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顾当年的入职,彷佛还历历在目。到华为事情,是我不后悔的选择;但能坚守这么永劫光,却是我未曾料到的。
回到2000年的校招。附近博士毕业的我面临选择,导师说我的性情不适宜社会,太较真,希望我留校跟他做科研,在学术上有所作为(我的导师是华中科技大学机器学院的段正澄教授,工程院院士,最好的师者。他年轻时曾是校篮球队队长,年届八旬依然鹤发童颜、走路生风,却不幸在2020年2月离世于新冠疫情下的武汉。我至今尚未能到他的墓前祭扫,常感憾恨!
)。但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在家庭艰窘的情状下读书二十多年,希望能尽快赢利回报家人。作为一个多子女屯子家庭的宗子,父母对我期望也最大。
校招阶段,我拿到了大唐和华为的offer。还参加了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口试,口试的地点在当时洪山区唯一的四星级酒店。我最心仪的还是贝尔,由于是外企。听口试官说有健身补助的福利,以为年夜大好人性化。但因英语口语实在太烂,专业也不是通信,没能走到末了一关。现在回忆,真是福兮祸兮,后来IT泡沫分裂,贝尔实验室也关张了。当初我还有一个诉求便是必须到北京,由于夫人在北京。实在是华为招聘员工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纵然在午饭韶光去问问题,他们都会欣然放下手中的盒饭耐心解答,敬业得让人冲动。我想这样的公司一定是有竞争力的。签约时,我特殊对招聘的MM表示了感谢,她说:“你能事情满五年便是对我最大的感谢”。现在看来我已经取信,做到了。
很长一段韶光,父亲对付我到华为事情这件事都是羞于启齿,认为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却去了没有保障和名分的私企。在他的认知里,还不如回家乡,到九院。那时候九院为了引进博士,不但供应安家费,还分房,但我还是坚持选择了华为。一是华为人表示的干劲儿和企业精神面貌很吸引人;二是起薪5500元对我来说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大家可以嘲笑我没见过世面)。记得签约仪式上,当时的副总裁洪天峰来学校跟我们漫谈,洪老还拿着精美的深圳市民中央方案画册跟我说,到深圳多好,为什么要去北京啊?
2
那时候入职先到深圳进行大队培训,这也是我第一次去特区。第一次看到深南大道那么宽,高速车流保持通畅,全然不见拥堵,忍不住感叹特区方案便是有前瞻性;第一次创造明信片上的蓝天白云是真的,皮鞋可以一周不用擦灰。当然七月也是酷热的,但公共汽车都有空调,只是动不动六、七块的车票好贵。培训是在石岩湖(宝安),公司在科技园(南山),进城入关还要查阅通畅证。现在想想,那时真是最幸福的时候,吃得好,还没项目压力,每天便是跑操、上课,晚上看电影写心得。
公司当时有两个大的计策项目:上海的无线和北京的数通。我有幸被分到数通,做核心路由器的8011项目。那时北研所刚搬到上地七街的华为大厦不久,特殊偏,难得有一起公交车365在上地五街就拐弯了。记得第一次从蓟门桥打车去研究所,司机师傅本来要走清华-体大线路,但我们担心被绕远,哀求走西苑-农大线路,结果越走越偏,在宛如村落道的马连洼北路上心里直发凉。报到那天,干部部的MM给大家大略先容了研究所的情形后,所长孙业林跟大家沟通,详细讲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总之便是他在华为的发展体会。也没什么高言大义,便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发展经历鼓励大家,但说得我心潮澎湃,就想赶紧上沙场建功立业。此后各部门主管来领自己的员工,这个中还发生了一个插曲。当时网管的头儿施勇把我接走,途中互换创造我是做硬件的,又把我送回来了(实在当时我也说“如果须要我做软件我也可以学”,但估计他更希望要个对口的人赶紧上手干活)。随后网控硬件部的江建平来把我接走,我被直接带到徐振华那里(后来知道他是8011产品的硬件经理),接着老徐又把我带到LPU(线路处理单元)线卡项目经理于东海处。这样我就算进入项目,开始为期3个月的试用期。
