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 »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雨夜梧桐 2025-01-05 04:33:0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海报创作者:刘语欣

“明珠共潮”系列第四场,建投书局约请到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台湾研究中央实行主任严泉,以“台北”为都邑样本,他将带领我们从历史的渊源出发,深入阐发这座大陆移民城市的发展轨迹,探寻其在明清期间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中承载的丰富历史影象。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通讯

随着时期的推移,台北在文化培植方面逐渐崛起,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浪潮为这座城市授予了独特的秘闻。
我们将聚焦于此,深入磋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探寻未来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建投读书会·明珠共潮|严泉:台北穿越——中华文化之美绽放_台北_台湾 通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50

大家下午好!
读书会系列中的六个城市,实在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另一个面向。
由于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传统标志是长城、黄河,一样平常认为我们是一个要地本地型的文化。
但是这六个城市就像六颗明珠镶嵌在我国东部海岸,展示的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壁,便是海洋文明,个中台北无疑是个中的代表性城市。

弁言

在这六个城市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广州和泉州,作为海港城市实在已经有上千年对外开放,后面这几个城市基本上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从这里出发,开始面向未知的海洋天下。
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从这六个城市,特殊是从广州、泉州开始出发。

如果对这个六个城市的文化有一些理解,就能领悟为什么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能迅速发展起来,中国人同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与开拓精神。
只不过我们过去可能这一壁展示得不太多,我本日讲台北,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来展示这种文化特色的。

一、大陆移民城市:台北历史与文化特色

从台北的历史来看,它是一个非常范例的祖国大陆移民城市。
虽然大陆先民很早就来到台湾,但是它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实际上要到明清时期。
而且台湾又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大陆移民在这里生活是很艰辛的,一样平常只能选择在沿海地区的盆地。
台北所在的台湾北部具有这样一个地理特点。
此外,台北可以说又是临海的,它西边有一条淡水河,一贯流入台湾海峡,过去淡水河的航运也是非常生动的。

我们本日说的台北有两个观点,一个观点便是作为行政区划的台北市,包括刚才舆图显示的有12个行政区,人口200多万,大致上相称于我们大陆的一个中等地级市。
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广义上的台北都邑圈,包括北部的新北、基隆、桃园、新竹等城市,这个规模就比较大了,它占到台湾省56.7%的经济总量,人口大约700多万,为全省人口的30%旁边。

(⼀)历史渊源:大陆移民城市

坦率地讲,台湾的紧张城市都是大陆移民城市。
虽然台湾本地学者常常说他们有四大族群,而真正意义上的台湾本地的原住民,我们叫高山族,占到总人口的3%都不到,97%都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

梳理过去的历史,从大陆过来有三波移民潮。
个中第一波移民潮,也便是我们本日说的本省人,包括岛内客家人,紧张都是福建泉州、漳州这些地方的移民。
特殊是在18世纪中期,我们前面讲了那一段期间,出海还是蛮多的,台湾相对离大陆比较近,成为很多人首选的地方。

讲到这一期间的台湾的发展,有两个人物是非常主要的。
一位是钦差大臣沈葆桢。
他是林则徐的半子,在他做钦差大臣巡视台湾的时候,完成了台北府城的构筑,本日保留的承恩门,便是那时候兴建的。
在台北的老城区,与其他中国城市的老城区一样,一样平常都建有孔庙、城隍庙,还有一些玄门、佛教的宗教场所。

台北府城的主城门“承恩门”,拍照师:Yu tptw

第二个很有名的人物,叫刘铭传,是台湾的首任巡抚。
清政府在1886年把台湾设为行省,充分表明了对台湾的重视。
台湾当时经由当代化的培植,与内地的培植比较较,当代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拥有铁路和电灯的近代城市,在全国均是名列前茅。
后来很不幸,甲午战役清政府败北,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一贯到半个世纪后日本败北,台湾胜利光复,从此台北市成为省辖市,从属于台湾省政府。

第二波移民是从1949年开始的,国民党当局撤退到台湾,大约有将近200万大陆军民迁徙到台湾,这些人到了台湾之后,我们一样平常称呼他们是外省人,或者叫眷村落⼀代,为什么呢?由于他们基本上集中居住在政府培植的小区,称为眷村落。
很多人是住在台北的眷村落,当然高雄等地也有不少眷村落,这些大陆过来的军公教职员,包括他们的家属为数不少。

