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llis赵伟丨来源:Willis的天下 本文经授权转载
序言
年终年底,是总结和思考的时候,自2017年开始,工业互联网已走过5个春秋,5年沧海一粟,对付一个行业来说,5年的韶光不算长,也绝对不短,走过了,必知深浅,回望,才知轻重,回顾过往,我们该当有很多的话想讲,该当有很多的问题要问,有很多新事物要探索,也有很多困难要战胜,我们就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些磋商,也谈一谈工业互联网的局中人局中事。
我们共同的仇敌是传统
在开展详细做业务的过程中,我碰着很多人问我,你们和别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有竞争吗?实在我始终以为我们之间竞争很少,不只竞争少,乃至我们之间还会有很多的互助,我认为我们共同的仇敌是传统,传统的厂商、传统的思维和传统的模式。
工业互联网组作为新的手段和方法,本身便是从传统数字化转型路径中发展而来,我们知道,传统办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手段有很多,从之前的自动化到工业软件的构建,从企业生产体系的运用到覆盖全体工厂业务体系的涉及,传统自动化做事商、工业软件商始终在用传统的办法致力于办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但是,随着工业互联网时期的来临,工业互联网的新模式、新路径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商业模式和运用案例的成功,已经具备系统化的办法整体办理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但是,传统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们也在各个层面去影响着客户和行业,如果工业企业一贯处于旧有的思维模式中,就始终无法享受到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红利。
因此,我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是零和游戏,我们须要共同面对传统模式、传统思维的影响,我们须要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用新的模式和路径去构建自己的蓝图,大家只有把蛋糕做大了,行业以及从业者才能整体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们没有找到那把钥匙—持久发展之路
坦白讲,现在我们谈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盈利模式还为时尚早。
就工业互联网当前阶段而言,基本上已经到了初期的末端,也便是我之前讲的从早期市场过渡到主流市场,对企业发展来讲,也是到了商业模式验证完毕的时候了,毕竟行业都发展了五年了。
但是,很遗憾,就我所看到了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处于高不胜寒的阶段,或者说理论多一点、证明少一些,宣扬多一点、案例少一些,吹牛多一点、积累少一些,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验证和成功,但是一旦拉永劫光芒就弗成了,或者也有一些企业,长期看是符合逻辑的,但是短期始终无法证明自己的模式,无法模式闭环......商业模式不清晰、持续发展模式不明显等征象和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从业者的信心。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找到那把开启数字化转型的大门,或者说我们找到了,但是我们并没有驾驭它。
西岳论剑,各有千秋
当然,我也认为,对付仅仅有五岁的工业互联网行业,涌现商业模式不清晰、持续发展模式不明显的征象也很正常。
华为在做一个新行业的时候一样平常因此十年作为一个周期去方案和配置资源的,一个行业真正走向成熟,须要有板凳十年冷的决心和精神,否则是做不好和做不深的。
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各大门派都有一些自己的模式,有些已经发展出来了自己的杀手锏,凭借这些独占上风,在一定程度上倒是也可以通过不断发展走向更深的领域。
有些可以依赖自身的柔性制造履历和行业根本开展大规模定制的实践探索,有些可以根据自己长期对工业数据的能力去开展更深层次的工业数据做事,有些可以按照自己本行业的属性,构建工业后做事市场的平台和客户化做事,有些可以根据自己对设备的理解,构培植备的云化管理和做事。
更可喜好的是,有些基于自己长期做事工业企业的履历,打造工厂工业操作系统去优化提升工厂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有些根据自己多年的制造履历开拓各种行业运用app,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运用,有些基于对付供应链的理解,打造大规模的供应链平台,赋能家当链高下游企业,带来采购本钱的大幅度降落.....
