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迷思,大部分人判断股市还是习气于看上证综指,但这一轮实在已经涌现的高估值并不在上证。上证当然还有空间,但泡沫也已积蓄在了却构性的地方。
构造性分解
我们就大略取个PE来估值吧。2015年高点的时候,显然当时的创业板是最疯牛的,比较当时深市的60倍PE,创业板高点大概在130倍出头。如大家所知,2015年下半年就急转直下了。以是我当时就给自己敲了个警钟,PE能到130,虽不能一概而论泡沫将破,但至少是要当心的:高了。
然后我在上周那循环调前,又一次领略了靠近的高度。3300或3400的上证不解释什么,但这次是科技大牛、半导体芯片大牛、科创板大牛啊。创业板还算好,但也紧随其后了。
我大科创顶着众人心中的那一句“科技强国”,已然飞往130倍的方向。当然经由上周下半周的3天回调轻微降了降温,但也120倍出头了。
当然也有句说句,120倍对科创板而言倒不是峰值,首批25家刚上市那会儿更高。
但是须要把稳的是,首批25家的大股东解禁从本周就开始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解禁前一段韶光股价反而要抬一抬,彷佛已经是我大A一向风格了。以及,科创板ETF基金已经前来接棒。并且,我还品味了一番个中深意:这ETF连接科创板50,那可是带了上市韶光需满6个月的哀求的哦……
解禁潮之前能涨,但,解禁潮之后的市场走势呢?
估值的逻辑
我绝不疑惑,科技发展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科创板里头一定会出身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高发展性的公司。
但这并不代表股价暴涨都有合理性。
- 第一个问题:高发展性公司的比例是多少,或者说大家寄望中的10倍股的比例是多少?我相信10家里真有1、2家未来发展的确可期,但余下的公司会不会沦为平庸,并配不上目前的股价呢?
- 第二个问题:高发展性的公司该当被如何估值,是否越高越好?如果股价已经price in了未来十年的发展了,那为啥要在现在买,而不是等到它回落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再买?
我们算几笔粗账吧。就不挑后劲不敷的公司了,干脆,就挑我心目中的好公司说吧。
先踩第一个热点,半导体材料。选取龙头H公司,对,便是那家上市一年里可以累计涨超1200%的。
这的确是一家有质地的公司。说大数,我们算它年产硅片300万片、每片500元、年收入15亿;利润的话,当期财报暂时还是亏损状态。目前市值超过1100亿元。
问题是,只要其后续能发展,就能消化1100多亿的市值了吗?还是只要一个“国产芯片”的观点,值也得值、不值也得值?
不妨看看基本面。目前环球的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大约110亿美元,这个行业每年增速5%~10%,亦即到2030年,市场规模大约220亿美元。
对H公司而言:首先,海内也会有强手竞争者的;其次,日本信越目前是环球市场份额第一,占27%,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做个最佳情形的仿照,H公司果不其然雄起了,10年后真的变成了环球第一,假设它和信越一样霸占了环球四分之一的份额,算大数380亿公民币的营收,这个行业净利润率5%~7%——也便是说,最佳仿照路径下,H公司2030年净利润是20亿~25亿公民币的利润。
各位,H公司本日已经1130亿市值了,纵然它10年后年赚25亿,10年股价不变也已经对应了十年后的44倍PE了。
以是,当前市值直接透支到多年后——还是得当上环球老大的条件下。
再踩一个热点,芯片设计。仍旧选取市场热爱的、市值近1100亿的科创板L公司。
L公司是做内存接口芯片的(便是你打开电脑长长的内存条中间有一个芯片),是接口芯片不是存储芯片,是让CPU和内存之间读写数据更快的芯片,属于内存条的一个部件。
以是呢,这是美光、三星、海力士这些存储芯片的上游,这个行业跟随着存储市场增长变革。内存接口芯片目前全体市场规模是8亿美元,由三家公司作为紧张players,包括我们的L公司,以及IDT和Rambus。
存储行业年增速14%旁边,换算成10年,便是增长3.7倍。
老规矩,假设未来10年L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全速前行,那么2030年,L公司的营收就能从目前的17亿增长到65亿,并且假设L公司一贯都能保持这么高的利润率,利润从8亿到30亿。那么现在将近1100亿的市值,也已经是10年后30亿利润的37倍PE。
是的,芯片半导体行业已经发展了60年,行业发展是规律清晰的,材料、设备、设计、制造都有对标企业,也有市场规模上限;并且,芯片半导体是重资金投入行业,每一代进步都须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
因此,公司经营本身并不靠性感,人家靠踏实,脚踏实地用古迹来拉动市值。但题材的确足够性感,尤其在经济暂缺亮点的市场,市场是追逐“故事”的,靠想象力来估值。
赢利的岔路
笔者有两个朋友,在股市里都有不错的古迹。一个是范例的代价投资者,一个则更倾向监测大资金,并随着抬盘的资金一起进某只票。
故意思的是,这两位都很爱市场的非理性。
- 跟大资金的,会赚市场“缺点”的钱,在抬升的泡沫里享受向上;
- 代价投资的,会赚缺点的市场终会“纠正”的钱,比如在市场非理性悲观时提前埋伏低估值的好公司、或者在市场非理性猖獗时抛出被过于高估的股票、耐心等其跌回合理区间。
没有非理性,或许就没有了大起大落的机会,落差可是会“发电”的哦。
又或者,面对永久会摆动于过冷或过热的非理性,踏浪股市,本来便是一场修行吧。
投资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有自己的逻辑和原则。
文末用经济学者管清友最近的一句剖析来扫尾。他说,在流动性牛市后期,整体投资不雅观会从投契转向代价,从追求估值弹性转向安全边际。我个人很赞许那句“从追求估值弹性转向安全边际”。
放心吧,中国经济足够有韧性,A股不缺慢牛的底气,估值偏低的好公司也还比比皆是。
但股市的意见意义性或许又正在于非理性与各种不愿定性的存在,何时归位和动能切换永久是个谜。也恰是以,有的人看到“还有一波”;早一些理性的人,看到的是“恶兆已现”。
实在,他们都对。
(感谢投资人张银旗对半导体行业的深度剖析和对本文的智力支持)
作者:夏心愉
来源:愉见财经
不雅观点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