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生态链成员公司之一,主攻民用低压电气设备;由其制造的第一款小米USB插线板曾撼动了沉寂多年的插线板市场。后续青米连续推出了自有品牌的AC、AC+USB,以及捆绑互联网观点的智能掌握插座。本日给大家带来的便是两款青米3AC、3AC+3USB智能插线板的拆解及大略评测。
开箱
包装与前代类似,大略的白色纸盒配以灰色丝印Logo。

背面下方印制有干系产品信息。个中的一个纸盒包装设计有挂钩孔,这是作为门店展示的标志,暗示青米也会走线下门店发卖渠道?
这是“青米智能插线板(含3口USB 2A快充)转换器”产品信息,型号:QMCXB01ZN,USB总输出功率:15W,USB单口输出:2.1A。
这是“青米插线板(3位国标组合插孔)转换器”产品信息,笔墨印制颜色比前款更浅,详细型号为:CXB01QM,AC部分为:10A/2500W。
外包装上的青米自有品牌Logo,是一只很萌的小鲸鱼。
看到这两款产品的外不雅观,各位有没有很熟习的觉得?对的,这两款青米插线板无论从外不雅观、颜色、尺寸、布局等都完备保持了与前代产品同等。这种设计风格更像是采取了模块化的组合设计,AC插座、USB输出、无线掌握这几个标准模块通过加加减减的组合,带来了青米插线板的一系列产品。
插线板背面也是高度相似,四角防滑胶塞,模刻产品参数。
青米3AC插线板背部的产品参数,采取了突出的模刻笔墨。由于这是一款传统的插线板,功能单一,因此信息并不多。
这是青米智能插线板背部的模刻参数,由于模刻非常浅且字体较小,很难拍摄清楚,各项标示与外包装盒上同等。
脚垫颜色、大小、位置同等。
开关部分,一个是传统的机器式翘板过载保护开关,一个是触摸式开关。
进线护套完备同等。
3AC插座部分完备同等,包括两孔位间距。实在只要明白青米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后,就不难明得这种组合式的积木产品,我把它称为“青米加减法”。
智能插线板多出3个USB输出。当然青米之前曾经推出过一款不带USB输出的智能插线板,而这一款便是在智能插线板的根本上增加了USB输出模块,加法原则。
、
外不雅观细节不必多说,老传统,高下两面磨砂处理,侧边光滑高亮,两款产品均一样。
尺寸方面,差异只在长度。3AC插线板的长度约为16cm,而智能插线板的长度约为23cm。
宽度同等。
高度也同等。
AC插头,不同于一代小米插线板,青米自有品牌插线板采取了这种圆形的AC插头,材料方面为铜质。
插头整体为扁圆柱形,这种设计在手捏插头的时候并不好用劲,好在一体化注塑的塑胶质材有着不错的防滑性能,减低了这种设计上的不全面。
线材方面,由于没有履行新国标,依旧是标准的30.75平方毫米规格。
拆解
之前拆解过小米一代插线板,因而这次得心应手,依旧是胶塞设计,依旧是内三角自攻螺丝。
看到内部就能明白我说的“青米加减法”,两款产品险些便是不同模块的组合而已。
开关部分的差异,一个是传统开关,一个是带WiFi模块的物联掌握开关模块。
背板,风雅度和构造性加强都做得很到位。
智能插线板加了USB模块,自然在背壳上多了高低压分隔板。
一体铜条AC插座,用料、工艺、构造两者均同等。仔细看的话,你会创造两款铜条均不再涌现“mi”或者青米的小鲸鱼Logo。对付前者,自有品牌自然会去小米化;而后者,这种工艺对付性能毫无影响,只是大略的增加防伪,但却会徒增本钱;精明的商家自然懂得选择,而你看到的便是选择后的结果。
在铜条的厚度方面,青米依旧很厚道,铜条厚度达到了0.6mm。
传统3AC青米插线板选用的还是JMB(乔日电业)定制的过载保护开关,按键手感依然偏疏松,但这是过载保护开关的一个特点,与性能无关,习气就好。
青米智能插线板在开关部分集成的是WiFi物联掌握模块,由于模块PCB被AC插座防触电门模块压实,而防触电门模块采取的又是一次性熔塑固定工艺,这次WiFi掌握模块就不再做更深入的拆解,我手上的这款青米智能插线板省去了AC进线的一个互感线圈,不知会否涉及到功能上的缩减,这个留待后面测试再说。
除了省去的互感线圈,布局用料都与青米的其余一款智能插线板完备同等。
无线部分利用了单板独立式设计,同时立式安装可使得构造上更加紧凑。
接着来看看青米智能插线板的USB部分,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与一代小米插座完备同等,或者说两者均是同一模块,青米加法。
再次复习一下这套熟习的方案:高压侧 PWM Diodes 3776BM。
二次侧同步整流Diodes APR34309。
两枚识别IC,与初代有所不同,这里采取的是芯卓微UC2631和UC2632,但与TPS2514、TPS2513兼容,识别方案同等。
元件面,老面孔了。
PCB面一览。
各角度展示一下,解释在此略过。
测试
由于这套方案大家太过于熟习,以下仅做大略测试。首先看看3USB部分的识别方案。
1口,显示支持 apple 5V 2.1A 模式。
2口与上述同等。
3口,依旧。
用 EBD-USB+ 测试单口输出能力。3.20A/5.13V/16.4W,有线补,全程电压高于5V,保持小米一代水平。
兼容性测试,充 iPad Air2,2.1364A/5.0731,受限于 apple 2.1A 模式,苹果用户可能会有点忧郁。
充 iphone6,1.3492A/5.0337V,手机不吃功率,还好。
充自家亲戚小米4,1.2627A/5.0281V,还行。
末了测试下智能插座的掌握部分,由于笔者利用的是小米系手机,系统捆绑“米家”APP,不用其余下载即可连接上青米智能插线板,这个确实是生态链系统的好处。
进入主界面后十分的大略,由于是3AC总控,中间就只有一个开关,关闭全体界面为玄色,打开后界面转为蓝色。
这是青米智能插座的三个紧张功能:定时、倒计时和电量统计。在电量统计方面个人以为信息太过大略,仅有当前设备功率一项参数,电压、电流均不能显示,实在内置计量芯片的模块完备支持以上数值的显示,仅仅只是APP没有设计的问题。
设置菜单中还有类似场景设置、节能设置及其它通用设置,作为一款物联网设备,青米的这款智能插线板实在功能不算多,极易上手,而且APP设计风格整体倾向简约化。从大略的体验来看,省去的互感线圈彷佛并没有涉及到功能上的缩减,实在没能看出青米两款智能插线板在物联掌握上的差异。
总结
这次体验的两款青米插线板,一个是传统的AC插线板,一个是引入互联观点的智能插线板。但是通过拆解,这两款插线板均是不同模块的加减组合而已,在做工和性能上没有根本上的差异。青米加减法适应的是不同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而且统一化的外不雅观及模块化的配置又可以带来更好的品牌认知度和较为稳定的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小米生态链企业不仅牌打得好,加减法也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