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编辑 |
随着消费电子家当的复苏,被库存压得喘不过气的上游MCU芯片公司,终于迎来了一次开释。
12月11日,界面新闻从家当链资深人士处独家获悉:由于手机、电子烟、小家电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复苏,大型MCU芯片公司在今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加速去库存,而国产MCU的车规级产品,也在三四季度加速向华为问界、长安等国产新能源汽车供货。

12月上旬,界面新闻先后在深圳拜访了中微半导、国民技能和芯海科技三家MCU芯片上市公司,其干系卖力人均对界面新闻确认:第三季度出货量比上半年有两位数增长,估量第四季度还会持续。像电子烟这一类的MCU产品,还涌现了却构性的缺货。除此之外,车规级MCU上升势头明显。
“我快半年没见到客户了,最近终于主动来提货了,”一位深圳MCU上市公司的发卖卖力人对界面新闻说。
MCU是一种针对特定运用的掌握处理而设计的微处理器芯片,类似于小型CPU,目前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家电、工业等场景中。
过去两年,MCU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
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MCU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创下了25年来最大涨幅。行业里许多公司开始用囤货涨价的办法,获取巨额的利润。
然而从2022年开始,由于下贱消费电子萎靡遇冷,加上芯片设计厂与晶圆制造厂签署了“不可撤销订单”,MCU厂商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曾经涨价几十倍的MCU,涌现了雪崩式的下滑。
界面新闻理解到,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华为苹果相继发布手机新产品,以及中国双十一和美国“黑五”的匆匆销,环球消费电子市场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从而带动了上游元器件家当的复苏。
MCU去库存的端倪已经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显现。
中微半导的财报显示,三季度单季度出货量打破4.7亿颗,本年度累计出货约12亿颗,已经超过上年度整年。三季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96.53天,较之一季度的486.75天以及二季度的448.77天有所低落;国民技能的财报也显示,截至9月30日,存货为8.02亿元,相较期初(今年1月1日)9.23亿元,减少了13.1%;芯海科技则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环比增长31.15%。
一位华强北MCU贸易人士对界面新闻说:这一轮消费电子复苏,紧张利好的有客户资源的大公司,中小型MCU还在价格战和库存泥潭中,估量MCU行业会迎来一轮洗牌。
关于缺货状况,上述供应链人士阐明:很多整机厂商并不知道MCU的生产周期是短则四个月,长则半年,以是一旦有了需求,并不能立时交货,因此就涌现了却构性缺货。
界面新闻理解到,这轮消费电子除了手机之外,更主要的电子烟和中低端消费电子的需求增长。
如眼下风靡外洋的一次性电子烟。以新兴中国电子烟品牌斯科尔为例,上半年营收超过1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77.33%。根据尼尔森的数据,今年8月,斯科尔目前已经是英国第二大电子烟品牌商。
中微半导方面向界面新闻确认,“电子烟客户需求最为兴旺,已经供货包括斯科尔在内的电子烟品牌,目前电子烟品类涌现缺货”。
此外,消费降级趋势下,中低端消费电子需求增长更快,这也带动了国产MCU出货。“价格更便宜的消费电子卖得更好,以是终端厂商更在乎性价比,而国产MCU在本钱上比国外的产品更有上风,如对标戴森的吹风机公司,用了国产MCU等器件,价格就可以降落不少”,一位深圳MCU上市公司高管说。
除此之外,国产MCU接下来最主要增长市场——车规级MCU,也不才半年开始有了加速向客户供应的趋势。
界面新闻理解到,深圳MCU大厂从两年前开始,就在加大车规级产品的投入和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随着下半年以来,华为问界等产品热销,国产车规级MCU也随之进入了汽车客户。
“中微半导车规级MCU紧张供应给了长安、东风、赛力斯等公司,紧张用在了传感器、开关、大灯、天窗等掌握功能上,个中在问界产品上,已经有超过10颗的供应量”,供应链人士说,今年11月开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明年车规级供应量估计会翻倍。
招商电子的研报也显示,杰发科技、芯海科技、兆易创新等公司MCU产品已经进入了汽车家当链。
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每辆传统汽车均匀用到70颗以上MCU,智能汽车则超300颗。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车规级MCU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然而环球车用MCU市场集中度很高,五大MCU巨子(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微芯)就霸占了将近70%的市场占比,因此国产MCU厂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在国产MUC厂商紧张供应汽车的根本掌握类MCU,未来要逐步进入汽车安全这些高代价领域,市场空间才会足够大”,上述MCU公司高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