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admin 2024-12-21 08:59:5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海内MCU第一梯队厂商——兆易创新的董秘李红11月20日亦向《科创板日报》表示,MCU缺货是不同的产品类别的缺货,调价也并不是所有的(产品价格)都调,现在看全体行业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一样平常情形下供需失落衡的时候都会有调价。

此前,有媒体宣布称,国产MCU芯片研发企业航顺芯片发布调价关照函,该关照函的详细内容为:MCU系列规复代理商体系价格,所有代理商没给2021年上半年FCST的不能担保供货,给FCST并且预支定金的才能担保供货;储器EEPROM(24Cxx系列),NOR FLASH(25QXX系列),LCD驱动系列全面上涨10%-20%。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智能

受晶圆厂产能紧缺的影响,李红表示,存量产能都在有序生产,但是由于需求端兴旺,(由于晶圆厂产能紧缺)要扩产的话就会受到一些影响,新增的部分还没有常规运转起来。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晶圆产能主要难缓解 MCU芯片价格“上涨有理”?背后国产厂商或迎机遇_产能_国内 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涨价逻辑

据理解,MCU(微处理器)别号单片机微型打算机,广泛运用各种电子设备中以实现掌握功能。

老牌MCU厂商中颖电子(300327.SZ)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过去5年来家电主控MCU的升级换代不大,主流芯片制程较多为8寸晶圆的0.11um制程。
其余海内MCU头部企业兆易创新在今年10月接管构造调研时也表示,MCU产品有利用8寸,12寸也在进行布局。

但当前8寸晶圆正面临产能不敷的“窘境”。

国元证券今年11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20H1 受到疫情影响,居家办公、在线教诲推动电脑、平板类产品需求增长,对应面板驱动 IC、电源管理 IC 及功率元件需求增长,叠加芯片供应商提高安全库存,8 寸晶圆产能处于爆满状态。

20H2 疫情有效遏制,消费类、汽车和家电终端市场景气度回暖,功率 MOS、PMIC、传感器 IC 等产品需求接力,坚持产能满载。

由于8寸晶圆产能紧张,多家晶圆代工以及 IC 设计厂商发布涨价公告或表示调账预期。
比如《科创板日报》在今年11月初调查MOSFET产品是否迎来涨价潮时就创造,有MOSFET厂商已经明确涨价,另有多家企业称价格“随行就市”。

上述研报指出,涨价逻辑是产能紧张所致,代工价格调升从中游传导至下贱。
航顺芯片内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表示,公司与客户还是按照既定的(价格),“便是说如果上游(价格)调度了,我们就会调,上游没调度,我们也不会调度。

就当前晶圆厂产能紧张的情形,有机构投资者也向兆易创新提问:“现在8寸的产能很紧张,公司明年要扩产的话,代工厂会不会加价?加价的话对公司毛利率,在明年来看会不会有一些压力”?

兆易创新回答称,目前公司得到的8寸的产能相比拟较稳定,其余12寸也在进行布局,也有利用12寸的。

《科创板日报》考试测验联系了中颖电子,以进一步理解MCU产品价格和上游产能的情形,但未获正面回应。
不过中颖电子今年8月回答投资者调研时称,往来的(代工厂)紧张有和舰、华虹宏力等,目前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高,考虑到公司的持续发展须要,公司有必要积极方案开拓更多的产能配置。

国产MCU厂商的机遇

航顺芯片内部人士认为,MCU市场是稳定的市场,只不过供给端出了问题,芯片厂代工产能不敷,需求又是溘然爆发的,甚至引起全体供需失落衡。

不过《科创板日报》理解到,由于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国际MCU芯片大厂的产品涌现全线延期。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MCU持续缺货的背景下,许多终端制造厂纷纭选择利用国产MCU替代,给海内厂商带来了机遇。

兆易创新对此就深有感想熏染,在今年10月接管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MCU产品全体品牌的认知度和接管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国际大厂的缺货,海内越来越多大的厂商在导入公司的MCU产品。
兆易创新透露,公司MCU带来的收入到三季度已超过去年整年的古迹了。

从市场前景看,IC insights 数据显示,在经历 2016 年 MCU 市场规模和出货量衰退后,MCU市场规模和出货量大幅提高。
MCU 市场规模在 2019 年增长 9.3%至 204 亿美元,2019 年 MCU 出货量也从 2018 年 306 亿颗上升到 342 亿颗,增长幅度达 11.7%。
估量到 2022 年 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 239 亿美元,出货量达到 438 亿颗。

在市场格局方面,据Ihs数据,2018年环球MCU市场中前十大厂商均为外资厂商,且前十大厂商霸占了环球MCU市场80%以上份额。
航顺芯片创始人刘吉平去年接管券商调研时表示,海内有很多家做通用MCU芯片的公司,但是市场才刚开始起步,其市场份额占环球的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另从技能路线上看,按照总线宽度,MCU可以分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
刘吉平表示,伴随着市场对低功耗、低本钱、对带来更多资源的需求,市场正倒逼着MCU从8位向32位发展,“未来中低真个32位MCU会靠近中高真个8位MCU,乃至比8位、16位的价格更便宜,性能也会做得更好”。

目前,海内所处第一梯队的MCU企业紧张是兆易创新和中颖电子,个中兆易创新定位中高端 MCU 市场,干系工艺制程向 40nm 进发,在海内 Cortex 32 位 MCU 市场,公司市占率为 9.4%,排名第三;而中颖电子此前深耕8位MCU,是中国本土体量最大的MCU厂商,拓展MCU下贱运用时先重点布局家电市场,其余中颖电子也有32位MCU产品。

其余,海内业务涵盖MCU业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北京君正、东软载波、上海贝岭、大华股份等公司,非上市公司包括航顺芯片、复旦微等。

刘吉平表示,(市场很大)就像在牛身上拔下几根毛,海内MCU企业就可以做得挺好,“大家该当是有各自的市场或者技能的专长,去抢占一部分国外的市场份额”。

标签:

相关文章

IT建设区域,驱动未来智慧城市的引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I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我国,IT建设区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

智能 2024-12-27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