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贱市场“涨”声渐起 在今年年中,有渠道商向《国际电子商情》爆料,电源管理IC的产能在今年年初就进入相对紧张的局势,到年中其产能已经非常紧缺。10月,随着中芯国际遭禁,其客户转单加重环球8英寸晶圆供需失落衡。 到9月尾,外媒援引家当链内人士的不雅观点称:受制于产能紧张,在今年第四季度,8英寸晶圆厂的晶圆代工价格估量会上涨10%,同时条记本电脑电源管理芯片的价格也会上涨。 电子元器件的价格调度,最先会在现货市场得到反馈。近期,深圳华强北现货市场颇不宁静。据渠道商方面的称,华强北的ST、ADI、TI、赛灵思等品牌的电子元器件以及MOS、触控IC等多种器件均进入了涨价模式。汇总了部分厂商的涨价信息,详见表1。 表1 2020年10月部分厂商涨价信息汇总 个中,以中国台湾立锜科技(RICHTEK)的电源管理IC的价格上涨幅度最为突出。觉业内人士透露:RT5074AGQW的价格从今年4月的6元涨到了10月的18元;RT5077AGQW的价格从今年5月的5.8元涨到了10月的30元。除了干系料号涨价之外,RICHTEK的订货周期也较以往更长。目前,RICHTEK的产能只能知足市场需求的3成。 其余,2020年10月12日起,集创北方和富满电子的出货单价迎来调价:集创北方基本款恒流驱动IC上调0.01元、行驱动IC上调0.01元、PWM驱动IC上调0.02元;富满电子的TC5020A系列上调0.01元、FM6124上调0.01元、FM6127上调0.01元。值得把稳的是,TC5020系列紧接着在10月19日再次上调了0.005元。 众所周知,一样平常除了供求之外,涨价也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因电子元器件的市场价格还不足透明,导致一些业者听到涨价首先会考虑是否存在“炒货”嫌疑。对电源管理芯片来说,上游晶圆产能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上游晶圆产能一贯紧张 针对8英寸晶圆即将涨价、电源管理芯片产能非常紧张的传闻,日前《国际电子商情》向深圳市创新微源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兴科求证,他从芯片原厂的角度出发,为今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市场供需做了剖析。 深圳市创新微源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兴科 他首先表示,电源管理芯片的产能,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紧张。近年来,上游晶圆的供应一贯都很紧张。由于电源管理芯片属于特色产品,每家晶圆厂只有部分产能会给到电源管理IC。从今年的第三季度开始,晶圆的出货比以往更紧张。晶圆厂的交期已经拉长到靠近之前的一倍,原来的交期为2-2.5个月,现在拉长到了4-5个月,乃至4-5个月都无法交货。一些晶圆厂迫于产能压力,已经收紧接单量。 前两个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全体制造业都不太明朗。到了第三季度,中国制造业全面规复,需求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形下,晶圆代工厂被传涨价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戴兴科阐明说:“每家晶圆厂涨价的策略都不一样,比如有些头部的晶圆大厂,因自身实力雄厚,可能选择不涨价。而中小型的晶圆厂,抗压能力较弱,须要通过涨价来缓解压力。总体来看,每家晶圆厂涨价的动机并不一致。” 近日,《国际电子商情》在《中芯遭禁,晶圆代工“涨价潮”又起...》一文中宣布称:联电的0.18微米制程、天下前辈的0.15微米细线宽制程都已调升报价,均匀涨幅为个位数百分比,详细涨幅视客户订单而定。虽然联电和天下前辈没有直接回应涨价传闻,但是其发言人也均未明确否认;其余,由于8英寸晶圆产能不足,下贱需求端开始高价抢单,导致部分订单涌入6英寸晶圆。来自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厂茂矽(Mosel Vitelic)表态称,不用除与客户协商调涨代工价格的可能性。据悉,当前茂矽的产能已经满载,其订单紧张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近年来,下贱需求大增 上游晶圆产能已经非常急急,与此同时,下贱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供需的失落衡。