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八的程序图
当随机数超过100时,就驱动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2,实验九的程序图

用ADC读出芯片的温度值
3,将实验八中的随机数换成实验九的温度读取办法,实现:当STM芯片温度达到28度时,就驱动蜂鸣器鸣叫,以表示警报。
设置条件:输出大于或即是28
设置选择
当条件为真时,输出1
当条件为假时,就输出0
将输出结果送到PG11 IO口
将IO转换为写入
连接,也放置一个显示控件,方便不雅观察在达到28时是不是输出1,在没有达到28时,是不是输出0。
实验结果:当输出达到28时,IO输出为1,蜂鸣器鸣叫。
附:解析硬件电路中的R2的浸染
近日,有朋友问起R2的浸染是什么,现在就作如下解析。
(1)设没有R2时,则IO口PG11的电位就与Q3的基极成同电位,当Q3导通时,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便是三极管导通的电压值,一样平常为0.5~0.7V,即基极此时的对地电压便是0.7V,由于PG11与基极直接连接,使两者成了同电位,迫使IO口的电平拉低成为了低电平,这显然是缺点的。
(2)为理解决上面的问题,就用R2将PG11和Q3的基极隔开,使PG11的电位不同于Q3基极的电位,从而使PG11在输出1时,在Q3导串通时,仍保持高电平。这三者间的电压电位关系如下:
PG11的电压=R2两端的电压+Q3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
PG11输出3.3V或5V,Q3基极的电压的都是一样的,但R2两端的电压就会不同,R2起着调节的浸染。
(3)综上所述,以是R2的浸染是:当PG11输出高电平驱动Q3导通后,仍保持高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