讲到这一段历史,实在我蛮推举《台北人》这本书,这本书是白先勇师长西席写的,白先勇是白崇禧的儿子,在我们全体华人中文领域里面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艺术家。
《台北人》实在写的是十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从全国各地来台大陆移民的故事。
第一章写的便是一位从百乐门出来的上海歌女,虽然是从百乐门出来的,但是我们创造她具有上海当代女性独立性的特点,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台北,只管有很多的生活变故,她但总能够很独立地生活下来,而且保留个人生活办法,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台北人》,作者: 白先勇,广西师大出版社/ 空想国 / 2015-1

第三波移民潮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
讲这段历史,实际上便是与战后台湾地区的当代化进程有关,包括工业化与城市化。

由于城乡差距带来的就业机会不均,浩瀚中南部民众北上求学、事情,在台北长期定居,形成新一波移民潮,台北市人口从迅速发展至1967年的100万以上,也让其人口族群构造,产生与台湾其他都邑完备不同的现实状况。
罗大佑《鹿港小镇》就有句歌词叫做“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不是霓虹灯”,反响当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外地移民的焦灼心态。
由于越小的地方人际关系越大略,到了大城市,那你肯定会有很多想不到的情形的发生。

(二)文化底色:中华文化城市

第二个问题是台北的文化底色,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的魅力城市。
讲到这一点,不少朋友会提到当代台湾一位有名的作家王鼎钧师长西席,他被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代表性著作是个人回顾录四部曲。
1949年后来台初期一个小人物的经历,却很好地折射出大时期的特色。
比方说他的一些名言,“故乡是一个人童年的摇篮,壮年的扑满,晚年的古玩。

王鼎钧照

我一开始读到这句话,有个词我就不知道,扑满是什么?后来去查了,原来这是过去在大陆比较盛行的用语,在台湾还保留了下来。
扑满便是一个类似像储钱罐的物品,本日常见的是小孩子存零钱的储蓄罐。
他讲这句话是对故乡高度的评价。
人到了中年想连续前行,故乡可以源源不断为你供应力量。
到了晚年,故乡的美好成为你心中像古玩一样的宝贵影象。
包括鼎公说的“人生涯着,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往后不要悔”,都是蛮有哲学意蕴的。

文化是深入到人们血液里面的,比方说普通话可以叫中文、汉语、国语、华语,但是它实质上都是中国字,这个是改变不了的。
现在台湾社会日常利用的是繁体字,比方说“親”是要相见的,由于繁体字的亲右边有见面的见。
“愛”是要有心的,中间繁体字那个心,我们现在把它简化了。
“廟”是要常常拜拜的,这个繁体字庙里面有一个“朝”,便是朝拜的朝。
“進”里面有个“佳”字,意味人越走越佳。
有研究笔墨的朋友就说,中华传统文化就藏在汉字密码中,须要我们细细地品味。
当然故意思的是在台湾也有简体字,比方说台北车站的标识,大家把稳到它用的是简体字,但是总的来说台湾社会还是以利用繁体字为主。

台北车站,拍照师:Alexwikix

2016年之后,民进党当局大力实行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如岛内现行课纲紧张有三大问题,分别是“去古文化的语文教诲”、“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诲”、“辞官方语文的双语教诲”,无疑是对中华文化教诲的巨大寻衅。
不过,血浓于水,中华文化基因已经深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台北人的文化生理和行为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难以改变的。

(三)时期发展:国际化与当代化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当下中国台北已连续多年景为环球最佳生活和事情的城市。
外籍员工尤其是对当地高质量的生活非常满意,在这个方面,有调查表明,中国台北排天下第三位,仅次于瑞士的楚格(第一名)和日本的东京(第二名)。
台北的当代化程度非常高,城市捷运(地铁)很早就兴建了。
它的半导体家当,便是我们讲的芯片家当,也是领先环球的。