当时8011要实现端口最高速率POS(基于SDH/SONET的封装报文) 2.5G。现在做数通的动不动便是400G、800G,乃至是热点的3.2T芯片出光,肯定以为2.5G太low了,但当时家庭还是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以M论端口带宽的时期。老于安排1999年入职的董巍做我导师。由于我们是环球第一个用I公司的网路处理器的α客户,我被安排把NP(网络处理器)搞清楚,编写硬件干系微码,这样单板回板后能支撑调测、打通业务。
现在想来,我一个拿到芯片手册会把data frame翻译成框架的通信小白,便是凭着“无知无畏”的劲头在往里扎。董导对我说,单板回来后,你得担保业务尽快打通,你自己不能成为全体项目组的瓶颈。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压力挺大。要学的东西很多,我就边看芯片手册边写心得,并在项目组例会给大家申报请示,听取大家的反馈。也没想结果会是什么,就想拼着命也要搏一回。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两遍弗成就三遍。我还专门去海淀图书城买了TCP/IP红宝书补充网络知识。那个时候大家年纪都差不多,也没什么拖累,满心都是事情,也没什么面子不雅观念(老板也说过天下上只有不要面子的人才会成功),不懂就找周围的同事请教。同事关系也大略,大家都是有问必答。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没以为辛劳,后来我夫人建议把家安在公司附近,也极大地间接促进了我的常态加班。大家都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儿子、统统付出的期望。晚上加班晚了,老于还时时请大家到上地东里吃夜宵。这种用饭聚餐有个规矩——级别最高的买单,作为新员工的我就安心享受。后来才知道,我是项目组里年事最大的。
三个月的试用期,我按时写周总结、月度总结,即便没有人哀求,我都发给全体项目组,请大家示正。试用期结束后转正答辩,答辩组长是卖力底层软件开拓部的黄国勇,答辩组的领导们让我回答了几个问题,该当还比较满意,答辩结果是A。很快老于就跟我沟通加薪,彷佛是1300,一下从5500涨到了6800,顿感出息一片光明。
3
转正后就成了“老员工”,大家也不再拿我当新员工对待了。很快,我们的单板回来了,大家宝贝得弗成。我从办公室转战到了实验室,整天与它泡在一起。正如前面所讲,由于我们是I公司的α客户,注定了我们的调测与I公司是同步的,乃至先于他们。那个时候微码仿真器都还没到,实在便是一个小盒子,连上NP的JTAG(联合测试行动组织所定义)接口可以在线调试微码。但那玩意儿比芯片还贵,全体产品就只有3-4个,分在硬件和微码用,用完都要小心收在保密柜里,以是我们首创性地在单板上设计了一排LED灯,这样通过在微码中植入点灯代码来确认运行步骤和调试结果。现在想想,很佩服老徐、老于、王重阳、兰天、董导、梁冰、唐峰、刘晨等项目组成员如此天才的想法(没错,当时我们项目组就8个人)。后来由于我们不断创造芯片隐蔽Bug,也让I公司的专家不得不对我们的能力刮目相看,从起初的傲慢逐渐转向对我们反馈问题的重视。
那时候心里充满了激情,觉得每天都有进展,自发自驱地冒死往前赶,彷佛除了事情没有其他,纯挚地快乐着。主管和同事的关系也很纯粹,大家都对技能有种痴迷,主管没有任何架子,极好相处。记得有一晚调逻辑碰着问题,产品经理朱天文来实验室看到了,直接上手说该这样改、该那样改,后来才知道他便是我们最大的头儿(工号0311)。单板调测差不多之后,就该跟网板联调了。
当我们在华为大厦4层把第一个报文从DMU(数据搬移单元)接口经由网板ping通之后,我愉快地欢呼起来。后来有同事说全体华为大厦都听到了我的尖叫。由于调测,我对NP的干系寄存器定义了然于胸,硬测的陈冬为此很佩服,夸我说无论什么时候问那上百个寄存器的bit定义,我都能不看手册随口应答。我自己倒没以为什么,也便是熟能生巧吧,当然那个时候的影象力也是超强的。
