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喷鼻香年夜夫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

前几天有一条热搜,「云南吃菌中毒去世亡人数超过新冠」。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实际上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据云南疾控中央,2011~2017 年云南省一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宜 1789 起,中毒 7966 人,去世亡 219 人。
在食用菌资源占了全国 2/3 以上的云南,野生的「菌子」鲜美而易得,不仅深受当地人的喜好,很多外地游客也想一尝「山珍」的美味。
但很可能一欠妥心,就吃到了有毒的菌菇!
「毒蘑菇」具有肝毒性和神经毒性的毒素,中毒之后轻则涌现呕吐、恶心、头痛的胃肠症状,还有的会涌现幻觉、精神错乱,而严重的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损伤,乃至引起多脏器衰竭,导致去世亡。
坊间一贯流传着一些从外表上分辨毒蘑菇的方法,很可惜,它们都不可靠。
对此,云南疾控年年都发出警告:
不要采集和食用不熟习的菌类;
菌类一定要炒熟煮透,吃菌时不饮酒;
吃菌后如果涌现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要立即就医。
目前对付菌菇中毒还并没有特殊好的「解药」,只能及时催吐洗胃并给予对症治疗。偏远地区的菌菇中毒去世亡率远高于城镇,便是由于交通闭塞,无法及时救治。
提醒大家: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蘑菇,不要乱吃不认识的菌类,吃完有事赶紧去医院。
实在,对我们来说,普通蘑菇就已经是既鲜美又营养的很不错的食材了。
蘑菇为何鲜美?
常常自己做饭的人,都不难创造蘑菇这个食材的神奇。
煮汤的时候放点蘑菇,哪怕没有荤腥也鲜美非常。炖肉的时候放点蘑菇,肉喷鼻香也仿佛比平时更为浓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蘑菇的厚味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蘑菇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哪怕什么都不加,就能有爽口的清甜味。
食品中的氨基酸还会授予食品一定的风味,比如天冬氨酸、谷氨酸可以供应「鲜」味,甘氨酸、丙氨酸可以在「鲜」的根本上增加「甜」感。
蘑菇中这些呈味氨基酸尤其丰富,像是在喷鼻香菇、金针菇及双孢蘑菇(超市常买到的白蘑菇)中, 这些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可以占到氨基酸总量的 40% 以上。
而且蘑菇中这些呈味氨基酸还大量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只要在烹饪的时候轻微加一点点盐,就能形成相应的钠盐,比如谷氨酸盐 —— 味精的紧张身分也便是它了。这些呈味物质还能溶到食品的汤汁里,让整道菜都味道鲜美。
更厉害的是,蘑菇中的呈味核苷酸可以让这些氨基酸的厚味更加突出。比如有研究显示,当鸟苷酸与谷氨酸盐以 12:88 的比例稠浊,可以呈现出谷氨酸盐 9.1 倍的厚味。
蘑菇真的是非常好的提味食材了。
蘑菇伙食纤维丰富
蘑菇含有较多的伙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个中的真菌多糖对调节肠道菌群也有一定的好处。
蘑菇中还有一种比较分外的伙食纤维叫「几丁质」,它一样平常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壳中,不仅不随意马虎被嚼碎,在胃肠也难以被消化,金针菇能「see you tomorrow」便是由于它的存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虽然形态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但蘑菇中的其他营养身分还是可以被接管的,比如蔬菜中含量较少的维生素 B 族。
如果全谷物和肉都吃得比较少,常常吃点蘑菇对付预防维生素 B 的缺少还是很有帮助的,更何况它脂肪险些没有,算得上非常适宜减肥的食品。
不过,完备以蘑菇替代肉还是弗成。只管蘑菇口感厚实、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还是差了一点。常见菌菇种类的蛋白质含量都不敷 5%,而肉类的蛋白质基本在 15% 高下,利用率更是有差别。
素食人群除了吃蘑菇,还建议多吃豆类、豆制品和坚果,最好再加上蛋和奶。
如果不是出于什么分外的缘故原由,纵然减肥,每天少吃点(2 个手掌心大小)水产、瘦肉对知足蛋白质的摄入也是很有必要的。
蘑菇要冷藏保存尽快食用
新鲜的蘑菇在采摘后代谢极快,建议吃多少买多少,买回家急速带着包装放到冰箱里冷藏保存,并尽快食用。
蘑菇在室温下很随意马虎涌现玄色的斑点(褐变),或者本来光滑的蘑菇伞下也涌现了玄色的绒毛(开伞),随着蘑菇水分的不断流失落,体积也会相应的萎缩。
如果是一两天之内,蘑菇质地尚且坚挺、形态完全,表面没有粘稠的渗液和异味,在担保做熟的情形下,也是可以吃的,只不过风味和口感都会打一些折扣。
但假如涌现了粘液和异味,就解释有一些微生物繁殖,该考虑丧失落了。
当然还有一种方案是可以买干蘑菇,虽然口感上不如新鲜蘑菇嫩滑,但是用来炖肉、煮汤能供应更多的鲜喷鼻香。(干蘑菇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更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什么?你说没味?那可能是干燥时温度太高导致这些物质反而降解了……干蘑菇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同时避免靠近热源。
监制饭饭
排版 Susie
参考文献
[1] 万蓉,刘志涛,万青青,李娟娟,彭敏,赵江.2011-2017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情形剖析[J].卫生软科学,2019,33(10):84-86+97.
[2] 云南疾控, 云南今年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宜273起,这份威信吃菌手册转给家人!
https://mp.weixin.qq.com/s/ppBJ1PY9Kc0deNISpcToDg
[3] 程玉,孙进,叶兴乾,吕兵兵,储银,陈健初.[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412-414.
[4] 刘吟. 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干系生理生化变革及其保鲜技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5] 张伟,王海鸥,张李阳,陈守江,霍光明.不同温度不同包装对平菇保鲜效果的比较[J].当代食品,2017(16):100-103.
[6]吴迪,谷镇,周帅,杨焱,张劲松,刘艳芳,唐庆九.不同干燥技能对喷鼻香菇和杏鲍菇风味身分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2):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