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统计机构统计了海内IC设计企业,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有IC设计企业达到了1698家,而在2010年时,这个数据仅为598家,可见在这短短8年的韶光,就增长了2倍多。
不过虽然企业多,但去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去年入口芯片金额达到3100多亿美元,入口芯片4000多亿个,芯片自给率还不到20%,而美国却供应了环球一半多的芯片。
为何这么多企业,海内的芯片自给率还是没有上来呢?实在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芯片企业或许就能明白了,毕竟从582到1698家,这个中有1000多家成立韶光不到10年。

并且这1698家企业中,有约50%的公司营收少于1000万每年,达到了843家,仅有208家企业营收超过1亿,占比仅为12.2%。
以是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数量浩瀚,但大部分的企业还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产能,更多的可能还是先从低端芯片生产起,想获取一定的利润后,再进军高端芯片,和国外的芯片去PK,以是暂时还没有什么份额和实力,和美国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实在华为海思的发展也是类似的,在2009年推出K3芯片时,实在性能也比友商差远了,之后不断的投入,不断的研发, 才有本日大名鼎鼎的麒麟980、巴龙5000这些芯片。
但不管怎么样,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的,目前这1600多家企业,只要能成功崛起那么几十家类似于华为海思这样的企业,中国芯的崛起就指日可待了,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