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过被“卡脖子”的困境,才会真正重视芯片半导体家当链的发展,由于这也不是单单一个光刻机的事情,而是全体百口当链的国产化!
我们要做的是改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不雅观念。
正如华为的情形一样,芯片由于技能和设备限定,而被迫断供,于是就有网友会问,难道我们就不能限定,卡对方的脖子吗?
答案是有的,那便是我们的稀土!
众所周知,中国的稀土储量是天下上最丰富的,霸占天下稀土市场约98%的份额。而且也是稀土出口大国,不少半导体材料都会用到稀土,不过稀土虽然罕有,但是我们并非是垄断的资源,此前我们还向缅甸入口过稀土。
实际上,越南、巴西、俄罗斯等地的稀土资源也并不少,因此稀土资源并没有办法有效的反制。
比较之下,有一种比稀土还要宝贵稀少的芯片原材料,开始走进大众的视线,那便是金属镓!
稀土资源已经算少得了,全天下只有1.2亿吨,金属镓呢?只有27.93万吨,中国的储量则占了68。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环球金属镓的总产量为300吨,海内产量高达290吨,霸占了环球96%的产量份额,其他地方的产量还不及中国的零头。
对付金属镓来说,我们可以说是拥有绝对的上风。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即便是我们对付镓有着定价权,但是却卖不了高价,或者说是不敢涨价!
要知道金属镓比稀土更加宝贵,而且在工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特殊便是是半导体材料以及通信卫星等领域,都有这比较大的需求。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代表之一,氮化镓具有有高功率、高抗辐射、高效、高频几大突出的特点。
在制造的芯片质量上,也有着更高的电子饱和迁移速率。
可以说,我们如果断了金属镓的供应,无疑会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一场“大地震”。
那么为何我们不涨价呢?
缘故原由在于,芯片半导体本身便是全体家当链共同互助的,如今的环球芯片荒,正是由于各方面的缘故原由导致芯片本钱上升,产量低落。
而我们每年光是芯片入口额就达到3800亿美元(相称于2.4万亿公民币),如果芯片由于我们自己把金属镓的价格提高涨价,反过来却须要我们自己来买单,那不是得不偿失落。
不仅如此,随着当代金属回收利用技能的提升,已经默默有了“再生镓”的生产,不少国家选择利用价格相比拟较实惠的再生镓,而且还能促进内循环。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并没有这种必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来限定金属镓的出口,毕竟这并非长久之计,反而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想一想美国由于芯片限定,导致至少1700亿美元的丢失,便是前车之鉴。
总的来说,我们的国产半导体家当链正在完善,从芯片原材料,到EDA软件,再到光刻机、刻蚀机等等,都已经有所进展和打破。
我们提出的2025年之前将芯片自给率上涨至70%的发展目标,实际上也奠定了一个根本和设定了一个期限。
那便是5~10年韶光,我们能够在国产芯片上取得打破性的进展,等到那个时候,也就没必要靠涨价这种手段了,正如张绍忠所说:往后就不用再出口了,自己留着用吧,由于中国不须要了,到那个时候中国满大街都是芯片。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