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高压在国际上“无标准、无履历、无设备”的情形下,成功实现从“白手起身”到“大国重器”,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引领”,从“装备中国”到“装备天下”。可以说,培植特高压电网,是我国电力发展史上最困难、最具创新性、寻衅性的重大造诣,更是中国乃至天下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抵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个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
“现在特高压干成功了,人们说我是‘特高压之父’,我认为该当是‘特高压之负’,胜负的负。这么多年,我由于坚持搞特高压,弄得自己伤痕累累,这些又能跟谁说呢。”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环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互助组织主席刘振亚如此感慨。
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培植环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环球清洁能源基地开拓、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促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领悟发展,为破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景象变革、穷苦疾病等环球性寻衅,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道路、作出新贡献。
中巴车上“亮招”
2004年底,掌舵国家电网公司两个月的刘振亚和时任国家发改委紧张领导,一同参加三峡—广东直流输电工程验收总结会。奔跑的中巴车上,谈及中国缺电的现状,刘振亚深感忧虑,海内电力供应已“严重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大规模、长间隔输煤一贯是中国能源资源配置的紧张办法,铁路新增运力的70%以上用于煤炭运输。本世纪初我国沿长江每30公里就有一座发电厂,长三角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45吨,是全国均匀水平的20倍。这和中国资源禀赋与负荷逆向分布密不可分。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间隔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央1000到4000公里旁边。
对付国家发改委紧张领导关于办理方案的疑问,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培植“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彻底旋转中国电力发展长期受制于煤炭运力的难题。
特高压是指1000千伏互换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技能,具有输电间隔远、容量大、效率高、损耗低、单位造价低、占地省等诸多上风,能够有效办理能源供应不屈安、现有电网不屈安、生态环境不屈安等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办理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敷、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抵牾?
刘振亚这样描述特高压思路的形成:“2000年以前我在山东事情,当时各个地方都是哪里缺电就在哪里建电厂,不重视电网,也很少考虑有没有煤、运力够不足。2000年往后来到北京,从更高层面再看我国能源资源、电力供需,才深刻认识到,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办法,是造成我国煤电运长期紧张,周期性、时令性缺电的根源,要根本办理这一难题,必须发展输电容量更大、输电间隔更远、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提高电网‘运力’,有朝一日能在全国范围配置电力。”
事实上,刚刚掌舵国家电网公司的刘振亚,在主持第一次党组会上就提出要发展特高压。会后,国家电网公司就发展特高压向国家递交了一份材料。中国特高压发展的大幕由此正式拉开。
如果更早追溯,刘振亚的胸有成竹,源于早在他的研究生论文中就涉及了中国须要更高电压等级这一课题。
在刘振亚脑海中酝酿多年的特高压输电这一“高招”,打动了大家,在当天三峡-广东直流输电工程验收总结会上,他们表示特高压输电是“办理能源问题很好的思路和办法”,应在“电力方案中加以研究和考虑”。
2005年春节后,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可行性研究。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发改办能源【2005】282号)提出“启动我国百万伏级互换、正负80万伏级直流特高压输电技能前期研究事情”。3月21日,国务院领导主持会议,刘振亚作了申报请示。这次会议纪要(国阅【2005】21号)明确赞许发展特高压电网,并将特高压纳入国家重大装备方案。
方案多年,特高压培植按下了“加速键”。
特高压“论战”
就在发展特高压得到国务院领导认可后不久,一股反对声音也在萌生。
2005年5月,一份题为《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提交到国务院。提涌现有的500千伏电网上面再搞一个1000千伏级电网,是否必要,是否安全。
3天后,国务院哀求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谈论。一场旷日持久的特高压“论战”由此展开。
2005年6月21-23日,国家发改委在北戴河组织召开了特高压输电技能研讨会。会场摆的论证资料厚达半米,“200多人参加,既有电工专家,也有电力设备专家”。
专家们提出的问题紧张集中于四个方面:输煤输电比较、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和电磁环境影响。
事实上,与500千伏超高压互换输电比较,1000千伏特高压互换输电间隔增加了2-3倍,输电容量提高了4-5倍,输电损耗仅为1/3,走廊宽度仅为1/3,单位造价只需70%。
与±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比较,±800千伏、±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间隔分别增加了2-3倍、5-6倍,输电容量分别提高了2-3倍、4-5倍,输电损耗不到1/2、1/4,单位容量走廊宽度仅为65%、55%,单位造价只需65%、40%。
与输煤比较,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运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央,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