总之,西岳论剑,各有千秋,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构筑了工业互联网行业的繁荣根本。
历史的选择,我们该当有义务感
工业互联网家当的涌现不是有时的,是历史发展的一定,确切的说,是工业发展史和信息技能发展史双向交汇的历史结晶。
这个中的缘故原由我在以前的很多文章都提过:
一方面工业企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都碰着了一些寻衅,人力本钱过高,人口红利消逝,本钱提升、利润低落,传统营销模式受限,受到国际海内各方面的双向挤压等等,尤其是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都在低端制造业徘徊,这些问题导致工业企业必须走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数字化手段去开展转型,个中工业互联网便是目前来看比较主要的道路。
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在前期通过自动化办理了机器换人、减人增效的阶段后,开始了对付生产过程管理和业务优化的过程,工业软件逐渐成为工业企业管理的抓手,工业企业希望借助工业软件加强生产管理等各种管控,以达到进一步的效率提升、质量提高的目的,但是随着各种工业软件的不断呈现,导致企业对付各种软件缺少一个统一的平台,同时,工业企业对付数据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对付数字化的哀求也越来越高,须要一个平台体系能够提高数据、模型及各种做事,这个载体的涌现就成为了一定。
因此综合来看,是历史选择了我们,选择了工业互联网,随着未来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发展,工业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一种一定,我们要有任务感和义务感,要提前做好产品和做事,为工业企业数字化业务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利他者,立于不败
我始终以为,如果你的产品能够先利他再利己,重点利他,其次利己,这样你就会一贯被须要,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对付工业互联网行业来说,尤其是目前的国家级、行业级的平台企业,是否可以大家多做一些互助,一起共同为工业企业做事,互助共赢,共同发展。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所有的平台企业将各自的能力和上风进行集中,横向上,有对各垂直行业理解的,就构筑石化、化工、汽配、纺织、机器等行业的方案和产品体系,纵向上,有对底层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存储、pass打造,中台构建、业务app构建等有能力的企业,就构筑各不同层次的业务模块,在业务场景上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业务场景供应不同的方案和解决路径,通过这些方面的大集成,全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事商大家领悟发展,达到能力复用和统一配置,各个工业app也共享,抱团发展,这样不仅仅是工业互联网行业来说有代价,可以达到供给侧能力的集中优化,对付工业企业来说,更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极尽所能得到最佳体验和性价比,防止内卷化的形成。
当然,达到以上效果除了各大平台企业的意愿外,还须要做很多的事情。
一是须要构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标准和体系,也便是哀求大家按照一种模式和架构去设计自己的平台,纵然目前没有完备统一,如果通过一定的接口标准和数据对接标准,也可以达成目标。
二是须要构建统一的生态集成办法和客户自主开拓平台,目前很多的工业运用处景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都没有涉及过,须要找到垂直领域的专业企业进行对接,因此须要把不同生态企业的运用集成到平台,因此须要一套通用的、有效的生态对接标准和技能支撑,对付有些客户须要自己开拓,平台也须要供应统一的低代码或无代码开拓工具予以支持。
三是须要统一平台app的对接和流转模式,当各大平台都集成了各行各业的工业app,各平台间的app的流转和对接就该当成为必须,须要一套统一的对接和流转模式,即不管是在哪个平台对接的工业app,只要按照这种模式标准就可以自由在各大平台间流转,做事不同的客户。
打造大一统的平台模式,须要各企业放下执念,相互配合尽力,虽然这种偏空想化的远景目前较难以实现,但是,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去磋商,由于利他者,一定会立于不败。
总结
下一个五年会是什么样的远景,会是百花齐放还是冷落落寞?会是平台大领悟还是各自为战、战国七雄?还会是平台+模型=做事吗?还会是只要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做事化延伸、网络化协同等运用处景吗?还会有15家或者更多的双跨平台吗?会涌现爆款的杀手级app吗?会涌现自下而上、客户口碑极佳、深度办理客户问题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吗?工业互联网会有几家上市公司?
我想,这些问题我们都解答不了,我们也不用解答,我们唯一须要做的是沿着精确的河流涉水行舟,遇险避险,遇礁过礁,带着一颗朝圣的平常心,带着一种武断的义务感,做好自己,做事好客户,以能够为工业企业带来代价的羞辱之心,走向下一个令人激动的五年,到那时,再来论英雄!
转自"大众年夜众号:工业互联网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