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职教视野|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诲若何应对?_人工智能_技巧

职教视野|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诲若何应对?_人工智能_技巧

萌界大人物 2024-08-30 12:28:5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西安航空职业技能学院学生正在进行VR画面体验测试。
学校供图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智能交通实训的场景。
学校供图

职教视野|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诲若何应对?_人工智能_技巧 科学

在人工智能(AI)技能日月牙异的本日,职业教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寻衅。
如何调度专业构造、创新传授教化方法,以适应人工智能时期对高本色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摆在职业教诲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变革,探索新路径,欢迎新寻衅。
聚焦于人工智能技能和职业教诲的领悟,这些考试测验与探索,为职业教诲在人工智能时期的发展调向了新的航向。

中青报·中青网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做事平台查询了“高档职业教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2024年全国共有618所高职院校备案人工智能技能运用(做事)专业,占全国1547所高职院校的近40%。
2023年10月,教诲部职业教诲与成人教诲司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职业教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事情的关照》,个中提到,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紧密环绕培植当代化家当体系,重点做事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人工智能运用技能干系专业点的设置”。

高职院校到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寻衅?在部分高职院校看到,面对时期所出的这张卷子,高职教诲正在负责作答。

纷纭布局 抓紧“人工智能”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任鹏文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打算机运用技能专业的学生,从去年上半年,他就把稳到,教室上,老师讲授的人工智能的最新运用内容越来越多了。
最近,在编程的时候,他也已经开始利用一些轻量化的AI赞助工具。

人工智能的干系词条时时时冲上热搜,任鹏文也看到了一些关于“AI会取代部分职业岗位”的辞吐。
但他后来在网上一查,类似的担忧彷佛从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涌现。

“AI毕竟只是工具,工具肯定是要人来节制的,等我把这门工具节制下来就可以了。
”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布局,让学生能够节制AI这一工具。

今年3月,教诲部完成了2024年度高档职业教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事情,共备案专业点66870个。
与2023年度比较,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
个中在前辈制造业方面,支持增设集成电路技能、翱翔器数字化制造技能、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人工智能运用技能等专业点2123个。

今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增设了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工业互联网运用专业,今年9月,将有该专业新生入学。
该校副校长朱运利对中青报·中青网提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海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严重失落调。

朱运利表示,从2023年的AI措辞模型ChatGPT,到2024年的视频天生模型Sora,一系列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能天生内容相继问世、迅速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的影响越来越广,让所有人直不雅观地感想熏染到“未来已来”。
学校之以是专门增设了人工智能干系专业,正是为了“抓紧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从宏不雅观上看,发展人工智能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掩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计策,而对职业院校来说,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开设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也符合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学科定位。

据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公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增加了158个新职业,个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能职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能职员、虚拟现实工程技能职员、人工智能演习师等职业。

“‘人工智能+’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家当创新的关键抓手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提到人工智能,福建信息职业技能学院党委布告吴品云表示,学校自2020年起就已经在原电子工程系、打算机工程系的根本上,整合以信息技能为载体的电子信息、物联网、打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专业,成立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

“成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知够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吴品云对中青报·中青网说,“除了成立专门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学校还将人工智能纳入通识课程,去年专门培植了人工智能实训室。

在福建信息职业技能学院,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语音运用开拓》《机器视觉与图形处理》《数据可视化技能与运用》等专业课程。
毕业生紧张进入人工智能技能运用领域行业公司,从事人工智能产品测试、人工智能产品支配与技能支持、人工智能产品营销及运维、人工智能平台支配与运维、物联网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家居、聪慧城市、电子监控等岗位事情。

在人工智能运用领域,南京信息职业技能学院(以下简称“南信院”)做了大量前瞻性探索事情。
自2017年,学校就已经开始筹建人工智能学院,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运用人才探索性培养,于2020年9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该专业。

“作为一所专注于信息领域的高档职业技能学院,学院始终对信息家当的发展,特殊是对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保持高度关注,并不断探索职业教诲改革的前沿理念。
”南京信息职业技能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何淼建议,全国高职院校特殊是信息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前沿性新专业的探索与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找准定位 培养人工智能家当链上的技能人才

“相应国家政策,适应技能发展的内在趋势,是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开拓人工智能新专业的大背景。
”但是,何淼一贯在思考,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往后,到底该怎么干?怎么办专业?怎么培养人才?

