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5月20日,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思特威,本日正式上岸科创板,这次IPO发行价为31.51元/股,开盘大涨61.89%,以此打算开盘市值达200亿元。
思特威的故事离不开背后掌舵者——徐辰。从前间,徐辰先后就职于多家硅谷芯片巨子,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积淀深厚。2011年,怀揣着打造国产品牌寻衅欧美巨子的梦想,徐辰选择返国创业,成立了思特威。历经数年,思特威悄然崛起,2020年实现1.46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出货量位居环球第一。
一起走来,思特威至少完成4轮融资,身后VC/PE阵容豪华,不乏国家大基金、光远成本、Brizan Ventures、招银国际、芯动能投资、哈勃投资、小米长江家当基金、红杉中国等有名机构的身影,个中遐想创投连投三轮。自2018岁首年月次投资思特威后,遐想创投后来又武断加注两轮,陪伴思特威一起走上IPO敲钟舞台。
当然,这只是遐想创投硬科技版图的一抹缩影。从投资寒武纪开始,遐想创投已专一在芯片赛道耕耘多年,投出了沐曦集成电路、芯驰科技、后摩智能、海光股份、摩尔线程、比亚迪半导体等一众独角兽。而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有着犹如思特威的发展故事。
从清华到港科大
专一11年,他做出市值200亿元
1976年出生的徐辰,本科毕业于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也正是在这段韶光,他开始打仗半导体技能。本科毕业后,徐辰攻读喷鼻香港科技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专业,开始将CMOS领域作为研究方向,并成功拿下了硕士及博士学位。
在港科大念书期间,徐辰参与研究了低功耗、低电压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设计,其成果创造了当时最低事情电压与最高功耗效率的记录,成功得到了多项发明专利,并被多家国际有名期刊及多个国际会议收录。
2004年,从港科大博士毕业后,徐辰怀揣着自己的工程师梦来到了美国硅谷,入职了环球第一家推出商业CIS芯片的企业——Micron Technology.Inc美光科技,担当研发工程师一职。此后,徐辰又先后就职于硅谷多家图像传感器大厂,并改造了成像高速系统架构,办理了系统中的噪音问题,在小像素全局快门像素开拓得到打破性贡献。
彼时正值索尼在CIS芯片领域崛起,徐辰萌生了返国创业的想法。2011年,徐辰带着自己的空想以及创新技能回到了海内,在上海创立了思特威,希望能打造一个中国品牌来寻衅欧美日巨子。
创立之初,思特威选择以安防市场为切入点。但由于短缺IC设计人才,思特威的产品设计进度几次再三推迟。回顾起2014年的那段韶光,徐辰曾感慨:晚上总重复做同一个梦,梦见在大学宿舍,芯片出图了。但现实却是公司险些弹尽粮绝,只能靠变卖公司的一辆车来发人为。
在这个关键期间,徐辰结识了港科大教授高秉强。高教授不仅雪中送炭投了一笔钱,还在技能方向上给出至关主要的建议。此后思特威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推出首款产品130万像素高清CIS芯片一炮走红,2017年芯片出货量便达到1亿颗,同时推出了环球第一颗基于BSI全局快门产品SC130GS。
与此同时,遐想创投团队也关注到了崭露锋芒的思特威。当时,遐想创投管理合资人贺志强判断,随着中国人工智能、5G技能不断发展,及新型设备如智能汽车、智好手机等终端在环球的份额越来越大,前辈芯片和根本芯片的创新领域将呈现出非常多的机会,尤其在上游会延伸出更多的软硬件方向和底层技能。
遐想创迎合伙人王光熙在与徐辰打仗后,双方一见如故,这支创业团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很范例的非常有韧性的团队,有研讨精神,长于思考又能快速适应。并且做的是更新、更前辈的产品,而不是在低端领域做大略替代。”王光熙回顾。
2018年8月,经由一段韶光的调研后,遐想创投决定参投思特威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在此之前,思特威的外部投资方多为个人天使,直到遐想创投进入,思特威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计策投资方,也引来后续多家家当成本的青睐,从而使企业能够大规模扩大产能。可以说,遐想创投的果断脱手,是思特威关键的迁移转变点之一。
此外,遐想创投后续两轮连续加注。时至今日,思特威已发展为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据Frost&Sullivan统计,在安防监控领域,2020年思特威实现1.46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出货量位居环球第一。在新兴机器视觉领域全局快门产品中,2020年思特威也实现2.5千万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而在营收方面,思特威营收也呈逐年升高之势,净利增长快速,并于2020年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
历经数年风雨,思特威本日终于登上了科创板舞台。然而正如徐辰此前所说,IPO对思特威而言只是芯征程的出发点,接下来要迈向更广阔的的天地。
构建一张芯片版图
从寒武纪到沐曦,投资40多家
透过思特威,我们得以一窥遐想创投隐秘的芯片版图。
实际上,遐想创投早在2017年就开始脱手布局芯片,彼时芯片赛道鲜有人问津。