但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前期的调试都是基于空想场景下的功能调测,进展很快,但接下来的调试,让我真正感想熏染到了做成功产品的不易。个中有一项测试便是拔插网板的主备倒换功能。我设计了主备倒换流程,通过命令行倒换统统都很正常,但一拔插网板就会导致网板和线卡无法再同步。数百次摸索后还创造不仅是主网板,拔备网板也是如此。这显然无法知足商用的诉求(由于在实际的运用中,核心路由器的高可用性是最主要的特性,自然也存在对单板拔插进行掩护的场景)。反馈给I公司,一时也无法给我们建议,由于我们的调测已经走到了他们的前面。为了找到诱因,我启动了呆板的拔插单板测试,设计了表格,记录每次单板拔插的表现。系统满配是16块线卡、2块网板,我须要从大量的寄存器、计数器的蛛丝马迹中尽快找到缘故原由。同时产品也安排王重阳、刘少伟去I公司总部,搭建一套环境同步复现定位问题。当时附近春节,他俩也是二话不说就领命奔赴外洋。
不记得到底经由了多少次的拔插——上千次肯定是有的,有时候拔插到疑惑人生:难道我要被这样的问题困住吗?为了尽可能找到根因,按老同事的建议,我将单板接口的关键旗子暗记引出到示波器实时监控,拔一次,查一次寄存器,看一次旗子暗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创造故障与接口的时钟锁相环干系。找到这个缘故原由后,我进一步验证。自己设计了一个时钟电路,识别主网板的时钟后同时供应给线卡的主备DASL(数据对齐串行链路)接口,然后再进行主备网板拔插测试。我把能想到的各种手段都用了,统统验证都OK。一种“为伊消得人干瘪,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袭来,顿感前期的所有苦心坚守都是值得的。
我愉快地跟老于申报请示后,领导们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这是我们宝贵的资产,应申请专利,以构筑自己的技能门槛。我们也由于NP的可编程性成功发布了第五代路由器,在竞争力上,特殊是特性灵巧性上完胜友商当时的产品。由于在项目中的贡献,我收成了公司给员工的最大声誉——2002年度的金牌个人奖。当时以为,项目组的同事都那么精良,那么奋斗,却把名誉给了新来的我,心里很冲动。
这一期间,全体公司都面临困难(华为的冬天),一度停滞了加薪,一定级别的干部还主动申请降薪。2002年迈于跟我沟通年终奖,说我是项目组里高的,大概2000多吧,为此回家被太太打趣。不少人以为看不到希望,纷纭出走。那个时候彷佛不走的人是由于不足精良☹。我也在想,若有月薪10K的机会,也得走了。
现在回顾起来要感谢老于,还有当时的部门经理张志淳,不但给我“画饼”,更主要的是给我压业务担子,让我忙于事情没有更多的韶光瞎想,更别说去口试了。
4
当时市场上已经有10G的线卡,市场部直接给老板发邮件和事情联结单,压力一下子到了研发。而I公司也一时没有下一代NP的操持。为了快速应对市场压力,产品领导陈俊华、危峰决定开拓10G接口,让我卖力快速推出,实施封闭开拓。从立项到团队组成,团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我感想熏染并沉浸在“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去世相救”的团队氛围中。当时底软是瓶颈,我就跟底层黄新宇他们一起学习写代码。由于这个模块很沉很重,导致有一天硬件的朱倩影拔插模块时把门牙磕坏,因公负伤,我为此一贯很歉然。老叶带领的逻辑团队也很强,险些没费什么大的周折就调试成功。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统统在大家的密切合营下迎刃而解。虽然这个模块终极由于无法10G线速而未能发货,但紧张竞争对手还是吃惊于我们能这么快推出10G接口。
那个时候全体硬件部也就20-30人,随着设备上网的增多,掩护的事情量也开始加大。大概领导以为我是“问题克星”,以是让我来卖力掩护团队。也不知道加了多少班,占领了多少问题单,如DMU挂去世、内存乱序挂去世等疑难杂症被我们逐个占领。2005年我们得到了金牌团队名誉,团队成员有汤成、赵守春、吴余粮、宋继潮、周文旻、黄新宇、李彬轩、才军、郭蓥。