其余,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哀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工程投运到现在,我国已经建成了30个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天下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特大型电网。
会上,大部分人都附和搞特高压,即便一些人提出了须要改进或把稳的问题,但大方向上也都附和搞。国家电网公司呼吁“开展试验示范工程培植的条件已经具备,建议尽快批准试验示范工程”。
2005年9月下旬,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互换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可行性报告顺利通过国家审批。
北戴河会议后,特高压发展未能一帆风顺,一些机构和职员再次提出不同见地。
2005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第二次论证会,并特意约请反对特高压的人来参加。
会议约请了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原电力部副部长陆延昌等老领导,与会专家写了书面见地材料,并都签上了名字。
两次会议过后,反对见地仍旧集中在特高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问题,尤其是对互换特高压技能的运用以及由此涌现的互换同步电网、大电网安全性等方面,还有不同见地。2006年春节后,一些人再次提出,慎重考虑发展特高压技能。
特高压一度成了敏感话题,开始陷入“专家上书-国家电网公司申报请示-政府论证-专家再上书-国家电网公司再申报请示-政府再论证”的“怪圈”。
后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筚路蓝缕》一书中回顾:“由于有着过多的争议,延缓了特高压的培植。”“不要说刘振亚了,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感到身心怠倦。实在辩论不可怕,但只辩论不拍板,这是有问题的。”
2006年11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举办了特高压输电技能国际研讨会。会上,时任国际大电网会议秘书长科瓦尔认为,发展特高压不存在技能可行性问题。对付是否发展特高压技能,当时见地已经比较同等。
但在第一条特高压工程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多,后续多条特高压工程相继建成并安全运行的事实面前,仍旧有人不断质疑。
为此,2014年3月,全国政协组织了一次专题调研。5月15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漫谈会专题研究特高压发展有关重大问题。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就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技能、为什么要构建“三华”同步电网、为什么特高压电网要交直流折衷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申报请示。这次会议对特高压发展有很大的推动浸染,但原来反对的人仍旧坚持反对。
无论如何,全国政协漫谈会、北戴河会议、发改委会议、特高压国际会议,在中国特高压发展史上,都是绕不过的思想论战。
“思想解放”的困境
特高压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难题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
中国电力行业,几十年来已经习气了随着欧美发达国家走,有些人首先思维上就有定式,认为外国人搞不成的中国人也搞不成。
但彷佛无论特高压发展到什么程度,永久也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于是,在特高压发展不同阶段,总会涌现不同声音。早期,有人提出我国不须要特高压,现有电压等级就能知足哀求;之后,又提出特高压核心技能中国人办理不了、关键设备造不出来;工程培植阶段,提出电磁环境问题无法办理;工程投运后,提出设备不可靠、电网不屈安不经济;多条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多年后,又提出不须要特高压互换、只须要特高压直流。辩论层层加码。正如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所说:“如果要抱着旧不雅观点不放,谁也不会发展,我就希望有些人能够早一点醒过来就行。”
2006年元旦前两天,特高压输电技能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能发展方案纲要(2006-2020年)》。但有人仍指出该方案纲要没有说电压等级,没有明确说是特高压。
对此,张国宝回顾:“有人说《纲要》里没有说电压等级是多少,没有指出来特高压。后来我翻了一下,里边是写清楚了的,直流是±800千伏,互换是1000千伏。”“我认为发展特高压还是多数科技事情者的共识。”
为了积极应对,国家电网公司曾多次到国务院申报请示事情,写了多份申报请示材料,解释电网电压等级、规模与安全性没有一定联系。担保电网安全关键是电网的构造和技能手段的前辈性、适用性以及运行管理水平。
为了全面理解特高压发展情形,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组织专家多次赴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实地稽核。2005年,刘振亚在日本稽核期间,乃至专门中途停车徒步上山,听特高压线路噪声。当年日本培植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但一贯降压500千伏运行;特高压试验站三台试验用单相变压器,分别由日立、东芝、三菱制造,一贯带电试运行。在俄罗斯稽核时,看到前苏联期间研发的特高压开关断口多达12个(中国特高压开关断口一样平常是2个),又笨重又粗糙,这也是受当时的技能和材料所限。
通过稽核,国外特高压发展要么是尚处于研究阶段,要么是由于技能或经济的缘故原由,没有商业运行。
“当时看到日本和俄罗斯的特高压都不堪利,我压力很大,但为了国家发展,面对再大的风险,也要把特高压搞成功。”多年往后,刘振亚用了“后怕”两个字来形容这段心途经程。
思想解放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不解放,就不可能推动特高压创新发展。温和解议最好的办法显然是用事实来证明。正如2015年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所说,海内关于特高压的辩论至今没有结束,但是这十几年取得的实际效果证明,纵然有不同见地,特高压这条路武断非走不可。
征服电力“珠穆朗玛峰”
特高压在中国属于“白手起身”。
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组织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校、2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500多家培植单位、几十万人参与了特高压根本研究、技能研发、设备研制、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工程培植和调试运行等事情,占领了310项关键技能,办理了过电压与绝缘合营、电磁环境掌握、特高压交直流稠浊大电网安全掌握等天下级难题。