“这是职业教诲必须去考虑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职责,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课题。
”何淼感慨。

几年探索下来,南京信息职业技能学院已经建立了以人工智能根本、机器学习运用、数据标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传授教化实训室,还建成以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央、江苏省人工智能职业运用体验中央、1+X人工智能大数据培训认证中央等一批高质量产学研平台,为学生供应双师型研修基地,以及高对口率的校外实践和顶岗就业基地。

“职业院校面向学生就业,做事当地经济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其紧张职责。
我们有必要也有一定的任务,去为当地的职业教诲和新一代信息技能人才培养做一些前沿的探索。
”何淼对中青报·中青网说。

据何淼阐明,从人工智能运用人才培养角度看,AI家当运用包含数据、算法、算力以及运用处景4个要素。
个中,算力、算法家当就业门槛高,这不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紧张方向。
比较之下,AI数据做事、AI场景运用开拓更适宜高职毕业生。

2019年,政府事情报告中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运用”,也提到“加强新一代信息根本举动步伐培植”。
在以数字技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要素新基建家当、家当数字化转型下的传统行业更须要数据生产做事、AI场景运用开拓类人才。

吴品云也提到,作为职业院校,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上,从培养办法到培养目标,都与普通本科高校“存在显著差异”。

“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高本色的技能技能人才,他们不仅需节制前辈的技能知识,更应拥有将技能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强大动手能力。
高职要培养运用型的、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吴品云对中青报·中青网阐明,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弘大的观点,涵盖了广泛的专业领域。
作为高职院校,无法全面培养人工智能家当链上所有类型的人才。

福建信息职业技能学院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学校的上风与特色,专注于家当链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具有操作和运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经由几年的专业优化调度,如今,学院的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学生累计得到省级以上名誉70余项,包括2024年国际青年人工智能竞赛国际赛三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

“这些成绩乃至超越了一些本科学校,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在培养运用型技能人才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我们明确自己的上风专业所在,并致力于培养该环节所需的技能技能人才。
”吴品云说。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技能系主任杜辉也认为,必须认准职业院校的定位。

他见告中青报·中青网,目前已经有许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新岗位涌现,比如人工智能提示词工程师。
这个新兴职业的职责是优化和设计AI模型的提示词,以确保AI模型能产生更准确、有用或符合用户期望的输出。
他们也卖力教大模型如何理解用户、与用户的意图对齐。

还有一个新岗位便是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数据标注是演习人工智能大模型必要的一个步骤。
杜辉举例,演习大模型时发给AI一张图片,这图片上有杯子,有矿泉水,有电脑,数据标注师就得见告人工智能大模型,图片上哪个是矿泉水,哪个是条记本,给AI“标注出这些东西”,帮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

“这些与人工智能干系的岗位,我以为都适宜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是本科生、研究生干的事儿,职业院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杜辉说,“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要去研究算法,而是学习怎么利用人工智能。

任鹏文对此颇有体会,去年他刚拿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技能运用开拓赛项比赛二等奖,在比赛期间,切实体会到了自己平时所学的技能是如何被运用于实践中的。
“以赛匆匆学。
”他感慨,“职业教诲紧张是倾向运用,这方面,我觉得学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优化。

用新道科技株式会社副总裁贾大明的话说,时期是出卷人,教诲是答卷人,企业是阅卷人。
他提到,大量的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新质企业一定须要新质人才。

连续探索 应对“人工智能+”的全面来临

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商务、智能医疗……未来,AI技能的运用处景,显然已经不但局限于打算机专业。

从2018年开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已经开始在全校遍及人工智能根本运用方面的课程,最初的课程设计理念,便是“见告学生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给全校学生都“遍及一些编程根本”。
但杜辉也以为,这种大略的遍及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什么效果。

直到2022年年底,人工智能开始给全社会带来一系列变革,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诲的拐点,彷佛也来临了。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它不能替代所有的岗位和人。
但是不会用人工智能的人,未来可能会被淘汰。
”杜辉说。

因此,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大数据技能专业人才需求情形进行了调研,以明确企业对大数据技能专业人才知识、技能、本色哀求的“变革与趋势、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
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剖析挖掘干系技能、云打算、数据安全、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创新等,是企业的普遍关注点。

