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成员的华人包括李飞飞、刘镇钦、范钦强、俞久平、曾亮、张捷;邓中翰当选外籍院士。须要把稳的是,李飞飞教授是美国籍,而邓中翰博士是中国国籍,因此是“外籍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工程院成立于1964年12月,是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美国四大国家学术院之一,也是天下上较有影响的工程院之一。
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师得到的最高专业名誉之一。

据 NAE 网站先容,美国工程院院士旨在付与那些“为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诲做出精彩贡献的人,包括“在适当情形下对工程文献作出重大贡献”以及“致力于新技能和新技能领域的开拓,在传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先驱人物。
作为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大家、首席科学家,邓中翰被付与”外籍院士”的情由是:
为研制天下上第一台 CMOS 单芯片网络摄像机和中国监控视音频编码(SVAC)国家视频标准做出贡献。
邓中翰其人
1999 年,25 位硅谷华人受邀来到天安门,参与了建国 50 周年大阅兵,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复兴微电子邓中翰就在个中。在接管采访时,邓中翰感慨:“我在硅谷做了那么多晶片,却没有一枚属于中国。”
邓中翰是中国芯片行业的主要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1992 年,邓中翰从中国科学技能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选修电子工程专业,经由几年苦读,他同时得到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硕士、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多年来,首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毕业生。
邓中翰毕业后进入了 IBM,期间申请了多项专利,还得到了“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邓中翰离开 IBM 到了硅谷创业,成立了集成电路公司 PIXIM,INC.,市值最高达到了一亿五千万美元。
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意识到了“缺芯”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力发展芯片行业,1999 年,邓中翰、杨晓东等一批留美博士受邀返国,启动并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由信息家当部、财政部、北京市政府直接领导。
同年,邓中翰在中关村落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紧张股东为信息家当部,中星微的主营业务是多媒体芯片,紧张运用在 PC、安防、移动设备的摄像头上。
2001 年,中星微研发出了“星光一号”芯片,这是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MOS 数码图像处理芯片;
2002年4月,“星光一号”的升级产品“星光二号”通过测试,这款产品也打向了国际市场,发卖至欧、美、日等16个国家和地区,微软、索尼等都是其客户;
2003 年,中星微芯片的环球市场份额曾达到 60%,2005 年,中星微上岸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中星微的成功当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对付这一点邓中翰也从不否认,比如中星微得到了财政部历史上的第一笔 1000 万元风险资投资,并在其上市之后增值 22 倍退出。
伴随着中星微的进步,邓中翰的学术造诣与 Title 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青联副主席、人大代表、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中翰也被外界称为“中国芯片之父”,中国无“芯”历史的闭幕者。
这次邓中翰入选外籍院士的学术造诣,是开拓了天下上第一台 CMOS 单芯片网络摄像头和中国的监视视频和音频编码(SVAC)国家视频标准。
第一项,2007 年,中星微推出为网络摄像头处理芯片VC0336,紧张运用于外挂式网络摄像头和嵌入式条记本摄像头,能够供应 60fps 的 VGA 分辨率视频,30fps 的 130 万像素视频和 20fps 的 200 万像素视频。
第二项,SVAC (《安全戒备视频安全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能哀求》)是 2010 年由中星微电子和国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牵头成立制订的行业标准。这也是国际上首个专门针对视频安全视音频编解码领域的技能标准,2011 年 5 月 1 日,SVAC 标准被宣告正式履行。
和很多创业者不同的是,邓中翰身上的学者气息还是等浓一些,中星微如今也更多地在承担一些安防、标准制订等 to G 方向的业务,中星微也在 2015 年完成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
对此邓中翰接管采访时表示,他和公司紧张的精力仍旧在做研发上:“政府希望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把星光中国芯工程做大做强,就不是指望我们短期之内赚多少钱。”
由于国际形势的紧张,中国芯片行业“卡脖子”的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硅谷归国的邓中翰对此表示,对芯片这种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建议利用“硅谷模式”,由国家大基金和家当化基金对新兴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进行风险投资,通过帮助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等成本市场融资上市,实现对自主人工智能芯片家当的造就和扶持。
这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紧张、我国有些领域面临“卡脖子”威胁的情形下尤为紧迫和必要。
中美怎么选院士?
美国的院士系统和中国有着很大不同,正如上文所说,美国工程院、科学院等最早都是由科学家们发起的组织,而中国科学院为正部级国务院直属奇迹单位。
科学网曾经就中美院士选拔的问题采访过哈佛大学终生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何毓琦。他先容,美国院士选拔的候选人,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评比过程全部保密,理论上候选人不应该知道自己被提名;
而中国选拔院士过程中,候选名单、每一轮的选拔过程,都会在媒体等公开平台进行公示,院士选举有机构和"大众年夜众的参与。
相同的是,当选院士是科学家或工程师所能得到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生名誉。
何毓琦先容,在中国,院士有官方副部级报酬,是"大众年夜世人物,院士不退休。但在美国院士身份虽然是一种明确的个人名誉,但机构一样平常不会公开声称自己拥有多少院士,个人常日也不会将院士头衔列在自己的名片或信笺上。
不过须要把稳的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外籍院士是稍有差别的。美国的院士为“Member”, 有投票权,而外籍院士为“Foreign Associate”, 没有投票权,而美国的院士选拔和投票都在内部完成,因此投票可以算是美国院士们的“日常事情”。
其余,如果外籍院士加入美国国籍,可以保留“外籍院士”的身份,但要想成为美国国籍的院士,须要重新参加选拔过程。
这点和中国略有不同。
虽然中国干系政谋划定,对中国科学技能奇迹做出主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干系学者、专家,可被推举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中国的外籍院士和美国一样,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举权;不享有选举权和当选举权。
但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责任、权利及有关报酬。
迄今为止,美国国家工程院已有 20 名中国籍院士。
2016 年 2 月 8 日,江雷教授因在超疏水性和亲水性涂层方面的贡献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卢柯、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台湾地球科学家李罗权(Lee, Lou-Chuang)当选外籍院士;
201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央研究员曲久辉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作为中国芯片行业的领路人之一,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也只是邓中翰博士浩瀚头衔中的一个,中国的半导体、芯片行业比较国际一流仍有差距,还须要更多邓中翰博士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