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天下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度当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全的当代工业体系。在世界500多种紧张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占居环球第一。
而被誉为当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汽车,我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已经连续13年位居环球第一。但在刺目耀眼的成绩背后,芯片却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成分,2021年,长安汽车由于缺芯等问题,累计影响产量近30万辆。
作为一个工业实力如此强大的国家,中国真的缺芯?

是的,我们缺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货色入口金额为173661亿元,增长21.5%。个中集成电路入口6335亿个,同比增长了16.9%,入口金额为27935亿元,同比增长15.4%,是我国入口金额最大的商品类型。
作为参考,2021年原油入口金额仅为16618亿元,铁矿砂及其精矿入口金额为11942亿元,两者相加才稍稍超过集成电路的入口金额。
如此大的入口额解释了我们对外有着很高的依赖程度。实际上,除了高端电子消费品芯片对外依赖程度高之外,那些对制程哀求不高的芯片我们也没太多产量,对外依存度同样很高,比如仿照电路。
【图表来源IC Insights】
在充电桩、电池管理、车载充电、动力系统等都有需求的仿照电路是很主要的汽车芯片,除此之外,仿照电路也广泛运用于通讯、工控、医疗等下贱终端。但2021年前十名仿照电路供应商里均无中国企业的身影,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思佳讯等十家企业的发卖额就霸占全体仿照市场的 68%。
以是,中国缺芯是事实。
制程哀求不高的汽车芯片也缺?
在何小鹏之前发布的微博中,提到一台智能汽车芯片需求量在5000颗以上,并且是价格便宜、性能哀求不高的芯片。
按理来说,这类型汽车专用芯片对制程哀求不高,一样平常22nm、28nm制程就能知足性能需求,而海内完备可以生产这些芯片。在汽车缺芯潮中,如果中国芯片能够顶上空缺,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实际状况是,海内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只有5%,依旧处于重度依赖外来芯片的状态。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显示,2021年海内汽车芯片自给率只有5%。
为什么会涌现这种情形,缘故原由紧张有2个。首先,车规级芯片虽然对性能哀求不高,但对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的哀求更高,验证周期相对较长,这就导致了前期研发验证的本钱高昂。
但另一方面,普通车规级芯片的单价却不算高,以意法半导体的SPC5 系列MCU产品为例,单颗价格1元出头。高投入低收益,回本周期长,这就导致了海内芯片厂家不太乐意加入车规级芯片市场,反而更乐意加入投入较低但收益相对较高的消费级芯片市场。
其余,哪怕某家中国企业新造出了符合规格哀求的芯片,车企也不一定会采取,而是会选择原有互助过的外国芯片企业。
由于互助过意味着车企对该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进行过稽核,确保该供应商能够供应足够的芯片,不会由于零件供货不敷影响自身的生产进度。而供货能力正是老牌供应商的在行的地方,对车企来说,选择原有的供应商也是风险最低的操作。
海内没啥企业乐意造,造了也不一定有企业要,这便是海内车规级芯片的现状。久而久之,国外汽车芯片吃掉了海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海内芯片走得非常困难。
那这种情形会改变吗?
虽然缓慢,但是会改变。
在智能汽车时期,车辆对芯片的需求更多,单车芯片需求量从原来的200-300颗提升到1000颗以上,并且由于缺芯的影响,芯片价格也不断上涨。而这对付新进的芯片企业来说是好事情,这意味着收益会增加,这足以吸引一些中国芯片公司加入竞争当中。
实际上,在一些相对新的发展方向中,中国芯片就有着不错的表现。比如用于自动驾驶赞助的地平线征程5芯片,在2021年发布的时候官方就公布了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空想集团、比亚迪等几家意向互助伙伴。现在征程5芯片已经完成了末了的验证,将于今年4季度正式量产上车。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全志科技的智能座舱芯片也有运用在海内涵售车型上。
而在用于电力设备的电能变换和掌握电路方面大功率的电子器件中,中国品牌也有不错的发展。从属于比亚迪集团的比亚迪半导体就有用IGBT、FRD、IPM、SiC这几类功率半导体的生产能力,并且广泛运用在比亚迪旗下的车型上。
在相对传统的领域中,中国品牌也有发力,兆易创新的车规级MCU产品已经流片并交给客户进行测试;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8位MCU也从2018年开始量产,紧张用于车灯、车内按键等地方,32位MCU则用于电动座椅、电动车窗、仪表盘灯区域。
其余,像复旦微电、芯海科技的车规级MCU也已经通过了ACE-Q100认证,并已实现批量出货。这便是变革的征兆,中国车企,也能用上自己的车规级芯片了。
总结
虽然如开头所说,现在车规级芯片的自给率只有5%,但这不代表往后没有机会。智能汽车发展浪潮,以及逆环球化场合排场,都将进一步加速我国芯片家当的发展。
目前,确实举步维艰,但不至于毫无招架之力。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西电东送的超级工程、横跨海峡的港珠澳大桥,铁的事实证明,我们永久可以相信中国公民的聪慧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