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预备,上市!
重庆上市企业的“后备军团”,又扩容了。
近日,来自重庆市委金融办:2024年第二批拟纳入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的企业名单出炉,共31家企业入选。

从这31家企业的地域分布,以及所属行业来看:
地域:来自綦江、万州、璧山、江北、忠县、铜梁、江津等多个区县。
行业:涉及光学器材、新材料、工业设计、新能源、食品、人工智能、特种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
事实上,重庆正在大力造就成本市场,加速推进企业上市。
截至目前,重庆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已高达1098家。
重庆上市“后备军团”正持续扩大,这便是重庆经济最强大的后备力量。
重庆的万亿成本市场。
据不完备统计:截止到2023年12月29日,2023年重庆市78家上市公司市值累计10924.25亿元。
13家上市公司市值超200亿,3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
个中,长安汽车总市值位居第一,达1669.08亿元。
智飞生物、赛力斯排名第二和第三,市值分别为1466.64亿元、1148.63亿元。
渝农商行、重庆啤酒、重庆水务、西南证券、太极集团、重庆银行、中国汽研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前十名企业总市值共达6335.3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58%。
值得把稳的是,是近两年重庆企业的上市“速率”。
仅2023年一年的韶光里,重庆就有10家企业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数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九。
个中,9家新股合计募资120.73亿元,超过2019年重庆新股募资额116.7亿元的记录,上市融资额创历史新高。
巨子竞赛。
上市公司多的地方,每每经济更为生动、创新能力更强。
纵不雅观全国来看,上市企业最多的区域依然被广东、江浙、北京、上海等“垄断”。
根据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来看,列出了31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形。
截至2024年1月末,中海内地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合计数量为6592家,先看看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福建、四川、安徽、湖北。
广东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44家,遥遥领先,也是唯一一个上市公司数量破千的省份。
江浙一带,也是上市公司集中之地,浙江与江苏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817家和785家。
中国四大直辖市中的“双子星”:北京、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36家和633家。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上市公司的“科创含量”。
我想,这决定的是未来天花板的高度。
江苏、陕西、广东三个省份的“科创属性”最强,其高新技能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均超过40%。
重庆位于中游位置,排名在天津之后,目前高新技能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为22.8%。
漫漫上市之路。
重庆如何才会有更多的“科创属性”强的企业上市?
重庆给出的破题思路,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加速造就“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多点着花。
根据《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操持(2022—2025年)》,根据重庆设定的目标:
到2025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
而另一方面,是重庆给予实打实的金融扶持——“科技家当金融一体化” 。
我查询资料创造,今年3月,市经信委印发《重庆市加快推动“科技家当金融一体化”助力“33618”当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植事情方案(2024—2027年)》。
个中,提出到2027年,重庆全市制造业融资操持新增500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提高至10%以上,组织项目路演活动20场以上,基金支持硬科技企业5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100家以上。
这里划重点:四年内重庆要造就1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上市。
这个目标,并非一句“口号”,有实打实的约定标准。
个中,明确哀求:制造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比重明显提高,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市各项贷款比重提高到10%以上;
制造业基金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新增基金投融资达到1000亿元;制造业债券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债券融资达到300亿元;
包管、保险融资增信浸染进一步发挥,每年新供应的包管费率低于1.5%的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包管额不低于上一年度......
多一家上市企业,对一座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一家上市企业的出身,都是城市家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结出的果实。
上市企业越多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经济就加倍达,当地居民的收入就越高,房价也会相对应的比较高。
在我看来,重庆大力推动企业上市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城市的家当转型、升级和发展。
重庆,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