判断电网是否安全,天下各国都因此仿真打算作为评价依据。中国电科院建成了天下最前辈的电力系统仿真平台,对包括220千伏到1000千伏电网、2258台发电机、35932条线路、11547个节点的超大型特高压交直流稠浊电力系统进行了全景仿真打算,仿照了10万多个故障条件和运行办法,充分验证特高压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2010年,在“三华”电网争议沸点之时,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组织专家、院士到中国电科院调研。中国电科院通过仿真仿照打算和多方案比较,认为“三华”同步电网不是优和劣比选,而是电网发展的一定选择。
特高压设备国产化,须要前辈的试验条件。目前,中国建成了天下上电压等级最高、技能最前辈、功能最完备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并依赖自主创新成功研制了天下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单体变压器、直流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开断能力最强的开关设备等21大类、百余项首台首套特高压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
“不逼上绝路,都不知道创新潜力有多大。”特高压的很多关键设备便是这么逼出来的。晶闸管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的“CPU”,决定了特高压直流的输电能力。当时,有5英寸和6英寸两个方案。多数见地认为,“5英寸晶闸管技能成熟,海内能够生产,而6英寸晶闸管国内外均未生产利用过,靠海内自主研发很困难”“当时,我是坚持采取6英寸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有些同道实在也有畏难感情,担心搞不成。但天下上哪有简大略单,就能实现的国际领先?”刘振亚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表示。
现在来看,6英寸的方案选对了。6英寸晶闸管,将通流能力从5英寸晶闸管的3000安培,提高到6000安培以上。新疆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3324公里,输电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未来,±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间隔可达6000公里、输电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
正是依赖创新精神,中国制订了环球首个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技能标准体系,形成了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从设计到制造、施工、调试、运行、掩护的全套技能标准和规范。中国特高压互换电压成为国际标准。
特高压的成功带动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家当全面升级,实现了我国特高压全面“走出去”。2014年和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先后中标巴西俏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和二期工程,目前两项工程均已建成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2008年路透社曾发文称,中国操持在2020年时建成一个特高压电网,这项操持“出其不虞地抢在那些在升级老电网行动迟缓的西方国家的前头”。
俄罗斯联邦电工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吉哈捷耶夫,在不雅观看中国特高压的成果后两次堕泪。虽然特高压在前苏联起步更早,但终极中国攀登上了天下电力技能的高峰,难免失落落和遗憾。
雾霾“催化剂”
2011年,特高压培植真正驶上“快车道”与一场突如其来的雾霾密不可分。
当时,国家发布报告称,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占全国85%以上,但弃风情形比较严重。2011年,“三北”地区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对应电费丢失约66亿元。
一壁是突如其来的雾霾,一壁是清洁能源严重摧残浪费蹂躏。
但在2011年前后,新的特高压线路批复依然是个未知数。
正是这段韶光,有人提出,只须要发展特高压直流,不须要发展特高压互换,反对培植特高压互换“三华同步电网”。
“互换、直流只是功能浸染不同,就像男人和女人,只是性别不同,没有利害之分。”刘振亚强调。事实上,无论海内还是国际,互换电网都是主体。特高压直流好比万吨巨轮,特高压互换电网好比深水港,发展万吨巨轮就必须培植深水港。如果只发展特高压直流、不发展互换,形成“强直弱交”构造,很随意马虎因互换故障导致直流系统换相失落败,乃至多条直流同时故障,导致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
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操持》提出,力争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逐步提高接管外输电比例。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研究支配加强雾霾管理的常务会议上明确“履行跨区送电项目”。
4月18日,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明确提出,发展远间隔大容量输电技能,开工培植一批特高压输电通道。5月,国家提出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操持12条重点输电通道培植,国家电网公司卖力11项输电工程培植,个中特高压工程8项,2017年12月25日全部投运。
2018年新基建首次涌如今中心经济事情会议上,特高压或许等来了春天。9月3日,国家能源局准备了一个特高压核准操持:12条特高压工程,合计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
可以预见,“一头连着西部清洁能源开拓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雾霾管理”的特高压电网必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非技能成分的“怪圈”
特高压和高铁、5G分别是我国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三大根本家当重大技能创新典范。本世纪初,中国高铁和特高压险些同时起步,2004年国家出台了“四纵四横”高铁方案,后来又方案了“八纵八横”。5G发展更是风起云涌。
但与高铁和5G比较,特高压电网覆盖全国还有相称大的差距。发展了十几年,特高压电网“强直弱交”这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贯悬在头上。
刘振亚认为,有些特高压直流工程利用率低,要么是送端电源培植没跟上,没有那么多电可送,要么是受端特高压互换工程培植没跟上,电网消纳能力不敷,接管不了那么多电力,终极造成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力闲置和摧残浪费蹂躏。如果不发展互换电网,直流送电能力也会受限。
从2009年到现在,华北、华中两大电网依然仅靠着一条特高压互换线路保持着弱联网,就像“大象走钢丝”。无奈之下,国家电网公司当年大规模培植抽水蓄能电站、调相机,提高电网的有功和无功调节能力,也可以视为一种确保安全的“自救”。
特高压发展难,问题到底在哪里?