当时,遐想创投将第一笔投资投向了“同门”——寒武纪,后者与遐想一样脱胎于中科院打算所。对付投资寒武纪,遐想创投起初是有一些顾虑的。当时有一段小插曲——遐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资人贺志强曾约请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到遐想聊了两回。故意思的是,双方聊天主题不是科技,而是贺志强想看看这理工科创始人是不是“书呆子”。
遐想创投高等合资人宋春雨补充说,技能出身的创始团队不能仅仅有技能,还要会市场化思考,这样才能让技能落地,在家傍边发挥真正的浸染。终极,遐想创投经由尽调后打消了顾虑。于是从A轮融资开始,遐想创投便陪伴寒武纪一起发展。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成功上岸科创板,成为遐想创投收成的第一个芯片IPO。于遐想创投而言,寒武纪所带来的不止是财务回报,更主要的是基于遐想生态创造的代价。当初投资了寒武纪之后,遐想集团便与寒武纪共同推出了搭载后者智能处理卡的做事器平台,随后又推动了数据中央方面的互助。
这背后正好是遐想创投独特打法的呈现。如今的遐想创投,授予了CVC更多的创新内涵,打造出一套CVC2.0模式——首先,遐想创投的管理运作和决策链路像财务VC机构一样,更加专业、独立和灵巧,这表示在遐想集团公司管理层不会干预项目决策,同时管理模式投委会、中后台等完好。
其次,遐想创投在投资大方向上与母公司计策同等,但不拘泥于当前业务,以更前瞻的目光布局未来创新,成为母公司探路的雷达,和新业务增长点的前头兵。
其余,遐想创投对成员企业更原谅、开放,不需业务绑定、不需站队,而是通过与母公司业务的深度生态联动和全面资源赋能,给被投企业独特的助力,一起发展。
不止寒武纪,CVC2.0模式在思特威身上同样表示。只管连投三轮,遐想创投却不寻求与思特威的绑定,而是在带来计策协同代价的同时,让企业拥有更多的独立性。“我们是带有财务属性的计策投资,最大的诉求是打造以及推动协同生态的发展。”
布局芯片四年,遐想创投捕获了多只独角兽,沐曦集成电路是又一经典案例。去年8月,沐曦集成电路完成10亿元A轮融资,这是在成立不到一年的韶光里得到的第四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十亿元,一举成为国产GPU独角兽。在一众国家级基金、家当成本和有名VC之外,本轮融资还涌现了遐想创投的身影。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算力需求日益弘大,因此更适宜AI新打算环境下的GPU发展前景广阔,沐曦由此进入到投资团队的视野中。王光熙认为,沐曦拥有业内顶尖的全建制团队且长期共事,在芯片行业深耕近20年,这一特质非常有上风。“虽然前一轮没遇上,在A轮进入时估值已较高,但我们仍认为这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时至今日,遐想创投已在芯片赛道布局近40家企业,险些涵盖了各个细分大类,投出了后摩智能、海光股份、芯驰半导体等一批独角兽企业。放眼芯片投资版图,遐想创投所坚持的一贯都因此运用为导向,探求的是未来五年、十年有主要代价的企业。在遐想创投内部看来,只管曾错过许多好项目,但仍会不遗余力投资芯片,以加速实现中国在该行业的崛起。
半导体赛道上,家当成本大爆发
投出万亿市值的伟大企业
进入2022年,中国芯片投资发生了一些新变革。
变革之一是,芯片家当链上游愈加得到VC/PE们的关注,包括国家大基金在内,投资布局也更加向上游发力,尤其是半导体材料、EDA设计等,目的则是将家当链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打通,不再各自封闭。
遐想创投团队认为,“国产替代”确实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驱出发分,但不应该成为机构纯挚的投资逻辑。例如遐想创投仍会将重心放在运用端,关注包含车载、IOT、边缘打算、5G等一系列新兴的运用处景。
即便这样做无法在每个环节都处于领先,但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如果某个环节完备空缺,自然会依赖别人,毕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家当。只有节制一定的技能,才能做到互通有无,才能让‘卡脖子’变成互助与互换。”
此外,科技巨子CVC正在快速崛起。以华为哈勃投资、宁德时期、小米为代表的家当成本,在半导体领域攻城略地的节奏乃至超过了VC。他们一年脱手几十个半导体项目,布局领域更是多管齐下。
当然,每家CVC内部的定位各有差异。在遐想创投这种生态型CVC之外,既有偏计策性投资的,也有强化供应链绑定的,乃至还有比遐想创投更财务化、市场化的CVC。王光熙认为,“大家应共同扶持海内芯片家当,真正把这个家当做大做强,谢绝内卷,共赢才是王道。”
如今,VC圈险些无人不投硬科技,乃至消费投资人也来看芯片项目。而大量投资人涌入,也导致大家对付优质半导体项目争抢激烈,亿元级别的天使轮项目习认为常,行业估值飞腾。在王光熙看来,对付精良的创业团队而言,高估值是为了确保其能真正发挥自身代价,从赛道中突围出来。而真正的泡沫只会发生在一些鱼目混珠的项目身上。
而遐想创投之以是能捕获诸多独角兽,关键在于“研究驱动”和“代价投资”。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代价判断对付遐想创投而言都是最为主要的。因此投资团队在评判每个项目时,都会聚焦代价本身,做到优中选优。“碰着炙手可热的的项目,我们更乐意让子弹飞一下子,不会为了追风口而追风口。”
面对未来,遐想创投仍会连续捕捉巨大家当变革带来的机遇,力争投出更多的独角兽。“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通过早期投资创造并投出万亿市值的伟大企业。”贺志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