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徐朔
来源丨医学界儿科频道
自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体外受精) 技能于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造福了无数家庭。本日,即便是普通大众,对“试管婴儿”这个名词也不再陌生。

近年来对IVF技能研究已经不断完善成熟,但是通过体外受精出生的孩子仍旧存在一些康健风险,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毛病和遗传印记缺失落等问题。因此科学家们也在始终如一跟踪通过IVF怀胎出生的孩子发展中的康健状况。
“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版)》刊登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Logan Spector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关于IVF与儿童肿瘤发生的研究。
该研究创造,通过IVF怀胎出生的儿童患肝脏肿瘤的风险要高于自然怀胎出生的群体(18.1 vs 5.7;HR,2.46,95% CI 1.29-4.70),而其他类型的肿瘤发生率在两个群体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试管婴儿患肝脏肿瘤的风险更高?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IVF与儿童肿瘤干系性的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其干系的数据库席卷了研究期间全美75%的IVF病例。
该团队通过大规模的回顾性的行列步队研究,追踪了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美国14个州27万名通过IVF怀胎出生的儿童和226万名自然怀胎生产的儿童,调查统计了他们在0-10岁期间的肿瘤发生情形。
IVF组共记录了381例肿瘤,自然怀胎组有2042例。IVF组和自然怀胎组总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251.9和192.7每100,0000人年(HR 1.17,95% CI,1.00-1.36),没有明显差异。
IVF组胚胎来源肿瘤(包括各种“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等)的发生率略高于自然怀胎组(102.8 vs 70.4;HR,1.28,95% CI,1.01-1.63)。作者认为这一结果紧张由于肝脏肿瘤(包括肝母细胞瘤和赘瘤)的发生率增加。
研究也比较了各种不同的IVF技能(他人捐卵vs自身卵子,冰冻卵子vs新鲜卵子,一次栽种的胚胎数目等)对后代肿瘤发生率的影响,并未创造不同办法的结果有差异。
Spector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IVF组肝脏肿瘤的发生率略高于自然怀胎组
此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IVF对表不雅观遗传的影响,遗传印记的缺失落可能是胚胎来源肿瘤发生率增高的缘故原由。此外低出生体重(小于2500g)也被认为是肝母细胞瘤发生的主要危险成分,部分阐明了肝脏肿瘤在IVF组中发病率高的结果。
只管如此,该团队认为虽然这是一项规模大、韶光跨度长的研究,但是依据现有数据仍旧难以得出IVF和儿童肿瘤发生之间有确切关系的结论。研究也很难完备避免其他可能的影响成分。
作者总结道,IVF组肿瘤发生率有所增加并非与IVF技能本身或IVF的适应证干系,而是可能与寻求IVF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本身的一些遗传特质有关。
有趣的是,该项结果与之前揭橥的其他研究结果略有差异
2012年的一项荟萃剖析研究显示,IVF组的整体肿瘤患病率明显高于自然怀胎组。而在美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的三项研究中都没有创造这一差别。
英国的行列步队研究调查了1992年到2008年的10万名通过IVF怀胎出生的儿童,比拟了他们与普通人群的肿瘤发生情形。结果显示IVF组儿童肝母细胞瘤和横纹肌赘瘤发生率有所增加。
北欧的研究则包括了挪威、丹麦、芬兰和瑞典在1982到2007年间出生的9万名IVF儿童和36万名自然怀胎出生的儿童,创造两者总的肿瘤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 但IVF组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率略高于普通组。
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研究规模、统计方法、跟踪韶光以及过去几年间IVF技能的进步发展干系。
那么,我们该当若何看待这些研究结果?
通过IVF怀胎的父母是否须要担心自己的孩子日后患癌症呢?
目前大可不必。
这些儿童肿瘤本身发病率非常低,这略微增加的风险并不虞味孩子患肿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IVF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能,许多由于各种缘故原由不能选择自然怀胎的家庭可以受益个中,迎来康健的宝宝。
但是在治疗之前,年夜夫应与故意愿接管IVF的患者充分谈论这些可能的风险,帮助他们做出最适宜的决定。
未来是否须要跟踪随访还该当由临床年夜夫结合父母及孩子的康健状况来判断。
参考文献:
1.Logan GS,Morton BB, Ethan W, et al;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9.0392
2. Fauser BC, Devroey P, Diedrich K, et al; Evian Annual Reproduction (EVAR) Workshop Group 2011. Health outcomes of children born after IVF/ICSI: a review of current expert opinion and literatur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14;28(2):162-182. doi:10.1016/j.rbmo.2013.10.013
3. Gosden R, Trasler J, Lucifero D, Faddy M. Rare congenital disorders, imprinted genes,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Lancet. 2003;361(9373): 1975-1977. doi:10.1016/S0140-6736(03)13592-1
4. Helmerhorst FM, Perquin DA, Donker D, Keirse MJ. Perinatal outcome of singletons and twins after assisted conce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studies. BMJ. 2004;328(7434):261. doi:10.1136/bmj.37957.560278.EE
5. Henningsen AK, Pinborg A, Lidegaard Ø, Vestergaard C, Forman JL, Andersen AN. Perinatal outcome of singleton siblings born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spontaneous conception: Danish national sibling-cohort study. Fertil Steril. 2011;95(3):959-963. doi:10.1016/j.fertnstert.2010.07.1075
6. Källén B, Finnström O, Lindam A, Nilsson E, Nygren KG, Olausson PO. Selected neonatal outcomes in dizygotic twins after IVF versus non-IVF pregnancies. BJOG. 2010;117(6):676-682.doi:10.1111/j.1471-0528.2010.02517.x
7. Källén B, Finnström O, Lindam A, Nilsson E, Nygren KG, Otterblad PO.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born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 Sweden. 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 2010;88(3):137-143. doi:10.1002/bdra.20645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Childhood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jamapediatrics.com (Reprinted)
8. Sutcliffe AG, Ludwig M. Outcome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Lancet. 2007;370(9584):351-359.doi:10.1016/S0140-6736(07)60456-5
9. Davies MJ, Moore VM, Willson KJ, et 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N Engl J Med. 2012;366(19):1803-1813. doi:10.1056/NEJMoa1008095
10. Hargreave M, Jensen A, Toender A, Andersen KK, Kjaer SK. Fertility treatment and childhood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meta-analysis. Fertil Steril. 2013;100(1):150-161. doi:10.1016/j.fertnstert.2013.03.017
11. Spector LG, Puumala SE, Carozza SE, et al. Cancer risk among children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s. Pediatrics. 2009;124(1):96-104. doi:10.1542/peds.2008-3069
12. Sundh KJ, Henningsen AK, Källen K, et al. Cancer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born afte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 Nordic cohort study from the Committee of Nordic ART and Safety (CoNARTaS). Hum Reprod. 2014;29(9): 2050-2057. doi:10.1093/humrep/deu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