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admin 2025-01-22 12:43:4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公开资料显示,黄令仪,女,出生于1936年。
黄令仪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理工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
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
1962年加入中科院打算所。

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
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互联网

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卖力人之一,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
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打算机学会女性科技事情者夏培肃奖。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65岁出山研发“龙芯”芯片_芯片_中国 互联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国打算机学会给黄令仪的获奖情由是,“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韶光里,一贯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打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此,CCF褒奖委员会决定付与黄令仪研究员2019年“CCF夏培肃奖”,以表彰她在打算机核心器件方面所做出的精彩贡献。

中国科学院打算技能研究所李国杰曾在《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一文中提到, “龙芯一号做了三次不同的物理设计,设计最成功的是由打算所自己完成的C方案,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中科院微电子中央的黄令仪研究员,是他把打算所的系统设计职员领进了微电子设计的大门。

“共青团中心”2022年9月曾刊文先容,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了中科院打算所事情。
1965年,为了打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打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打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
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形下,她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
随后步入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打算机成功问世。
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打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一步一步开始打破,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天下前辈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截止1984年时,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本色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天下水平。

但是不久后,由于中科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了,得到的黄令仪蹒跚的走出打算所大楼的北门,禁不住失落声痛哭起来。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她跑遍了展台却没有创造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黄令仪曾公开说过: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
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
他亲自找到黄令仪,约请她一起搞芯片。
面对经费不敷等重重困难,黄令仪还是毅然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卖力人。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
虽然性能上差距很大,但却真正冲破了国产打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在黄令仪和同行的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
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
歼20等前辈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已的“心脏”。
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冲破了西方的技能封锁。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打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起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
这一场逆袭和突围,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坚守于挫折之下,崛起于不屈之中”。

来源:澎湃新闻

标签:

相关文章

RPC2107 PLC控制模块_电流_暗记

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移动变电站合闸闭锁分闸采取数字化技能DSP的双CP U处理器,高精度的A/D转换及前辈的保护运算,30A移变头测...

互联网 2025-01-24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