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行业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入口量约3770亿块,入口额高达2601亿美元(约合公民币1.7万亿元),中国芯片入口量占环球50%以上,自主份额不到10%,而复兴事宜,更是突显海内芯片领域的薄弱,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家当一贯受到西方在前辈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各类限定,高端芯片紧张依赖入口。而提到国产芯片,邓中翰是一个无法跳过的名字,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曾是(时年41岁)海内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星微创始人,他被誉为“中国芯之父”。
1999年10月,邓中翰带领美国硅谷的团队,希望把我国的芯片家当推动起来,团队中有在贝尔实验室从事芯片研究的张辉博士、有英特尔和惠普事情经历的斯坦福博士杨晓东和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金兆玮,而邓中翰曾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事情,卖力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且提交过多件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就这样在工信部的直接领导下,承担并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并在北京中关村落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正式开启了返国创业之路。
2001年3月,年仅33岁的邓中翰和团队奋斗了一年多,这一天委托加工的第一款芯片将从都城机场接回。所有参加实验的人早早来到公司等着,晚上11时多,当这款芯片成功地从实验设备中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时,全体实验室沸腾了:“我们成功了!”,就此中星微研发的“星光一号”冲破了国外芯片生产的垄断格局,彻底闭幕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这是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芯片,也是中国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
2003年,中星微的多媒体芯片被广泛运用于PC和智好手机的摄像头,被索尼、三星、惠普、飞利浦等一线国际IT企业采购,环球市场份额一度达到60%。2005年11月,中星微上岸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与神舟飞船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星微当时做的另一个产品是手机音乐芯片。但是好景不长,台湾的联发科开始为移动产品供应单芯片办理方案,将音乐芯片植入到主芯片之中,不再须要单独利用音乐芯片。这与须要数枚芯片的多媒体芯片比较,本钱大大降落。随着基带芯片的运算能力日益强大,集成化趋势迎面而来,高通、TI等国际大厂也开始推出集成多媒体功能的单芯片办理方案,由于海内山寨机的崛起,联发科的整体办理方案更受到欢迎,很快就把中星微甩在后面,并借此迅速节制了全体家当链的掌握权。
由于持续的多年业务萎缩,2017年联发科营收达到500亿公民币,而中星微的年营收仅为20亿公民币。不到联发科的10%,2018年海内市场份额更是降落到5%。退市之后,中星微进入安防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但与当年比较,已今时不同昔日。
中星微险些是中国所有的IC设计企业的缩影:创业者多为高学历海归,有硅谷、IBM等国外大公司事情履历。在受到硅谷创业产生的巨大财富和中国日益扩大市场的双重刺激下归国创业。相信凭着自己的技能,就能拉到风险投资,但终因忽略市场环境,离第一梯队渐行渐远。
从2014年定义人工智能芯片,到2015年完成设计架构,再到2016年正式发布星光智能一号,以及这次发布的星光智能二号,中星微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路线布局并未止步,据悉,中星微第三代人工智能芯片也在方案中,将在2019年5月份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