这期间我第一次去外洋进行比拼测试,NE40的拔插网板测试零丢包把客户都惊呆了。不过在印尼,测试期间发生恐袭爆炸,街对面的我司办事处也一片散乱:震碎的玻璃如尖刀般四处飞溅插满桌椅,让我对当地至今缺少好感。在泰国,深入现场创造导电布脱落导致短路、接口非常,解开了在家里始终不能复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每次到一线,做事兄弟对我“人到病除”极表赞佩,自己内心也造诣感满满。也是客户教诲了我们,问题务必找到根因,才能对网上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让我养成了对待质量敬畏谨慎、如履薄冰的态度。
这段韶光还经历了产品线的一个事件:ATM(异步传输模式)接口网上大面积非常。运营商网络事件乃至惊动了当地内阁部长。一线面临极大的压力,产品领导去跟客户道歉后直接被“扣留”,我作为问题攻关卖力人自然要卖力“补救”。我们成立了攻关组,从南京来的同事以及李山林从无线折衷的DSP(数字旗子暗记处理)专家,聚在一起献计献策。我险些吃住在公司。那时候的领导知道为员工承担压力,总是鼓励大家放下包袱。但攻关不是很顺利,一个个可以想到的可疑点都被逐个打消,攻关陷入结束。立时到年底,部门都要聚餐;估计山林也急了,在聚餐路上问我们啥时候能搞定。遐想到I公司的NP在非常场景下的考虑不敷,我就想,印尼是个岛国,多采取微波回传,链路肯定会充满了碎包、非常包。但硬件测试的兄弟边勇布局了各种非常,包括拔插单板,问题仍旧无法复现。不得已,我们启动代码检视事情,从正向查。虽然软件也创造了一些代码的Bug,但仍未找到问题的缘故原由。我们连续查芯片和逻辑代码。虽然代码检视是非常痛楚的决定,但终于在检视时创造对报文length byte字段定义为0的报文缺少处理,一旦该字段为0,报文就处理去世锁了。创造了这个隐患,但到底是不是由它引起,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于是又请硬测兄弟专门布局这样的报文在测试环境中考试测验,果真不出所料,网上的场景终于复现。由于问题重大,我们仍不敢把话说满,期望客户给我们一个机会进行验证。经由验证,确实由此引起,问题得以顺利办理。
这也让我明白,流程不是万能的,终极办理问题的还是人的聪慧。流程只能帮助我们不犯以前犯过的缺点,但不能担保我们不犯错,以是流程只该当是保障业务成功的工具之一,而不应本末倒置,用流程来包打统统,乃至粉饰问题。
5
可能是由于在办理问题上的突出成绩,领导提拔我做部门的管理者。起初以为是一种任务担当,义不容辞,几年下来才知自己可能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不是一个适宜的管理者。只可惜领悟得有点晚,在这里也跟硬件部的XDJM(兄弟姐妹)们道个歉。
接手的时候,NE80/NE40逐步稳定下来,但新推出的产品又问题频出。那个时候,我们为每一个芯片的稳定疲于奔命,乃至是帮着厂商进行稳定。放在平台方案、能力提升方面的精力自然少了,大家都是直接拉到沙场上边战斗边学习。有些兄弟姐妹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以为看不到希望,就离开了。现在回忆起来,在那样困难的情形下,第一代数通领导陈俊华、柏璐、邓抄军等是可敬的,他们做出了VRP平台化等超前决策与布局,还有接入网过来的李剑亲自操刀NP的自研。从后来的发展情形看,也正是有了这些,数通才得以走向自由之路。
数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磨难。不管是核心芯片的获取,业务的剥离,还是与思科的官司,在困难中总有一批数通人不计得失落地默默奉献着,用内心之火照亮着大家,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努力向前。还记得陈总去喷鼻香港见供应商A公司的高层,哀求办理过孔失落效问题,但对方却始终充满了傲慢。无线同样涌现了这个问题,乞助数通一起攻关。靠供应商靠不住,我们就在系统上想办法,与卖力微码的李晓武一起组织兄弟们首创性地设计了Atom微内核的故障在线隔离与规复,以确保故障时不影响业务。
