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周三(6月23日)最新宣布,中国电子信息家当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表示,我国14nm和28nm工艺的芯片实现量产,意味着中国国产芯片发展迎来黄金期间。
此前,芯片行业预判,28nm和14nm工艺的芯片将分别有望在2021年和2022年实现量产,并且28nm工艺的芯片生产线将会成为我国实现芯片全自产主要动身标识。
温晓君赞许了这个说法,并认为中国不一味追求高技能,用成熟的工艺去知足普遍的芯片需求,更加重视芯片的设计和在原有的工艺技能上进行升级。就28nm芯片而言,目前环球都节制了非常成熟工艺技能,产能乃至有点过剩,而10nm以下工艺短韶光内还很难占领得了。那么,处于中间的14nm工艺就被大量采取去制造中高端芯片。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环球半导体发卖额高达2000亿美元,个中,采取14nm工艺制造的芯片占总量的65%,这就可以看出14nm工艺芯片需求最为紧俏。
我国芯片企业在14nm工艺芯片制造领域上也是有很好的成绩。有指,国产芯片巨子中芯国际的28nm、14nm和12nm工艺的芯片已经投入量产,并且该司的14nm芯片生产的良品率已经达到环球芯片龙头企业台积电90%至95%的水平。
这意味着,中芯国际14nm的代工业务得到提升,产能更高,生产本钱更低,大大提高了中芯国际在芯片代工领域的地位,或能在今年给该司带来更多的营收。
不过,温晓君表示,虽然我国14nm制造工艺技能发展得很“茂盛”,但是要想完备赶超这个领域的高水平企业,则须要连续投入更多的韶光、资金和人力等资源。
文 | 张建琳 题 | 林嘉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