是技能问题吗?张国宝在书中回顾:“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要建特高压互换线路,想把‘三华’(华东、华中、华北)电网联起来,而有人反对三华电网,该当是技能之争的问题掺进了非技能成分。”
是系统编制问题吗?建国以来,铁道部一贯是最稳定的部委之一,而电力是管理机构变革次数最多的行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部、电监会、能源局等多次变革。1996年底,组建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撤销后,组建了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以及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培植等一批干系电力企业。山头林立,难免会有门户之见。
特高压辩论多年,随着技能问题一个个办理,反对见地末了都会归咎到改革上,这是近20年中国电力行业独占的一个“怪圈”。更有人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借发展特高压加强电网垄断,而发展特高压互换、搞同步电网,便是加强垄断的“罪证”。
事实上,加强电网同步互联是保障大电网安全的有效手段。2012年7月30日和31日,印度连续发生大面积停电,波及超过6亿人。从事件剖析,当时印度电网网架以400千伏为主,尚未形玉成国同步联网,五大区域电网之间联系薄弱,电力供应和事件增援能力严重不敷。
事件发生后,印度加强全国联网和电网统一管理,2013 年建成了765千伏的全国交流同步电网,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此后再未发生大面积停电。
与我国“三华”电网比较,印度电网供电范围是“三华”电网的1.2倍,供电人口数量和密度分别是1.7倍和1.3倍。印度早在八年前就实现了全国交流联网,而我国“三华”电网培植仍在反复争议中。
2018年9月,由南方电网公司专家牵头组织了一份《我国未来电网格局研究(2020年)咨询见地》报告。有业内人士剖析称:“报告中说‘特高压互换一样平常不作为输电工程利用’‘不建议培植特高压互换同步电网’。为何会得出特高压互换既不适宜输电也不适宜联网的结论?背后的缘由,颇耐人寻味。”
由于系统编制缘故原由,技能彷佛也会有门户之争。来看一组数据: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建成了4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有3条采取5英寸晶闸管,输电容量都是500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640万千瓦、第二条720万千瓦、后来又提高到800万千瓦、再到1000万千瓦。同样是±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能力相差了一倍。
未来,特高压路在何方?新时期又将授予特高压什么样的历史义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理性思考。
碳中和“风口”
是一种巧合,也或是一种注定。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样平常性辩论上宣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迅速引发环球热议。就在同一天,环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互助组织举办破解景象环境危急国际论坛,正式发布《破抒难机》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成果。半年之后的2021年3月18日,互助组织又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中国能源电力发展方案和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中国特高压发展的成功,已经为构建环球能源互联网铺平了道路。环球能源互联网因此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在环球范围配置能源、推动履行“两个替代”(能源开拓履行清洁替代、能源利用履行电能替代)的平台,因此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终极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央、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当代能源体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中国特高压技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至关主要,环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环球原谅性增长的关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到者、美国能源部原部长朱棣文认为,中国寻衅美国创新领导地位并快速发展的干系领域就包括特高压交、直流输电。
“如果没有宽带技能,天下能成为‘地球村落’吗?”刘振亚曾这样比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清洁发展,实现清洁发展就要大规模开拓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变为电力运送就离不开特高压。如果没有特高压技能,环球能源互联网是想都不敢想,现在这是实实在在可操作的。”
随着时期发展,特高压不仅是新的输电技能,更是新的资源配置平台、新的低碳发展道路。肩负着能源转型和永续供给、清洁低碳和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和民族复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培植等多重担务。
回顾过去,特高压推动了我国电力革命,实现了能源电力发展办法的重大转变。立足现在,我国特高压电网全面培植,积极推动天下能源电力变革转型。展望未来,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加快构建我国和环球能源互联网,促进“三网”(能源、交通、信息)领悟发展,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浸染。
本文来自【公民日报中心厨房-能言善道事情室】,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及传播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