在日常文化生活的方面,打卡的地方像故宫博物院、101大楼、士林夜市,这些地方都是一个热门的景点,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达到了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了100亿美元。
我们在台湾参访的时候,常常台湾朋友讲到一个词叫庶民生活,一开始我们彷佛不是太习气。
正如豆瓣网有文章所说,这是一个庶民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崇高者,也没有卑下者,大家都各自低调,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有活得精彩的,也有活得困难的,一样的谦和,一样的彬彬有礼。
在这个社会里,你尽可以看到人生百态,也会看到人伦惨剧,但全体社会却相对平和,没有那么多的戾气。
这种谦和与沉着的背后,却是一种自傲,一种对付自身的自傲,对付这个社会的自傲,也透露了他们对付生活的热爱。
我个人的理解还是传统文化跟当代生活有机地结合比较好,使得大家心态各方面都比较沉着。

作为当代化社会的标志,每每我们用高楼大厦的高度来衡量,以是101大楼是台北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101大楼的地面,有一组玻璃砖墙组成的雕塑,每一个琉璃砖上都刻着四个名字,一共是一万多人,这些人便是大楼的培植者。
这样做既表示出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一种任务感的表示,无疑也是与国际建筑业文化接轨的。

台北101伙伴玻璃幕墙,拍照师:Outlookxp

二、历史影象:城市地名与国家地理

台北的城市地名与国家地理,更能表示它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的城市。
龙应台女士曾经讲过,在台北就像生活在一张大中国舆图上,按照舆图你能找到你的目标。
路名的设计,实在便是和我们上海很像,而且很故意思的是做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便是来自上海。
他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参考了上海地名的命名办法,便是按照中国舆图的方位来命名,当然更为系统化。
比方说,湖南、四川、湖北,总的来说在我们的舆图的中间,以是这些地名一样平常都是命名台北的中部街道。
你往南面去看,就能找到我们华南地区的一些省份与城市名称的街道。
往西边那便是青海、西藏、云贵这些地方,北边是东三省,以是这个是非常有规律的。

据历史学家戚嘉林师长西席考证,1945年10月22日,为去除日本殖民地化的恶劣影响,当时的国民政府下达对台北街道进行名称改正的命令,11月17日颁布《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确定四项命名原则: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中华路、信义路、和平路等;宣扬孙中山师长西席提出的三民主义,如民权路、民族路、民生路等;思念伟大人物,如中山路和纪念郑成功的延平路等;适宜当地地理或习气,且具故意义。
其实在台湾南部的高雄市,齐心专心路、二圣路、三多路、四维路等。
这些街道也是抗降服利后命名,都取典于中华传统文化,朗朗上口,蕴含深厚文化秘闻,成为高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以是从地名上看,它就充分表示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关乎中华民族的集体影象和文化认同,影响深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在也没必要悲观,虽然现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但是这些东西它都存在的。
有时候我们跟台湾年轻朋友互换,他们到了大陆之后就创造,怎么“台语”跟闽南话差不多,当然是闽南话传到台湾,然后形成了所谓台湾本地的方言,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中国大陆的。

三、文化之美:地标建筑与传承创新

在台北市,浩瀚代表性建筑,从设计开始,都浸润着中华文化的聪慧和文明。
第一个标志性建筑便是有名的台北101大楼,位于台北市信义区金融贸易区中央,开工于1998年,落成于2004年。
大楼高508米,共101层,是当时中国首座超500米的摩天算夜楼。
有资料显示,台北101大楼以数字8作为设计单元,每8层楼为一个构造单元。
在中国字的读音中,“发”与“八”谐音,设计师李祖源师长西席以中国人的吉祥数字“八”作为设计单位,将大楼像宝塔一样分成八个层段,每个层段由八层楼组成,每一段都形似中国传统的斗柜,斗柜是保存贵重物品的地方。
员工在这里事情,会产生一种令人倾慕的自满感,心情自然十分愉悦。
当然,101大楼也是高科技的充分表示,大家知道台湾是地震多发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地方培植这么高的楼,实际上是很能表示当地的培植科技与水平的。

