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带你一文读懂芯片:复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闫娜演讲实录_晶体管_集成电路

带你一文读懂芯片:复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闫娜演讲实录_晶体管_集成电路

雨夜梧桐 2025-01-18 15:34:3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闫娜教授科普集成电路技能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从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管,到194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锗晶体管,再到1971年英特尔发明了天下上第一块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如今一颗苹果M1 Max芯片基于台积电5纳米工艺集成了570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技能是人类聪慧结晶最范例的代表。

带你一文读懂芯片:复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闫娜演讲实录_晶体管_集成电路 智能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日前联合主理的“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系列论坛”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娜科普了集成电路技能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闫娜表示,过去20年,在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入下,集成电路家当已形成由设计、工艺、封测、设备、材料等浩瀚环节组成的较为完全的家当链。
未来中国仍需连续加大集成电路家当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实现核心技能打破,推动集成电路实现超过式发展。

以下由澎湃科技根据闫娜的上述演讲实录整理,带你一文读懂芯片的过去、现在、未来。

从电子管、晶体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所谓芯片,便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能,它是伴随着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而兴起。

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约翰·安布罗斯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电子管,即真空二极管。
两年后,美国人德夫勒斯特又发明了第一个能够放大电旗子暗记的电子器件,也便是真空三极管。

电子管尤其是真空三极管的发明和运用拉开了当代电子学的序幕,在电子技能史上具有划时期的意义,这一发明堪称过去100年来改变天下的重大发明之一,为我们开启了电子时期的大门。

接下来便是晶体管的发明,194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始研究半导体。
由肖克利、巴丁跟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一个点打仗型的锗晶体管,也可以理解为转换电阻,并因此共同得到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本。

基于锗晶体管的发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青年工程师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成功发明了全天下第一块锗集成电路,他也由于这一发明得到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50年多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飞速发展。

以CPU芯片为例,1971年,英特尔发明了天下上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型号是4004CPU;30年后,英特尔在2002年发明的奔驰4处理器采取0.13微米的工艺,集成了5500万个晶体管;2012年,英特尔发布了集成14亿个晶体管的处理器CPU,采取22纳米工艺;2022年,苹果发布的M1 Utra芯片集成了1140亿个晶体管,这颗芯片由两颗芯片采取一定封装形式拼接而成。
同时,英特尔也宣告,它的超级打算机芯片将拥有超过1000亿个晶体管。

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便是一个前辈的存储器,但除了大脑,我们还须要额外的存储介质。
早期是印刷术,之后是光盘、磁盘,再到U盘、硬盘。
早期32兆、64兆的U盘已经非常前辈,现在可以看到32G、64G乃至更大的U盘存储器以及固态硬盘。

存储器芯片方面,1967年,有名半导体专家施敏博士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浮栅晶体管,这个浮栅晶体管逐步成为了闪存芯片的主流器件,并且创造了本日数百亿美元的闪存芯片市场。
可以说,存储器芯片是份额最大的集成电路产品。
基于闪存芯片30T容量的便携式硬盘,可以储存1000多万册书本,相称于用一个硬盘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大型图书馆。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朝着速率更快、功耗更低发展,追求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存储量也更大。

衡量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四大指标

实际上,集成电路的事情速率紧张取决于晶体管的特色尺寸。
晶体管的特色尺寸越小,该工艺所能够接管的极限事情频率越高,开关速率也越快,相同面积的晶片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目也就越多。
也便是说,集成度越高,功能越强大。

摩尔定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定律,于1965年,集成电路刚刚发展了6年后,由戈登·摩尔提出。
戈登·摩尔对当时各个公司芯片产品大量调研后,大胆提出了一个预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晶体管数目大约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虽然现在发展韶光有所增加,有可能须要30个月乃至更长,但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目前大体仍旧按照摩尔定律在进行。

描述集成电路工艺水平,有四个指标:

第一是特色尺寸,也便是人们常常说的集成电路工艺可以到28纳米、14纳米、7纳米、5纳米等。
器件的特色尺寸从早期的微米级发展到现在的纳米级。
一颗苹果M1 Max芯片,基于台积电5纳米工艺集成了570亿个晶体管。
头发丝的横截面历年夜概8000平方微米,假设采取10纳米工艺,在这样一根头发丝的截面上可以制作出50万个晶体管,可见晶体管的尺寸有多小。

