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认为华为和复兴已经消逝,但事实并非如此。公正地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
就在德国执政同盟宣告该国紧张5G电信运营商在2026年底前从其核心网络移除华为的部件后,爱立信CEO鲍毅康(Börje Ekholm)揭橥了上述感言。大概一组坚实的数据能证明鲍毅康的判断并非是一种矫揉造作的官方辞令:
爱立信在环球5G无线接入网络(RAN)设备中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5.7%低落到2023年的24.3%,诺基亚上涨了1.7个百分点,为19.5%,而领头羊则是华为——31.3%。若单独打算云做事商在5G商用RAN的市场份额,华为复兴霸占前三中的两席。如下图:

与此同时,在一个看似不为人知的角落,轰轰烈烈存活了四年的Open RAN操持(开放式无线接入网)默默地发布了自身的寿终正寝。
它的去世亡可以从“生理性”、“社会性”两个角度来看。
生理性,即Open RAN从全体RAN代价链中不断萎缩,六年来不升反降。
社会性,即Open RAN体系所标榜的自由开放生态始终未能达到所谓的目标。
数据显示,环球排名的前五的无线设备供应商的份额集中度越来越高,昭示着Open RAN实在走向了它的反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封闭,再加上环球几家头部运营商在Open RAN成本支出的频年低落,如果连最喜好实行Open RAN的运营商们都对Open RAN变得意兴阑珊,那么本日对Open RAN下去世亡证明实在并不为过。
作甚Open RAN?曾经的美好畅想
谈及Open RAN这个若隐若现组织的存在初衷,必须要追溯到古老的2G/3G时期。
在前4G时期,无线接入网包含了基站和管理基站的掌握器两个网元。到了4G、5G时期,掌握器消逝,基站可以直接连接核心网。
基站作为单独的网元,“暗藏”了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商险些所有的利益勾兑。
2G/3G时期的基站完备便是一个黑盒子,它包含了电源,基带,收发机,射频等硬件,以及运行这些硬件的配套软件。至于这些软硬件是如何领悟的,以及硬件有哪些模块组成,大型运营商采购时实在完备不用操心,也无需知道黑盒子里到底有一只兔子还是一只狐狸,打包购买就行。如果出了问题,有华为、复兴的发卖和工程师卖力。大家各取所需,彼此安好。
但是进入到4G/5G时期,随着对数据传输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需求,一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这个基站的黑盒子被分成了BBU(基带处理单元)和RRU(射频拉远单元),中间由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连接。由此可见,这个黑盒基站至少被分成了三块,BBU、RRU和干系的接口——它的设备集成度比较3G时期降落了。
通信设备商的天下和半导体设备、EDA厂商等生态有些类似,便是随着技能路线演进的逐渐透明化,成本支出的飞腾和下贱客户对碎片化供应的排斥,这个圈子变得原来越小,直至集中至四五家头部公司,形成了联手通吃的准垄断局势,这在客不雅观上降落了运营商们的议价权。他们苦“3个3理论”久矣!
(5G RAN的高本钱——3倍于4G的基站数量,3倍于4G的基站能耗,3倍于4G的基站价格)。
传统RAN方案和Open RAN的差异
毕竟,设备商们虽然内部也很卷,但面对运营商,他们非常乐于供应一体化的打包办理方案。
通信技能从3G迁移到4G、5G的过程中,浩瀚运营商们感想熏染到命运的齿轮彷佛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迁徙改变。他们在思考,能否分开采购BBU、RRU和干系软件?
这样可以冲破传统电信设备软硬件一体化、接口高度集成化的“黑盒子”式架构,从而使运营商能够采取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软件、通用硬件以实现模块化稠浊组网,不仅可以降落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还能提升议价能力,降落采购本钱。
于是,2018年,美国AT&T等运营商牵头成立了O-RAN同盟,当时,复兴通讯,中国移动,遐想等都是O-RAN同盟的积极参与者。
客不雅观地讲,O-RAN同盟的成立,符合“软件定义X”的ICT行业大趋势。在5G时期,传统的BBU又进一步拆分成了无线电单元(RU)、分布单元(DU)和集中单元(CU),运营商的选择更多,网络的灵巧性进一步增加。
复兴通讯、诺基亚等环球领先的设备商当初也加入了这个同盟,缘故原由也是看到了拿下一些中小运营商大单的机会,而且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带来的开放接口便利,互通有无,优化自身的软硬件协同方案。
然而,这统统美好的愿景溘然遭遇到风高浪急的地缘政治冲击。随着华为、复兴在环球无线接入网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刺激了美国监管部门的焦虑感。2019年之后,复兴、华为接连受到美国干系“科技-政治”审查部门的严厉打击,后者乃至在2020年遭遇环球商业史上罕见的“一国VS一公司”的全面供应链的割断。
2020年5月5日,在美国五角大楼的扶持之下,由31家环球技能公司组成的Open RAN政策同盟正式发布成立。五角大楼在官方公告中彻底撕去了伪装,以所谓“开放性5G”的理念要把华为和复兴打消在“软件定义RAN”技能共同体之外,Open RAN被涂抹上了浓重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驱动力,希望打造一条可控供应链和生态链。我们不妨比拟一下O-RAN和Open RAN同盟的加入者名单,后者这个圈子,已经找不到任何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的身影。
两个同盟的名单比拟,后者已无中企
如果说,仅凭第一批签署者名单没有中国厂商就断定Open RAN是美国“小院高墙”的具象化还不足有说服力的话,下面这个事实则实锤Open RAN便是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排斥华为和复兴的工具。
2021年8月,诺基亚溘然宣告停息在Open RAN同盟内的活动,给出的情由是公司法律团队判断,来自美国的惩罚风险太高,无法连续在行业同盟内部开展事情。诺基亚已经意识到,公司高下游互助伙伴中有不少中国企业,比如上海金卓科技、超算企业Phytium(数字飞腾)等,已经陆续进入到美国划定的“实体清单”内,虽然这些中企未必是Open RAN同盟成员,但和其他同盟内成员都有商业上的互助关系,“实体清单”的大棒随时可能摆荡下来。诺基亚宣告暂时退出Open RAN同盟,一则明哲保身,一则给其他竞争对手如爱立信等“上眼药”。
如果说O-RAN尚有八分在商言商的味道,那么Open RAN则一分都不到,以党同伐异取向为上。
Open RAN的成立就意味着去世亡
Open RAN同盟四年来长期精力萎顿,本日如行尸走肉一样平常,实在也超出了行业内大多数人的预见。
那么,Open RAN为何没有达到当初O-RAN所冀求的无线电单元(RU)、分布单元(DU)和集中单元(CU)及其软件开放解耦,基站白盒化,降落准入者门槛,形成运营商和设备商互惠互利的空想目的?