后来公司从前期摇摆的计策到明确数通要坚持投入,丁耘来到网络。公司急盼数通能走出困境,便从核心网调来了有成功履历的干部查钧、胡克文。经由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提出了E2E掩护的系统五步法,从来料、设计、开拓验证、出厂测试、网上梳理出质量担保手段;第一次明确了“硬件不可能100%不坏,坏了不能影响业务,主动运维”等。
那时为了保交付,我有大半年韶光蹲在松山湖南方工厂。深圳的兄弟蒲正杰、刘治华、李清平、王金海等也是亲历者。我们顶住各种压力,第一次在公司实行温巡出厂测试,温箱都是产品线自己买,故障单板也是我们自己修。实在当时很多的芯片批次问题都是这个阶段创造的,有效地避免了批量召回,保障了发货质量。
德国Q运营商的处理至今影象犹新。Q是数通在西欧的第一个打破点,他们利用了ATM接口,但利用时常涌现端口非常,永劫光稳定不下来。德国客户对质量哀求高,老胡哀求我去现场尽快搞定。去一线后,做事的兄弟抱怨,说我们的产品总不让人省心,这么永劫光总是问题不断,须要尽快给客户解释根因并彻底稳定下来。我安抚一线说我来了就一定搞定。后来查老也来了,给大家打气。事后一线的同事见告我,查老临走时跟他们说:老谢这次搞不定就别回去了,考评打C。家里前前后后给了好几个版本,但都不能有效拔除问题,眼见就进入了去世胡同。我一时也回不去,就问家里要了芯片的资料,一条条核阅剖析。溘然创造有个Bug是电源处理,新的版本哀求将接地电阻去掉,否则芯片将在不稳定状态下事情。而我们单板是早期设计,按参考设计有这个电阻。我立时让家里验证。待确认根因便是它后,我又面临一个问题,现网几十块单板,如果等家里发货,一方面是一大笔开销,还有不短的发货周期,根本来不及。兵贵神速,在得到默许后,我在互助方厂房直接操刀对单板进行了改制,随着这批单板的上线,困扰Q运营商多年的疑难杂症终于被占领。客户和一线兄弟都很满意。
6
2013年,外派三年后我返国去了网络技能方案部,卖力硬件平台的技能方案。这期间我拉通数通、传送和接入的产品进行了平台化方案,不仅是框式硬件平台,还有主控的底软平台、软转发平台。我最自满的是组织无线、采购,以及联合家当伙伴供应商推动了25G 10km、40km在IEEE(802.3cc)的标准化与家当化,至今25GE已经是无线前后传、企业、OTT(互联网业务供应商)的关键速率,年发货量百万件以上。我也与O公司的Kohichi成为了朋友,每次OFC(光纤通信会议)或ECOC(欧洲光通信会议)相见,他都会把我引荐给他们公司的领导,说是由于我才有了25GE的LR和ER标准。
后来部门主管秦佩峰为了我的发展,向计策方案部的祁峰推举了我,担当蓝军首席。事情期间得到了祁峰、潘少钦的不少辅导,建立了蓝军运作机制来管理不愿定性,计策蓝军与技能蓝军相互支撑,将管理落到实处;建立了《网络前哨》平台,引发大家针对计策、技能进行无限制磋商。有了蓝军专项预算,我们针对TIP(电信根本举动步伐项目)、CORD(重构中央机房为数据中央项目)、软转发、白盒交流机等进行了原型开拓与验证,对干系家当风险供应了量化和详细的决策建议。很冲动于那段韶光,祁峰总同我们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布局、一起面对一个个质疑和寻衅,我们也得到了公司最佳蓝军的名誉。
或许是由于我在蓝军揭橥了一篇关于DC(数据中央)模块家当话语权建立的计策意义与建议自研的文章,也或许是由于前期在技能方案部的良好互助,2018年谢卫平约请我去产品管理卖力光模块。当时公司也准备大发展光模块家当,还专门成立了光电SPDT(超级产品开拓团队)。由于来自研发,也由于在掩护中经历的各种磨难,且受启示于老余在手机的结果,以是我一贯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管理该当是懂得如何做减法、如何做佳构,把资源花在创造最大代价上。
我首先明确了以下判断:100G、400G是大代际,要深度构建竞争力,200G是小代际不应深度投入;应将模块看作系统,从系统角度判断架构最简的模块将成为主流,应聚焦重点投入;并从架构和家当角度,首次构建了模块的目标本钱模型,使得在本钱构建上不再雾里看花。大概是自身的热爱吧,这段韶光事情虽然不太被部门认可,但得到了产品、客户和业界的认可,也多次受邀分享对家当的建议,参与了800G MSA的创建、国家标准项目的启动;第一次亲历从做家当的角度做产品,切实感想熏染到我司的变革。这一期间立项造诣了数通有史以来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模块,基于专利技能的创新构建了足够的本钱上风、家当掌握上风。面对客户,我们在没有希望的情形下,把每一次的客户互换都作为机会,稳扎稳打;拉通一线、海思、光电TDT(技能开拓团队)随时决策,终极实现了DCN模块的打破。当然也有遗憾,一贯抱有厚望的某光模块没有像期望的那样攻城略地,由此也深知材料工艺干系事情的难度。
