房图纸直接仿造建成。有专业人士实地勘测时创造,弘芯的工厂存在着中轴线未对齐、紧急借用电力、储备不敷等问题。成立至今,弘芯公司简介中流传宣传,其拥有14纳米及7纳米以下节点,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前辈逻辑工艺与晶圆级前辈封装技能履历。而传说中并非CIDM模式的全新模式也始终没有露面。
另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半导体明星企业启灵芯也在近日被曝已停滞运营,从创立到停摆,历时仅八个月。启灵芯在不久前的5月18日才宣告完成6亿元天使轮和A轮融资,天使轮投资人包括矽力杰、世芯科技、韦尔股份、恒玄科技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创始人,A轮投资人则包括光速中国。
启灵芯的核心团队来自中美主流芯片企业,核心职员林葳和王前都曾任职于阿里平头哥,职级为P10。个中,林葳有25年行业履历,曾参与英特尔做事器CPU和华为海思手机CPU麒麟的开拓事情。启灵芯做的是ARM架构的CPU,有宣布称该公司背后的真正老板是前ARM中国卖力人吴雄昂。据猎云网宣布,有人在职场社交平台透露,正是由于吴雄昂与ARM的繁芜关系,才导致启灵芯的ARM架构CPU寸步难行。
在很多投资人看来,创始人是否是行业老兵是他们看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第一步。创始人对行业的认知决定了他在成立公司前是否对潜在风险有所准备,对公司发展是否有清晰把控,以及在危急发生时是否能迅速引领团队做出调度,这统统都是基于对行业规律的认知而来的。而在芯片领域,集成电路从材料到装备再到制造工艺可能须要20-30年才有可能做出来,乃至耗费更久,这须要有关键的带头人和客户一起反复验证,须要对技能和工艺有更丰富的履历做根本。
芯片创业公司未来机遇在何处?
对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来说,核心团队的合营情形是投资机构判断初创项目非常主要的维度之一。评估一个企业的质地无非从几个角度出发:技能壁垒、商业模式等。对付创业公司来说,创新力固然主要,但职员组合、利益分配同样致命。
上述公司受挫的最根本缘故原由在于:没有成功的规模化行业实践成果,这背后是创始团队利益分配、研发投入过高档问题。只管如此,芯片公司倒了,但是技能人才依然存在,已成型的履历同样不可磨灭。
如今,消费电子类产品通胀率上升,但工控、汽车类产品芯片依旧短缺。上文虽列举了很多倒在融资阶段的公司,但投资市场对付芯片领域依旧持有乐不雅观态度。
以物联网干系的芯片公司为例,今年1月,蜂窝移动通信芯片企业移芯通信完成10亿元C轮融资;2月,物联网通信技能公司纵行科技宣告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5月,无线物联网传输技能和解决方案公司道生物联完成亿元A轮融资;6月,IoT芯片与办理方案供应商智联安科技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8月,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设计公司微纳核芯完成2亿元A轮和A+轮融资。
正如蒋尚义退出弘芯后,加入了中芯国际连续为中国打破技能封锁而付出努力。同样也有半导体行业老兵出来创立自己的公司,这些民营企业对付根本人才的培养、与科研组织形成高效联动亦有浸染。
也正如孔晓骅和王承周所说,芯片公司创业失落败并不罕见,未来还会有很多芯片公司和诺领科技面临同样问题,这也意味着海内半导体行业将涌现一波空前规模的并购机会,在这一波浪潮中,韶光节点的把握至关主要。
主要的是从芯片创业公司爆雷中吸取教训,比如成立专门确当局机构管理资金利用,避免寻租腐败和金融套利。在家当帮助方面重点依托龙头企业、技能比较成熟的公司在关键领域攻关,而非大水漫灌。
参考资料:
1. 深度调查:武汉弘芯千亿大骗局 36氪Pro
2. 敲警钟,人去楼空! 南都·湾财社
3.千亿市场救不了芯片公司“诺领科技” 创投日报
4.「芯调查」两任掌门现身说法,诺领科技为何倒在融资两亿的B轮? 爱集微APP
5. 凤凰大参考|冷战硬招齐出,中国如何反制美国“芯片战”? 凤凰网
6. 宣告融资6亿元后 一家全明星阵容的芯片企业倒在A轮 事因“创始人反面” 财联社
7. 一家刚完成6亿融资的芯片企业,倒在A轮 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