台北101大厦,来源:pexels

大楼的每一个层段都设计了一个龙头,中国人视龙为祥瑞之物,龙头则有祛邪、避灾、祈福的浸染,101大楼上的龙头不仅有装饰浸染,更是一种守卫建筑物的镇楼神器。
举头仰望可以看到,在大楼的第27层,每个方向都加入了一个外圆内方的设计,这是中国古泉币的造型,这种设计用于金融机构十分贴切,由于是商业大厦,终归是希望能够招财纳宝、财源广进的。
其余大家把稳到大楼的每个角落都设计了祥云图案,祥云文化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由于祥云是一种吉祥的图腾,于是人们常把它用在衣服、器物和家具上,许多木构造的古宅,也有木雕、石雕的祥云图案。
设计师将祥云图案用在101大楼上,表达的是中国人吉祥快意的祈福。

第二个标志性建筑是孙中山纪念馆,它是著名建筑师王大闳的作品。
本体建筑为唐朝宫殿式风格,领悟了传统与当代了建筑元素,也是台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这种奇特的屋顶造型可追溯至唐宋期间。
有专业人士剖析指出,王大闳在借鉴传统建筑的同时,也授予了不同的新意:他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屋脊,奥妙的将屋顶形成三度曲面,从造型上看,全体建筑靠近完美。
他以线条取代块面,看重柱子、门窗、屋檐的线条美感,色调朴实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宁静致远的气质,全体建筑散发着一种东方古典的蕴藉美。

第三个标志性建筑便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我们一样平常去台北,那肯定是必须要打卡的地方。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仿造北京故宫的一个建筑群,收藏有将近70万件文物,包括绘画、陶瓷、书法、玉器等各种艺术品。
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

例如,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中国绘画的顶峰之作。
这幅画作是中国绘画的顶峰之作,描述了北宋期间的社会景象。
绘画博识,人物浩瀚,细节丰富。
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东坡肉石、翠玉白菜,也是故宫的镇馆之宝。
还有青铜礼器、宋代的定窑白瓷婴儿枕,由于大家知道瓷器是很难保留的,宋代的瓷器不是青花瓷,而是白瓷,白瓷本身就很宝贵。
像这种制作非常精良的白瓷文物,在本日也是非常罕见的,上千年的瓷器能够保留是非常不随意马虎的,而且大家想想看,这些文物都经由抗战期间的颠沛流离,基本上没有破坏,也是一个传奇。

肉形石,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翠玉白菜,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知道本日的博物馆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
对来到台北故宫的年轻人来讲,无论你是哪个国家,故宫都会供应了一个主要的学习资源,可以让他们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此外,故宫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的不雅观众,扩大了文化教诲的影响力。
以是说台北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
它向天下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引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味道台北:文化元素与市民饮食

本日我们在上海常见的永和豆浆,最早的门店是台北市中正桥头的天下豆浆大王(原名东海早点店)、四海豆浆两家店,由于名气太大,台北民众都管它们叫永和豆浆。
店铺创始人是两位来台的退伍老兵,他俩出于对大陆家乡早点的思念,将老家的手工油条与豆浆,加上台湾独创的喷鼻香酥烧饼,常年摆摊制售,成为全台湾特色早点之一。

如今非常盛行的凤梨酥,也是源自于中国大陆,听说在三国时期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的时候,订婚礼饼共六种口味,代表六礼,个中一种是凤梨饼。
但喜饼太大,未便利个人享用,台湾商家发挥商业头脑,便研发出一种如火柴盒大小的凤梨饼,称之为凤梨酥,因此流传开来。
凤梨以闽南语发音近似“旺来”,象征茂盛好运来的意思,深受台湾民众喜好,成为赠送朋友的“伴手礼”。

凤梨酥,拍照师:Mk2010

台北夜市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最开始紧张是卖小吃的流动商贩,他们聚拢在人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庙会和商场处,由于买卖越来越好,周边的住户也加入进来。
如今已在大陆盛行的珍珠奶茶、水果冰沙、烧仙草、卤肉饭、喷鼻香酥鸡排、红烧牛肉面,都是经由台湾夜市摊贩老板不断改良而成的结晶。

