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南宫静远 2025-01-13 01:48:2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沈春蕾

说到雷达,普通老百姓大多会遐想到一些“高大上”的运用,所能想到的“接地气”的运用彷佛少之甚少。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互联网

汽车雷达、应急测绘保障、防灾减灾救灾……近年来,雷达在民用领域逐渐崭露锋芒,“高大上”的雷达正在被运用到浩瀚“接地气”的领域。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嵬峨上”的雷达“接地气”的应用_技巧_学报 互联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科宇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达)是一家孵化于实验室、从事雷达设计和研发的高新技能企业,创始人董勇伟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董勇伟,请他来谈谈科研职员如何将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保送到创业

《中国科学报》:创业前,您紧张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事情?请结合您的研究领域来谈谈对雷达系统的认识。

董勇伟:2004年,我由中国科学技能大学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读博,2009年7月博士毕业后留所事情,先后从事雷达数字系统、大型雷达系统、小型化雷达系统的设计事情。

我的研究事情环绕雷达设计展开,从最开始的打仗雷达数字模块,到有幸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根本举动步伐项目“航空遥感系统”的设计事情,再到后来瞄准小型化低本钱的雷达系统设计,逐步加深了我对雷达系统的认知。

雷达探测和光学探测是两大探测手段。
光学传感器的发展比雷达早了几十年,现在已经发展得相称成熟了,而雷达还处于低级阶段,雷达技能的发展和运用在未来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中国科学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为什么要选择雷达技能来创业?

董勇伟:进入中国科学院以来,我创造自己所处的国家队一贯从事着国家所需的高精尖技能研究,推动我国在一些技能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打破。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创造一些厉害的技能虽然在当时补充了海内空缺,但此后一段韶光大多被搁置在实验室里,没有进一步走向市场,发挥其运用代价。

2017年,我萌生创业的动机,并成立中科宇达,希望将在实验室里的雷达技能推向运用市场。

雷达作为非打仗式探测成像的紧张技能手段之一,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受气候条件限定的特点,可以广泛运用在光学等探测手段不能知足哀求的场景。
特殊是随着光学成像探测手段的遍及,已经无法知足越来越多的分外运用处景需求,如多云多雾地区的遥感监测、恶劣气候条件下车辆赞助驾驶等,急迫须要新的技能手段,这给不受气候条件限定的雷达技能供应了发展机遇。

从实验室到创客平台

《中国科学报》:您创业的目的何在?研发的产品有哪些新意?

董勇伟:传统的雷达产品体历年夜、重量沉、利用本钱高,严重制约了其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和运用。
我创业的目的紧张是相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计策,将雷达技能和用户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采取新技能和新的工艺,实现雷达的小型化和低本钱,拓展雷达新的运用模式,推动雷达技能在民用领域的广泛运用,使雷达在未来可以跟摄像头的运用一样遍及。

《中国科学报》:您提到了雷达的民用,叨教哪些民用的领域有雷达的运用需求呢?您参与了哪些运用项目?

董勇伟:我国是个磨难多发的国家之一,应急测绘保障是有效应对突发事宜和防灾减灾救灾的主要根本。
2019年,中科宇达研制的微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为原国家测绘局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培植项目供应了急需装备。
该雷达系统在海内首次批量运用于民用应急测绘领域,使我国应急测绘保障系统在当时具备了全天候、全天时数据获取能力。

此外,团队还受邀参加了黄河包头段凌汛监测事情,通过无人机搭载眇小型成像雷达实现黄河包头段冰凌的昼夜监测,为凌汛监测供应了新的技能手段。

2018年和2019年,中科宇达联合中国公民公安大学等多家单位,先后投入力量针对某著名论坛主会场的低空安全开展保障事情。
个中,系统平台预警273次,迫降处置收缴无人机3架,较好地发挥了雷达探测的上风。

《中国科学报》: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比较,中科宇达研发的产品竞争力何在?

董勇伟:中科宇达创业团队来自微波成像技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无论是在技能积累、人才储备,还是在产品前辈性方面,均具备一定上风和实力。

团队获2020年“创客中国”首届京津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并得到“创客北京”百强企业称号。
团队开拓的调频连续波微型合成孔径雷达技能也得到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能进步奖一等奖。

由于公司成立韶光较短,军队年轻,缺少履历,在产品运用和市场拓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论文奖项到用户需求

《中国科学报》: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程中,您碰着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办理?

董勇伟:实验室看重的是技能的前辈性和前瞻性,衡量的标准之一是论文和奖项;市场更加看重的是用户的实际需求,衡量的标准之一是用户能否为产品买单。
这个过程中,我碰着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转变思维模式。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侧重点的不同会导致产品的办理方案和技能路线的不同,从而导致终极的产品形态涌现偏差。
但用户每每关注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并不太关注技能路径。
对我们来说,要做好产品,必须有踏实的技能根本和积累;要赢得市场,必须用过硬的技能来知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技能与需求必须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中科宇达还将在哪些领域发力,未来有什么操持?

董勇伟:今后几年,中科宇达的主攻领域是芯片化雷达,进一步实现雷达的轻量化、低功耗、小体积、高分辨率。

芯片技能和雷达技能的结合为雷达的商业化运用供应了方向。
采取前辈芯片设计技能,将雷达的发射和吸收、旗子暗记产生与采集、旗子暗记和数据处理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将大幅降落雷达利用门槛,汽车雷达便是一个范例的芯片化雷达的案例。

近期,中科宇达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重点开展集成像、探测、通信、导航于一体的多功能芯片化雷达技能的研究,目前研制的成像雷达重量在400克以内,后续操持做到50克以内。

未来,我们希望将雷达的价格降落到老百姓都能接管的范围,进一步推动雷达的运用和遍及,并利用市场推动雷达技能的进步。
(沈春蕾)

《中国科学报》 (2021-04-14 第3版 转移转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