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为自研芯片来说,第一个关键人物便是徐文伟,这位1991年就加入华为的芯片大佬,先后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流机、第一颗芯片、第一套GSM系统、第一台云数据中央核心交流机等一系列重大产品的研发,如今,他是华为公司的董事及计策研究院院长。
1991年,这位来自江苏常州的小伙还在亿利达集团事情,任正非找到了他并亲自面谈后,刚刚30岁的徐文伟,毅然放弃了大好出息来到了华为,并帮助当时的华为成立了ASIC设计中央,从此开启了华为自研芯片之路。

但是,当时华为的现状并不容乐不雅观,任正非能够设置ASIC中央已经不随意马虎了,而研发须要的大量资金,华为当时的能力险些无法承担。说出来大家大概不信!
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任正非不得不去借印子钱才能够知足华为的研发需求,说出来都是泪啊!
徐文伟也确实是个牛人,面对啥也没有,一穷二白华为ASIC中央,硬是组建起了自己的研发军队,拉起华为第一批的研发组成员, 并在1993年成功开拓出了华为第一片自研芯片:SD509。
SD509这颗芯片虽然只能实现数字交流机交流功能,但作为华为自研的第一颗芯片,完备可以摆脱外部供货商的垄断,这也直接证明了华为在自研芯片这条道路上走对了,任正非显然也看到了自研芯片道路的可行性,
华为研究部
于是,当华为ASIC中央研发出第一颗芯片后,在听取徐文伟发展方案后,任正非从银行贷了很大一笔款,巨资购入了国外最前辈的EDA设计系统,1994年,华为ASIC中央在海内已经实现了完备自主设计芯片的能力。1995年华为成立了中心研究部,专门卖力为华为研发通信芯片。从此各种人才蜂拥而至,华为自研芯片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但是,仅自研通信芯片并不是任正非的初衷,此时他看到了芯片方面大有可为的各个方面,不同电子领域的芯片制造。于是海思出身了。
三、海思出海2004年,任正非建议将将前研发部从华为独立出去,并成立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HiSilicon)。不过,虽说海思独立了出来,但它却是任正非眼中绝对的计策要地。
任正非批给当时的海思是每年20个亿元研发用度,且不考虑盈亏情形。正是在任正非的大力支持下,海思拥有了2千人的研发职员,而随后的5年中,海思的发卖额都是靠近于0,100个亿就这样没了?
当时的海思总裁何庭波,这位早在1996年就加入华为的女强人,她这么说:“我没想到任总这么看重自研芯片,说实话,五年纪迹为0,让我们海思高下都承担着巨大压力,好在我们研制了一片视频解码芯片,还居然卖了20万片给大华,从此,大家心里松了一口气。”
然而,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此时智好手机滚滚而来,而手机上不可或缺的处理器芯片成为了商家必争元件,有这足够眼力的任正非哀求,海思开始立项移动SoC芯片研制。
四、麒麟飞天说实话,面对海思研发职员,从未打仗过的移动SoC芯片领域是一片空缺,以是,前两代的海思自研芯片市场反响并不好,无论是2009年海思第一款GSM智好手机芯片K3V1,还是2012年的K3V2处理器。而面对利用海思K3V2芯片华为Mate 1手机在市场上恶评如潮,任正非根本不予答理。
他想的只有一点,如何借助华为的体量和品牌效应,担保海思芯片的出货量和研发。回顾起这段光阴,任正非说道:“那时的华为,便是去世撑着门面给海思铺路。”
麒麟910
而当时间到了2014年的时候,当人们利用上采取海思麒麟910处理器的手机时,人们惊喜地创造,我们国产的芯片在制程与高通持平,在功耗反而更低,性能上虽有差距但已相差不远,原来我们自己的自研芯片也可以做到天下前辈行列啊!
也便是从麒麟910开始,海思开始一飞冲天,7年往后的本日,海思已经拥有了麒麟、昇腾、鲲鹏、巴龙、凌霄五大系列,共2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专利数量也达到了8000多个,环球有12个办事处和研发中央,产品遍布环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说了这么多,总结出来实在就一句话,没有任正非的眼力和大力支持,华为的麒麟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