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不雅观察
洪恒飞 本报 江 耘
今年以来,芯片“烂尾潮”引发普遍质疑。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发展方案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芯片行业涌现盲目投资和烂尾项目,前一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的投资也被暴出造成巨大丢失,须要方案和加强监督。
而与盲目投资相对应的是,海内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五大板块发展还不平衡。那么,中国集成电路家当若何才能实现高质量超过式发展?
以家当技能为导向
让商业代价成为丈量创新成果的尺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指出,我国要拥有相对可控的家当链,就必须对工艺、装备材料、设计IP核(知识产权模块)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三大制造环节进行重点打破。而集成电路家当链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也给中国集成电路打破壁垒带来极大寻衅。
吴汉明认为,从芯片制造角度来看,硅单晶、制造工艺和封装三大环节中,80%的装备投入都在制造工艺环节,由于投资大、回报慢等成分制约,成熟、自主的制造工艺已经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家当发展中最大的短板。
吴汉明认为,造成我国芯片技能未能取得重大打破的缘故原由在于,我国集成电路根本研究薄弱、家当技能储备匮乏。而2013年以来,芯片性能、功耗等指标提升速率显著放缓,乃至达到饱和状态。天下范围内家当技能发展趋缓,给了行业追赶者机会。
“只有在家当技能的引领下,集成电路才能快速发展。实验室研究多善于单点打破,但完备的家当链条哀求多项技能中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家当技能不是科研机构转化后的运用开拓,而应成为勾引科研的原始动力。”针对家当技能发展薄弱的现状,吴汉明认为,应树立家当技能导向的科技文化,让商业代价成为衡量技能创新代价的主要标准。
为此,吴汉明建议:加强运用根本研究,鼓励原始创新,突出颠覆性技能创新,增加在新材料、新构造、新事理器件等根本问题上的研发投入;从国家层面进行家当生态培植。系统、科学地方案和布局,遵照“一代设备、一代工艺、一代产品”的发展规律,加大材料、装备、关键工艺支持力度;家当发展依循内循环结合外循环发展,坚持环球化发展。
形发展效发展机制
尊重自然形成的家当布局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魏少军教授认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兴旺、供给不敷”,而这也意味着弘大的发展空间。可喜的是,中国在集成电路家当上的竞争能力也有了长足提升。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数据,2004—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家当高速增长,产值增长近14倍。
家当技能终极呈现在产品上。魏少军表示,中国具备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带来的“先手商机”,这也是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机遇,要把握这个机会,缩短与天下领先企业的差距。要以产品为中央,促进家当链各环节的康健发展。在连续发展“设计+代工”模式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IDM(集设计、制造和发卖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系统集成做事商)。他认为,依赖IDM模式,企业实现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多个环节的集成,可将多个环节的利润压缩,降落芯片本钱。
除了通过发展IDM改变当前的集成电路家当格局外,魏少军认为,我国的制造家当布局也有待优化。
“我们缺的是高端产能,但在家当布局上,近年来各地投资建厂激情亲切飞腾,造成一批批制造项目面临烂尾歇工,这种违背半导体家当发展规律的盲目冲动值得当心。”魏少军说,要武断不移地走技能和成本双轮平衡驱动之路,形成集成电路创新资源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要尊重自然形成的家当布局,而不是刻意地去人为布局。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