从需求端方面来看,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例,5G手机、TWS耳机、医疗仪器、智能汽车等主流运用,对电源管理IC的需求进步神速,而干系厂商的产能的增长速率,并未跟上需求增加的速率,这加剧了电源管理芯片的系统性失落衡。 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增加,给电源管理提出了新的寻衅:首先是物联网、穿着等新兴需求增加,手机、耳机、手环、腕表等,乃至鞋垫、书包、衣服等都能智能化;其次是插电产品逐渐采取电池,如插电理发剪变成充电理发剪,传统吸尘器变成充电吸尘器;再次是人工操作变为机器操作,比如工业机器人等;末了,汽车电子化趋势增强,新能源汽车增加的电子部分包含芯片、电池等。 供需之间存在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平衡点。戴兴科说:“常日供给与需求不会以同样的速率跌或涨。现在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增加,而供应真个产能增加的速率没有跟上需求,这种情形带来了产能的紧张,但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 同时,他还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特色。实际上,这个周期性是供需调度的一个过程。当供过于求时,市场就会不景气,供应商忙着减产、抢订单,元器件的价格会低落;当供不应求时,市场进入景气阶段,供应商忙着增产,元器件的价格会上升。“现在,全体市场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阶段。大家涨不涨价我不知道,但至少不会贬价。”他强调。 晶圆代工厂新增8英寸产能 早些年,环球范围内的晶圆厂较多聚焦于12英寸晶圆。据IC Insights研究报告,根据前几年各厂商的操持,到2020年,环球将有10座新的12英寸晶圆厂进入量产,个中有2座位于大陆。 当时,许多晶圆厂出于对收益的考虑,对8英寸晶圆厂持较理性的态度。戴兴科补充说:“大家同等认为,12英寸晶圆是未来的主流,担心投资8英寸晶圆不会有太大的回报。等中国的12英寸晶圆供应链成熟后,未来8英寸的市场地位就如现在的6英寸,这种情形的涌现大概用不了几年。” 而随着智能穿着、5G手机、电动汽车等运用的兴起,对仿照芯片、传感器、驱动芯片及MOSFET等功率器件的需求快速增长,代工厂又在8英寸晶圆上看到了商机。虽然8英寸晶圆已经不是最新的技能,但是正在爆发的新兴运用紧张还是在利用这些技能,弘大的运用潜力匆匆使部分厂商加强了对8英寸晶圆产线的投资。 近几年,三星、台积电、联电、天下前辈、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国内外晶圆厂,都操持新增8英寸晶圆产线或对旧产线做升级,到现在部分新增/升级产线已经投产。不过,需求真个增长速率呈指数级,新增的产能仍不能补完供应方面的缺口。 制造商更考虑供应链安全问题 在供给不足,需求过大的阶段,涨价是一定事宜。晶圆的紧缺对电源芯片的供应存在影响,详细表示不才面几个方面: 晶圆的交期拉得更长,从2-2.5个月拉到了4-5个月; 交期不愿定,受上游晶圆产能限定,芯片厂无法担保能按时交货; 在新品研发和新产能投入时,晶圆厂的相应速率变慢。 针对晶圆厂的相应速率变慢,戴兴科阐明说:“不是说晶圆厂现在产线很满,客户新需求就可以跑慢一点。而是像高速公路堵车一样,大家都被塞在了路口,晶圆厂的产能只能一点点地挪。这给下贱的芯片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匆匆使大家去思考供应链安全问题。” 在全体家当链条中,对相对较上游的芯片原厂而言,其供应商是更上游的晶 圆厂、封装厂等厂商。以微源电源管理运用为例,客户对电源管理 IC 的需求多 且杂,涉及到电池管理、复位、电压检测、过压保护、PMU 平分歧的功能。此外, 微源在电源转换、电源管理,充电、显示面板、音频功放,MOSFET 功率器件等领 域也有很多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担保各种产品的供应充足,建议系统厂商在产品 设计阶段就须要考虑供应链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