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所长
没想到,芯片家当的争夺,英国也来掺和了。
环球网11月17日,据路透社、美国“政治新闻网”等多家外媒宣布,当地韶光16日,英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哀求中企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出售被其收购的英国纽波特晶圆厂至少86%的股份。

有趣的是,前两天刚有媒体宣布,G20峰会上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两次谢绝将中国称为“威胁”,并暗示故意与中国加强对话。
这下“打脸”来得实在有些太快。
我们只能说,英海内部现在是够混乱的,毕竟连特拉斯都能一度坐上英国首相的位置。
而在上周德国刚刚叫停赛微电子的半导体收购案后,英国的这一举动更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先来聊聊这次被英国盯上的“晦气蛋”——闻泰科技。
股民朋友们该当对闻泰科技不会陌生,在A股的半导体企业中,闻泰科技算是一家比较范例的“乌鸡变凤凰”企业。
闻泰科技创立初期,主营业务是手机的设计以及代工,差不多便是不做设计的富士康,技能含量不算很高,紧张便是赚一个辛劳钱。
对闻泰科技来说,关键的迁移转变点就在于2019年成功收购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即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奇迹部,恩智浦是欧洲半导体三巨子之一,与意法半导体及英飞凌齐名。
安世半导体拥有独立的晶圆制造和封测厂,可自主完成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全环节。
而作为欧洲老牌半导体巨子的一部分,安世半导体在当时已积累了60多年的半导体研发及制造履历。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细分领域,安世半导体都位列环球前三。
2018年,安世半导体的营收已达104.31亿,实现净利润16.2亿,是当时的闻泰科技净利润的26倍。
对付履历匮乏的中国芯片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非常有代价的收购。
收购完成前的闻泰科技,在A股市场的市值在200亿元旁边,而收购安世半导体之后,闻泰科技的市值顶峰一度靠近2000亿元,翻了近十倍。
来源:雪球
如今,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仍旧稳中有进,利用海内的广阔市场将安世半导体越做越大。
根据公司10月末公布的财报,前三季度安世半导体实现营收119.48亿元,同比增长17.44%,实现归母净利润27.36亿元,同比增长34.80%。
在半导体行业整体表现不佳的大环境下,安世半导体仍旧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很多朋友可能会奇怪,安世半导体这样的优质资产,为何当时能被我国的企业成功拿下?
这就要追溯到更早的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为了通过反垄断审查,恩智浦就将安世半导体剥离了出来,而闻泰科技在这个主要窗口期捉住了机会。
在成功收购安世之后,闻泰科技一起高歌年夜进,2021年又拿下了欧菲光曾经最值钱的资产——广州德尔塔,全面进军光学模组业务。
同样是在2021年,安世半导体则瞄准了英国的最大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NWF),以扩展芯片产能。
这家NWF,便是我们开头说到的被英国政府哀求出售的资产。
在爆出后,彷佛网上有部分朋友对事宜内容的理解涌现了偏差。
须要把稳的是,英国政府并非哀求闻泰科技出售安世半导体,而哀求安世半导体出售NWF的股权。
以是,对付闻泰科技来说,这一事宜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安世半导体才是核心资产。
与此同时,闻泰科技也很快揭橥了官方的声明公告。
从公告内容中我们可以创造,实在这笔交易早在2021年7月已经签署了协议,8月已收到了英国方面的关照书,合法完成了收购。
而英国是在2022年又翻起了旧账,动用新的法律来追溯审查,并以“国家安全”为由来干涉这笔交易。
英国这一波操作,实在有些搞笑。
翻看闻泰科技此前的公告,我们可以创造,这家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当时已经处于亏钱状态了。
2020年NWF的净资产和净利润都已经是负数了,这笔收购乃至可以说是救公司于水火之中,为双方实现了双赢。
而根据闻泰最新的公告,今年前三季度,NWF仍旧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净亏损约0.35亿公民币。
事实上,英国的芯片制造业非常薄弱,原来的英国芯片龙头Inmos被意法半导体收购,而大家熟习的ARM则专注于芯片设计领域,于是NWF竟然成了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可以看出,英国根本就不重视芯片制造业,大部分单子基本都直接交给外洋的代工厂,这也导致了NWF陷入了亏损。
因此,以“国家安全”来干涉这笔交易,真的很难站住脚。
至于背后的真正缘故原由,相信大家也都累了,说来说去还是那些事。
有趣的是,就在上周安世半导体刚刚成功收购了荷兰半导体公司Nowi。
这么一比拟,显然,不是所有国家都那么“矫情”。
而这件事让我们须要重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被拉入半导体家当的争夺之中,不论是主动或是被动。
上周德国刚刚叫停赛微电子的半导体收购案,才刚过一周英国又叫停了闻泰科技的半导体收购案。
这绝不是一个好旗子暗记。
拜登上任伊始,各大媒体对他的先容中就着重提到他的外交手腕,善于拉帮结派、搞合纵连横。
现在这一幕幕正是他的风格。
因此,十月的主要会议往后,多次强调信息创新的主要性也是十分及时的。
未来,我国通过收购来扩展和提升半导体实力的这条路可能会越来越窄。对付这样的局势,根据以往履历,相信很快我国也会做出及时的应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不雅观剖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