早在2020下半年,半推半就加入Open RAN同盟的爱立信就揭橥多篇技能文章和白皮书,阐述Open RAN技能的不成熟和潜在风险。比如,个中一个最紧张的问题是,在传统RAN支配办法下,DU和RU来自同一厂家,DU和RU之间的前传接口由单厂家实现。而O-RAN采取7-2x开放前传接口,O-DU和O-RU可以来自不同的厂家,这就意味着O-DU不能完备掌握O-RU,软硬件解耦增加了对信赖链的威胁,以及开源代码增加了漏洞的暴露等其他安全隐患。
不妨把爱立信的担忧说得更清楚一些:Open RAN就技能层面本身来讲也并不成熟,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无法驾驭,双方都长期处在“无能”状态下,以至于无法用市场催熟的手段加速运行,末了只能在无能且无力的状态下给自己钉上了棺材盖。
首先,参与Open-RAN的运营商的无能。
在Open RAN技能架构下,运营商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Open RAN的产品经理,同时还扮演集成者的角色,来集身分歧供应商不同的方案和IP。
换言之,他们不但是卖力烹饪的大厨,还要卖力亲自去菜市场采购。Open RAN理论上把商铺上所有摊位都打开,可以让选购者任意自由挑选性价比最高的食材。问题是,如果做出来的饭菜有问题,谁来卖力?能否追溯到某一家摊位的原材质量?抑或是食材没问题,是厨师的厨艺不过关?这就不好找背锅人了。如前所述,在传统的RAN架构下,由某一家设备商卖力打包所有的软硬件集成方案,方案供应方和背锅方是同一个,反而不会涌现这个问题。
有限封闭,权责明确;自由开放,相互甩锅。这么多年来,ICT行业的各个赛道常常会涌现这种局势,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其次,参与Open RAN的设备商的无能。
Open RAN架构明确指定,RU、DU和CU单元之间的接口许可运营商组合匹配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单元。接口是开放的,而且美其名曰通用接口。但从一开始,但每个单元上运行的硬件和软件仍旧属设备供应商特有。ASIC即专用定制芯片能供应最佳的性价比,迄今为止一贯是大型设备供应商的首选,但ASIC须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知识。
在RU、DU和CU网元模组的架构过程中,诺基亚再次充当了吃螃蟹的小丑。为了提前抢占市场,诺基亚采取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办理方案搞DU和RU。比较ASIC,FPGA由于现场可编程性,以是灵巧度和通用度高,特殊适宜算法迭代快的运用处景。但FPGA的总资金投入实在远高于ASIC,诺基亚虽然通过后期再编程可以提前上市,抢占赛道一时爽,但后期的迭代掩护让他们苦不堪言,2021年之后不得不放弃FPGA再次调换ASIC方案。
在基站设备领域,每每会涌现一步踩空步步掉队的局势,诺基亚的失落误让华为、复兴在美国制裁之下,市场份额和客户数量依然不断攀升。诺基亚退出Open RAN的部分缘故原由也是由于看到同盟成员各个心怀鬼胎,前景黯淡。
结语 Open RAN依然离不开华为
华为和复兴坐观成败,拂袖而坐,Open RAN便轰然倒下。
外媒还纷纭指出,另一大赢家是三星电子。紧张缘故原由是三星电子虽然加入了同盟,但从一开始便密谋独吞某一家运营商的硬软件集成方案,当时还是“太子”的李在镕出狱后第一件事便是直飞美国,拿下了Verizon 5G RAN基站大单。三星反其道而行之成为同盟内的最大赢家,正好解释了Open RAN的底层逻辑是走不通的。
即便是硬往下走,Open RAN依然无法剥离华为。
网元及其管理软件是一个整体,通过专有接口这样一个“脐带”与母体连接。让另一个参与者可以更新和掌握华为的RAN并非不可能,但华为必须向该方开放其接口互联技能。虽然管理Open RAN软件的用度只占5G网络总成本支出的1%,险些占不到任何运营本钱,但由于华为节制着接口互联IP,只要华为不授权其IP协议,那么替代者将会连续被挡在门外,不得不重新设计一套RU、DU和CU互联方案。
Open RAN背后的紧张推手——五角大楼,大概到现在不太明白在5G无线接入网领域必须要秉承“利己者生,利他者久”的原则。以开放之名,行封闭之实而速朽,Open RAN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末了一个。
本文系不雅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不雅观点,不代表平台不雅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深究法律任务。关注不雅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逐日阅读意见意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