看似不起眼的夜市的日常管理,不少细节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宁夏夜市的商贩成立了“宁夏夜市不雅观光协会”,夜市中的每家摊商都安装了油脂扣留器和静电式除油烟机,协会每周请专业清洁公司来抽取污水,定期将食品原材料送到干系部门考验以保障食品安全,叫卖时禁止利用麦克风和音箱以免扰民,当晚上商场散去,第二天上午人们再途经这里时,车水马龙,已经不见垃圾和油渍。

这张在夜市和商业区常见的“神明”警示牌也很有文化特色,意思是“请你不要丢垃圾,神明正在看,请勿乱丢垃圾”。
这个神明是谁呢?便是我们关二爷,关公。
传统文化的元素我们平时不会多说,大家可能以为习以为常,但是把最熟习的传统人物领悟进管理规定里面,这样的话对市民朋友来说就有一种比较熟习的觉得,由于这些人物大家都知道,同时也是一个警示或者启迪,以是从一个很大略的管理视角也能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力量。

五、双城记:沪台文化互换及展望

关于沪台互换的“双城记”,各位朋友知道上海与台北有双城论坛,迄今已有十几年了,在当下两岸关系风云变革的情形下,坚持下来是很不随意马虎的。
文化互换是双城论坛非常主要的内容,包括文化家当的互换与互助。
文化家当一样平常是环绕一个很详细的家当展开互助,这样的话,两地很多的事情就可以持续地推进下去,由于这里面有商业利益、个人情怀,当然还有文化理念。

可以大略的比较一下上海和台北之间的文创家当。
一是家当发展理念不同。
台湾对文创家当的理解更靠近《英国创意家当路径文件》的原始定义,更加突出文创家傍边内容创意产品在全体家当链中的核心地位,是根植于生活品质的“创意为王、内容为王”的家当发展理念。
而上海对文创家当的定义则从功能描述入手,比较侧重于文创家当的家当领悟功能、构造优化功能和文化需求导向功能,是经济增长导向下“家当为王”的发展理念。
二是家当化程度不同。
台湾文创家当盈利模式的光鲜特色是市场导向的百口当链模式。
从消费者角度反向核阅文化创意,采取内容文本、形式表现、包装宣扬、渠道营销等集成方法,鼓励文创产品在不同家当内的跨界生产与深度营销,通过塑造百口当链实现内容代价的最大化。
其产品一样平常都比较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与此干系的延伸做事也层出不穷。
目前上海文创家当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盈利模式,缺少百口当链意识和对创意源头的保护机制。

一样平常认为,沪台两地文化和文化家当的机构和企业,须要采纳详细方法,整合两岸的资源、创意、资金、人才、市场等,推动两岸文化互助进入本色性的阶段,实现两地文化家当的对接,把两地文化家当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但是个人认为,今后两地文化家当的发展目标该当是建立文化共同市场。
大陆有广阔而需求兴旺的文化消费市场,近年来台湾企业投资大陆的电影、音乐与娱乐、艺术品收藏与贸易、婚纱影楼、图书版权贸易、广告策划等家当,不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为两地文化交往供应了主要通道,为形成统一的文化共同市场,更好地保障文化家当投资者和文化市场消费者的合法权柄奠定了根本。

台北孔庙,拍照师:Daniel P. C. Shen

嘉定孔庙,来源:中国孔庙数字馆

我们常常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对两岸同胞来说,也可以形成我们两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文化领域的互助与互换,正是两岸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对付沪台城市文化互换的前景,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乐不雅观的,由于文化传承征象,平常大家觉得不到,但是一旦我们在一起交往互换,过了一段韶光之后,大家会创造共同措辞很多,以是文化的力量还是无穷无尽的,它从来未曾远去。

——————————

文稿整理人:刘语欣

标签:

相关文章

CMS仿B站,打造国产视频平台的全新范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视频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各大平台争相推出各种创新...

通讯 2025-01-06 阅读0 评论0

CMS元宇宙,数字时代的未来蓝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三维的、沉浸式的网络世界,它将改变...

通讯 2025-01-06 阅读0 评论0

CMS制冷剂,绿色环保的未来制冷新选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型制冷剂逐渐成为制冷行业的热点。CMS制冷剂作为一款新型的环保制冷剂,凭借其优异...

通讯 2025-01-0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