第二个是晶圆直径,也便是硅片尺寸。
早期的硅片尺寸有4英寸、6英寸,现在是8英寸,主流的前辈工艺则是12英寸。
晶圆尺寸越来越大,每一个晶圆上能够制造的集成电路芯片数量也越多,芯片本钱就会大大降落。

第三个指标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的容量,可以用每一个工艺DRAM的尺寸,它的栅间距、金属间距等来评估工艺发展水平。

第四个指标是晶体管密度,英特尔曾建议以逻辑晶体管的密度作为指标,同时加入扫描触发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规模等来评估集成电路的工艺发展水平,而不再单单以特色尺寸来评估,这便是晶体管密度的指标。

当摩尔定律发展到特色尺寸不能再缩小时,若何提高集成电路的功能、性能、集成度?除了减少特色尺寸、增大硅晶圆面积之外,还有一个办法是采取前辈的封装形式,比如2.5D封装、3D封装等。
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能,以及Chiplet等技能,都是封装技能上的打破。

集成电路产品种类及发展机遇

集成电路产品一样平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仿照产品,一种是数字产品。

仿照产品可以划分为光电器件、仿照器件、功率器件以及传感器件等。
其特点是非尺寸依赖,不依赖于前辈工艺,不须要3纳米、5纳米的工艺制造,每每利用一些较大的特色尺寸工艺就可以实现。
仿照产品更多是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的反复迭代,电路对器件提出哀求,器件又对工艺提出哀求。

目前海内功率家傍边,功率二极管是比较有竞争力的,硅基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处于追赶阶段,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则在高铁上实现了较好运用;第三代半导体正处于积极布局、快速发展的阶段。

总的来说,我们该当积极冲破仿照芯片产品设计/系统、器件/架构、工艺/整合的领域界线,以百口当链整合的IDM(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多个环节于一体)形式积极发展半导体家当。
目前环球领先的仿照芯片产品企业英飞凌、德州仪器都以IDM形式存在。

根据运用路子的不同,集成电路数字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处理器芯片、逻辑芯片和存储器芯片。
个中处理器芯片又可以根据不同运用分为桌面存储、移动运用、图形处理、智能处理、微掌握器等;逻辑芯片可以分为FPGA、基带处理芯片、网络芯片、密码安全芯片等;存储器芯片根据不同的存储器单元可以分为DRAM和Flash新型存储器。

每一种数字产品有自己的技能发展趋势。
对付处理器芯片产品技能,随着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特色尺寸的微缩靠近极限,基于当前冯·诺依曼的处理器单核性能增长缓慢,新型打算架构、敏捷开拓、异构打算、三维集成、光互联技能是紧张研究方向。
从2023年到2035年,单核性能提升非常有限,须冲要破冯·诺依曼构造,终极才能实现技能和指标的打破。

从逻辑芯片产品的技能发展趋势来看,估量2020年到2035年,FPGA所利用的芯片工艺特色尺寸可以从28纳米低落到小于5纳米,逻辑单元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加,存储接口、存储速率、接口速率有望从20Gbps提升到100Tbps。
智能终真个SoC除了CPU核逐渐增加以外,存储带宽将逐步增加。
从5G到6G运用,基带芯片时延将越来越小,峰值数据率也越来越高。

对付存储器芯片,到2025年有望追平国际前辈闪存芯片水平,DRAM的差距也将缩小到一代以内。

综上,集成电路数字产品目前面临两种机遇,一是技能驱动,二是需求驱动。
所谓技能驱动,便是从打算架构来引领创新,包括三维集成、量子打算等。
需求驱动是指现有的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付集成电路数字产品产生了非常大的需求,不同需求会驱动产生不同形态的新的集成电路数字产品,推动集成电路家当发展。

任务编辑:吴跃伟

校正:刘威

相关文章

什么是存储颗粒_颗粒_体系

存储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打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存储容量。较小的存储颗粒意味着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但也可能导致存储器的管理和访问速率变慢...

智能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