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赛微电子6亿收购受阻中资海外并购难度骤升_半导体_国内

赛微电子6亿收购受阻中资海外并购难度骤升_半导体_国内

神尊大人 2024-12-22 02:00:3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灾患丛生,有人士称,德国政府还阻挡了另一家中国公司对半导体温度管理办理方案领导者ERS electronic的投资。
只管该公司的发言人表示,ERS目前并没有出售公司的操持,但该公司一贯在探索从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得到投资的机会。

中资半导体企业外洋困难并购之路

赛微电子6亿收购受阻中资海外并购难度骤升_半导体_国内 互联网

据赛微电子发布的公告显示,2021年12月14日,其旗下全资子公司Silex与德国Elmos签署了一份《股权收购协议》,拟以8450万欧元(个中包含700万欧元的在制品款项),以当时汇率总计约合6.07亿公民币的价格收购了Elmos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多特蒙德市的汽车芯片制造产线干系资产,即FAB5。

瑞典Silex在今年1月份便向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景象行动部提交了本次收购交易的外商直接投资申请。
不过到了11月9日,赛微电子收到了德国的禁止收购文件,这项收购也被迫终止。

据外媒宣布,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在一份声明中称,当涉及主要根本举动步伐或技能有流向非欧盟国家买家的风险时,必须密切关注企业收购。
显然,德国方面紧张因此国家安全以及防止主要技能外流来阻挡这项交易的达成。

另一家ERS electronic则是环球有名的半导系统编制造业供应温度管理办理方案的领导者,紧张产品为热拆键合机,在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技能上的不断打破创新和对异质集成技能的贡献,公司还被3D InCites付与“年度设备供应商”的称号。

比较收购Elmos,如今中资进行外洋半导体企业投资的行为也开始受到了限定。
回顾历史,中国半导体走上外洋并购的道路可谓波折坎坷。
2015年,紫光集团拟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国美光科技,但未能通过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同年紫光拟以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的股份,也因受到CFIUS审查而终止。

同样在2015年,华润微电子与华创投资联合,对美国仙童半导体发起竞购,但被仙童半导体以担心美国监管机构以国家安全为由谢绝了这次交易。
此外如2016年,凯桥成本操持以13亿美元收购环球FPGA市场中排名前列的美国莱迪思半导体,末了仍旧因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谢绝。

2021年智路成本以14亿美元的价格,欲收购环球第二大OLED驱动芯片厂商韩国美格纳半导体,但此项收购受到美国方面的阻拦,终极智路成本赔偿7200万美元放弃收购。

当然,虽然收购之路坎坷,但中国企业外洋并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2013年,紫光集团宣告以17.8亿美元收购美国基带芯片公司展讯通信,不久后又以9.07亿美元收购了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
这两项收购,也帮助紫光日后成为海内主要的芯片设计公司奠定坚实根本。

2016年,智路成本联合建广资产,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原身为恩智浦半导体标准产品部门。
2019年,闻泰科技通过两次交易共计331亿元收购了安世半导体98.2%的股权。

2020年,智路成本收购了当时环球第七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第三大汽车电子封装测试企业新加坡联合科技公司(UTAC),并通过扩产、对接关键客户和市场等操作,成功让该公司古迹实现大幅增长。

2022年6月,电连技能发布公告表示,拟通过股票与现金办法收购Stoneyford持有的FTDI的19.8%的股权,而此前电连技能已经联合建广资产间接持有了FTDI 80.2%的股权,这次收购成功后,意味着这家环球头部USB桥接芯片公司FTDI被电连技能纳入囊中。

并购大势无可阻挡

从海内半导体行业发展至今,近十年并购动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中国半导体的头部企业已经逐渐从各个赛道与品类中脱颖而出,具备了一定的行业集中度。

尤其是近几年海内半导体市场的火热行情,让非常多的半导体公司获益,有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超过60%的半导体干系上市公司在过去5年完成了上市的动作。

并且从近期科创板报告的半导体干系公司来看,营收规模中位数在逐渐低落,意味着大体量的公司基本已经完成了上市的操作,并且受到今年整体行情下滑的影响,半导体干系企业都可能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从干系半导体公司上市后的情形来看,随着市场采取了新的询价规则,破创造象越来越多,但高下的颠簸浮动也越来越小,大多集中在50%以内,足以表明市场已越来越成熟。

尤其对海内的头部半导体企业而言,由于增长率的放缓,加上市场行情的下行,想要提升投资回报率,光靠自然增长是非常困难的,而依赖整合产生的规模效益则是一条捷径。

因此,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来得到更高的效率,是半导体行业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故事,并且越是龙头企业对付并购的意愿越强烈。
由于并购对付成本市场而言,是一个强烈的利好旗子暗记,可以有效地支持半导体公司过高的市盈率,这对付海内企业尤实在用。

以闻泰科技为例,从2019年收购安世半导体以来,股价从30元/股短短一年韶光,便最高飙涨至150元/股以上,市值翻了5倍。
只管不能说完备是收购的浸染,但这次并购在股价推动中也起了主要浸染。

除了成本的缘故原由以外,外洋并购对中国的手机基带芯片、存储芯片、CMOS、嵌入式GPU、高频射频芯片等细分领域的“弯道超车”都起到了至关主要的浸染。

比如在2016年,中国亦庄国投以3亿美元将美国晶圆加工设备公司Mattson Technology收入囊中,到了2017年便成为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龙头。
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跨境收购国际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成功案例。

而在2016年,中信成本、清芯华创、金石投资等中资基金通过19亿美元联合收购环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美国豪威科技,随后在2019年被中国芯片设计和分销公司韦尔股份并购。
并购完成后,韦尔股份直接一跃成为环球第三、海内第一大CMOS芯片设计公司。

在成本、技能等成分的推动下,海内半导体企业也将逐渐开启并购潮,不仅可以极大地填补技能短板,同时也能支撑企业过高的估值。

写在末了

这次赛微电子跨国并购失落败,紧张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而这种情形在半导体行业中极为常见,尤其是美国CFIUS的存在,是海内半导体企业外洋并购的一大障碍。
并且在当下而言,随着各国开始对关键技能外流管控愈发严格,想要顺利并购外洋优质半导体资源也在变得愈发困难。

同时对付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一旦冲动并购,每每会导致被收购业务的消化不良,反而拖累原来古迹良好的公司。
并且除了政策、国家安全等阻碍外,如何赢得国际公司股东及管理层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和信赖也是重中之重,而并非只是纯挚的“撒钱”。
未来海内半导体公司想要走上国际市场,或许这便是一道必过的难关。

相关文章

探索“Kitite”,新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

互联网 2024-12-2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