目前,该学院有大数据技能、打算机网络技能、打算机运用技能等打算机类专业,新增的“人工智能技能运用”专业,将有助于推动学院多学科交叉领悟发展,逐步形成“人工智能+专业”的培植发展模式。

杜辉跟学校其他二级学院的老师聊起人工智能的培养方案,大家都谈到,干系的通识课程须要进行改革,以适配不同专业的特点。
例如,艺术类专业须要节制人工智能绘画和大模型技能。

“我们还要再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来支撑‘人工智能+各个专业’的培植。
”杜辉说,“虽然每年都在搞改革,但我认为改革的力度还是不足,不是颠覆性的。

何淼则是将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诲的专业领悟分成两个视角,分别为“AI+”和“+AI”。
个中,“AI+”指的因此实际行业AI范例运用作为AI技能人才培养落地场景,有效提升AI运用人才培养质量。
而“+AI”则是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AI技能实现专业传授教化内容改造,促进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有效提升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这两个观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他见告中青报·中青网,人工智能的运用须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场景中的业务知识和业务领域,以确保技能能够真正做事于家当升级。
特殊是在工业生产等垂直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浸染更加凸显,只有与详细场景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代价。

5年的探索,让何淼感慨和困惑的还是跨专业交叉领悟的问题。
只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他仍旧以为“还不足”,“还是不能知足真正的人才交叉的培养力度和内在需求”。
个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能类专业、新一代信息技能与传统专业交叉领悟的师资军队培植问题,也一贯是制约新专业发展的拦路石。

他给学校的办理建议是,将传统专业师资与新一代信息技能师资混编,成立合成教研室,在师资构造、知识+AI两个维度形成专业培植团队,把每一个传统专业教研室打造成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桥头堡。

幸好,随着近两年人工智能技能的飞速发展,何淼也觉得到,国家对职业教诲更加重视,尤其对能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方向紧密对接手事的高职专业大类更加扶强扶优,这对以人工智能运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家当人才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信息职业技能学院文旅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西席林宏鸿对此深有感触,她和同事们比来也在谈论,如何将自己的专业向人工智能的方向扩展。
目前,该专业更侧重演习学生在动手进行设计之前,学习如何构思和方案。

据林宏鸿阐明,虽然当古人工智能技能尚未达到直接产出成品的阶段,但能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方向性勾引。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勾引,将自己的灵感融入人工智能,从而得到更多的认知赞助。
一旦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想法,人工智能也能够进一步供应发散性的思维方向。

“须要明确的是,AI究竟只是一种工具,与学生自身的思考相辅相成。
通过将学生的思考与AI的思考相结合,可能会引发出更多创新且富有代价的成果。
”林宏鸿对说。

就设计领域而言,她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影响更多因此赞助的形式涌现,旨在为学生们供应更高的事情效率,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事情。
然而要完备取代设计师的角色,“至少在目前阶段看来是不太可能的”。

她提到,目前,文旅学院的老师也已经开始进行集体培训,力求尽快节制人工智能干系的技能。

“当然,我们也期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入AI干系的课程拓展,以便他们未来在职场中能够灵巧利用设计知识并结合AI技能。
我坚信,这样的结合将使他们创作出的内容更加出色,比较纯挚的个人创作,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林宏鸿感慨。

对此,吴品云的不雅观点是,随着时期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全体社会的地位一定也会越来越主要,终极会成为所有大学生都必须节制的技能。
而在职业院校,未来的学生无论是学商贸、建筑还是旅游文化,都必须学会利用人工智能这一基本的工具。
“未来肯定是一个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期。
”吴品云说。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61届中国高档教诲展览会上,吴品云正是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诲高质量发展学术活动的主持人之一。
论坛上,教诲部职业教诲与成人教诲司副司长李英利在致辞中强调,数字技能在重塑社会经济发展构造、劳动力市场和未来事情形势,同样也在重塑全体教诲形态。

“要认识到,这场重塑对职业教诲培养提出了全新哀求,它所催生的未来家当,哀求职业教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本色素养,更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操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能,进行技能含量更高的前沿生产。
”李英利说,这张时期所出的卷子,职业教诲正在负责作答。
(中青报·中青网 张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