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微网接到德淮内部员工爆料,“公司本应在10号发人为,但溘然给关照说人为推迟发放,到现在已经5天过去了,人为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该员工先容,“德淮半导体目前有靠近800名员工,有中国大陆、台湾,还有来自日本的员工,每月靠近2000万元人为,这次全都拖欠了,都没有发放。”截至22日,德淮半导体仍未发放工资,而公司管理层给出的回答则是“薪水发放日期待定。”
德淮半导体员工对欠薪缘故原由并不理解,“大概是由于政府调查缘故原由”,上述员工透露,“最开始关照我们说淮阴区领导被调查,人为推迟三到五天。大家都以为可能是涉及到一些补贴的缘故原由,但到现在人为已经拖了10多天,问题可能比想象中的严重多了。”
虚假繁荣

多位业内人士对付德淮欠薪的预测“公司资金链有问题”,知情人士透露,“德淮欠多家供应商货款,去年年底就发生过供应商堵门追讨工程款的情形。”前述德淮员工也向集微网出示了从办公楼内拍摄的供应商追款的现场图片。
根据征信APP启信宝公示信息,2019年7月22日,法院讯断了“上海熙杰气垫车运输有限公司与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根据这一信息,德淮半导体很可能存在资金冻结的风险,上海熙杰也向集微网回答,“德淮确实欠我们钱。”多位海内晶圆厂从业人士向集微网先容:“气垫车实在花不了多少钱,正常运转的公司不可能去拖欠这几万块钱。”
须要指出,根据启信宝、天眼查信息,2018年底以来,除上海熙杰之外,德淮半导体还与多家企业发生诉讼,个中包括德淮半导体的供应商,中外运当代物流有限公司、大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此外,德淮半导体的紧张客户深圳卓领科技株式会社(简称“卓领科技”)也在2018年底因条约轇轕起诉德淮半导体。卓领科技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德淮半导体是卓领第四大供应商,卓领科技向德淮采购金额为2739.69万元。但2018年,德淮半导体不在位列卓领科技的紧张供应商,这一诉讼也解释双方互助关系的分裂。
欠薪、拖欠工程货款、客户流失落,都在解释这家竣工不久的晶圆厂正在陷入困境。然而,德淮半导体却仍在实行须要大笔资金支撑的批地、招标、培植等一系列行动。
2019年初,德淮半导体以1775万元成交价获批淮阴区1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同期,德淮半导体12寸生产线二、三期培植项目工程总包由中铁十八局中标,工程总额62.8亿元。不过,中铁集团在2019上半年财报中注明该项目仅中标,但“截至报告期末尚未签约”。
除此之外,德淮半导体在2019年4-5月还对外公示了SAP软件做事、安保、班车、过滤器产品等多个招标项目;在多个招聘平台高薪发布了多个大量社招、校招职位。
如果仅从这些公示信息判断,德淮半导体依然是充满动力的晶圆厂。但事实上,这些演出只是隐蔽了困境的虚假繁荣。
德淮的演出
德淮半导体迄今已历经波折,成立不敷4年,已经发生了6次股东变更,公司名称也从最初的淮安德科码在2017年变更为德淮半导体。多个在2016年就通过了发改委、环保局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度搁置。
但到2018年初,江苏政府官网溘然刊文宣告“德淮半导体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文中公布了多组数据,包括“德淮半导体消化安森美授权后推出的首款产品AR1337已经量产供货”、“厂房近百台入口设备已经安装到位,2018年6月实现量产”,“2017年收入2亿元,估量2018年收入20亿元”。
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设备已经闲置了一年多,很多部件到现在都没有组装,所谓的生产线就从来没有搭建起来”,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设备进厂之后就在等厂务水电气,一贯等到现在也没通。”没有生产线,所谓的投产、量产并不存在。
“期间,政府部门也派人进行生产线稽查”,上述人士先容,“检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一些机台部件贴上用A4纸打印的先容,跟政府说这是某某入口机台,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机台的部件,很多都没组装起来;而且,也没有真正入口的设备,基本全都是从Intel大连工厂买的二手淘汰设备。”
须要指出,海内地方政府基本会对当地引进的晶圆厂采取一事一议原则,为购买设备供应较高比例的补贴。一贯以来,淮安政府多次表示重点支持德淮半导体,2019年,德淮12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进入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
同时,“政府检讨生产线的时候,也只是在不雅观光通道中不雅观望,公司则安排几组人在车间内假装进行生产调试、假装干活。”几次的例行稽查,都是演出,“到现在,员工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做。”
没有生产线,“量产供货”的产品也无从谈起。德淮半导体在2018年初大量宣扬的“微光拍摄”,定位于千元机的CIS(图像传感器)产品AR1337/HR1630,并未在市场上掀起任何反响,多家手机ODM公司称并未打仗到上述产品,而多位CIS从业人士也向集微网表示,“压根没关注过他们(德淮)的产品,没有看到任何的竞争,没戏。”
即便沦为了没有生产线、无法从事生产、没有市场客户的IDM公司,德淮半导体依然在不断公布着招聘、建厂、招标等须要大量成本开支的操持,如此卖力演出的动力,可能只剩下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了。(校正/小北)
作者邮箱:chenbl@lunion.com.cn,欢迎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