不知从何时起,周围的事情氛围有些变了。人们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有大量的韶光开会务虚却不能及时有效决策,末了结果是什么似已不主要,反正都是按流程走,要怪就只能怪组织还不成熟。如此,自然在交付末了一公里时免不了更多的折衷、沟通。面向客户交付要做成一件事越来越难,PPT竞争力的高谈阔论却越来越多,陷入了低效的循环怪圈。领导喜悦“高大上”的创新,周围也就环绕着“献宝”之英、论证领导“英明”之士,而安静地专注于把业务搞定的,大概率不会被关注。
7
回忆在公司的近22年,我一个屯子出身、空空如也而又懵懂不知世事的草根青年,能够在帝都定居安家努力到还不油腻的中年,要感谢公司供应的平台。我想公司还有很多像我这样通过努力读书、勤奋事情改变命运并年夜胆承担生命任务的兄弟姐妹。我也深深领悟了“性情决定命运”。我非可以曲意逢迎、凌下媚上之人,周围一些同事担当管理重任后,为避嫌我可能更故意疏远了。比较早期会因争执问题与领导吹胡子瞪眼、拍桌子的毛头做派,后期的我虽有改进,但喜好较真的性情不变。我不知道这种性情若不是在华为会让我若何,但人生没有假设,统统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期望大家有好的身体。大概是在2001年,北研全体员工与老板在亚运村落五洲大酒店沟通(彼时也是我第一次见老板真人)。老板在答一位员工提问时说了句大实话:“身体是你自己的本钱”。至今我还耐劳于听力受损,不得不戴可编程助听器才能听真切家人日常轻声的讲话。该是源于当初某产品风扇调速未做好,一开机就会有如飞机起飞般的轰鸣。记得当初在德国互助商的厂房,轰鸣的噪声让厂里工人们惊吓不小。实在当初也没有警觉,长期在实验室受高频噪声的影响而没有采纳保护方法,等到创造时已经不可逆。
期望大家保持好的心态。完备的公恰是没有的,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长处,通过代价呈现(面向客户总是捷径)获取回报和自身的发展,若不适宜管理,就安安心心研讨好技能,做个大略率真的人挺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管怎么说,华为还是一个让我尊敬的职场,周围有很多人品好、有能力、值得钦佩的同事。如今公司处于困难的环境中,但反者道之动!
成千上万华为人的奋斗便是最大的本钱,只要公司主流仍因此客户为中央、敢于计策取舍,没有情由不相信公司会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原文发布于心声社区论坛,有编削。)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不雅观点,半导体行业不雅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不雅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不雅观察对该不雅观点赞许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不雅观察。 本日是《半导体行业不雅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079内容,欢迎关注。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欢迎订阅摩尔精英旗下更多"大众年夜众号:摩尔精英、半导体行业不雅观察、摩尔App\"大众 data-from=\公众0\"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