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3年进入海鸥表厂,我从最开始时对所从事事情的懵懂,到后来历经多年的积累,量变到质变,取得了后来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果的十年,分为三个阶段:1.从2003年到2004年的学习阶段;2.从2005年到2008年的发展阶段;3.从2009年到2013年的成熟阶段。
学习阶段
我的本科专业是自动化,学过的机器知识十分有限。只是有一点我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上风,我自小就很喜好机器,特殊是我的母亲便是海鸥表厂的老员工,耳濡目染让我对表有了很深的印象。2003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觉得很有纪念意义),我进入海鸥表厂。而后,我被安排进入前方车间演习体验。这对付要成为一名研发技能职员来说深入生产一线是一门必须课,通过这门课可以理解到机器表机芯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怎么做出来的,末了怎么组装成为一枚合格的机芯。这门课持续的韶光不是很长,对付我自己想全面理解,交融贯通制表的所有流程、加工工艺和制作履历来说,须要在日后从事机芯研发的过程中,故意识的走进车间多学习,多见识,特殊是跟很有技能功底的老师傅们取经。

演习结束后,我正式进入技能中央开始从事产品研发事情。我很荣幸地跟随我的师傅,现任技能中央副总工程师--周文霞学习机器表机芯的研发设计。周工毕业于从前的天津大学计时专业(现已并入精仪学院),业务能力相称突出。同时,有好几位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对产品研发回富有一腔激情亲切的老一辈高等工程师,教授了我非常富余的专业机芯设计理论知识和零部件的制造履历。每一位前辈就彷佛宝库一样蕴藏了让我受之不尽的财富,而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仰之情。他们给予我的不但是知识和履历,还有更为主要的那份做技能的执着与坚持精神,为了自己的理念奋斗终生的态度,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在这个阶段,我基本上都因此学习为主,学习包括两个方面自学和师傅们学习。我深感对机器表的理解很肤浅,以是找来了大学机器专业干系的书本恶补根本知识,来填补自己的知识储备。合营师傅做机芯设计项目,虽然都是个中的某一个部分,但是点点滴滴的积累都是自己要学习的。碰着了想不明白的,就去请教那些老师傅们,设计方面的请教设计研发前辈,加工方面的请教资深的技师。
曹维峰打仗到的第一款陀飞轮产品是ST8001
发展阶段
经由近两年的事情实践,尤其是在周工与各位前辈的辅导下,我对机芯的设计流程和技巧基本节制。2005年初,我在师傅的授意下,开始独立做设计任务。虽然给我的这些项目不须要多么繁芜的设计,但是再大略也须要完全的设计流程。我想这是磨砺自己的必经之路,不能由于大略而懈怠,不能好高骛远,必须要脚踏实地,这是我始终要坚持的。
曹维峰设计的第一款陀飞轮产品ST8003
曹维峰设计的第二款陀飞轮产品ST8006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参与了海鸥核心技能陀飞轮的换代产品--同轴式陀飞轮的研发事情。这次是我首次全面打仗陀飞轮技能的研发,虽然当时只是卖力图纸的绘制,但是出于个人对技能的热衷和强烈的求知欲,我把陀飞轮从理论的打算到项目方案的确认,完全的研发过程都熟习了一遍。
曹维峰参与设计的陀飞轮产品ST8260
到了2006年,我又参与了海鸥双陀飞轮产品的研发,这是海鸥首次研发繁芜款陀飞轮产品,其难度比较大。前后做了三次样品试制,直到2007年才成功做出来成品。2008年,海鸥在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推出了双陀飞轮机器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只是这次展会涌现了一次危急,瑞士制表大师对海鸥双陀飞轮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专利质疑,认为有侵权的嫌疑。经由裁判委员会的专家仔细核对,终极得出未侵权的结论,海鸥赢得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
曹维峰参与设计的陀飞轮产品ST8080
而后,我经历了三次充足自己的学习机会:
1.2008年4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是仪器仪表工程,终极以一篇题为“陀飞轮机器表的剖析与改进”毕业论文完成了学业。近两年的学习进程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本,让我学到了很多当今前沿的科技知识;
2.2008年7月至8月,我参加了由西安钟表研究所的老师们为海鸥的全体技能职员进行了腕表知识的培训。通过这次非常系统的培训,我把腕表根本理论,材料,标准等内容都熟习了一遍;
3.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被选派参加了由天津科委组织,河北工业大学举办的“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将近一年韶光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在世界上非常盛行,在海内起步不久的“发明问题办理理论”。此理论让我理解到原来做创新也要有理论方法做强有力的支撑。这次培训为我日后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起到了至关主要的浸染。
在这个阶段,我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创新?如何做到创新?若何才可以真的打破钟表王国瑞士的专利壁垒?我得到的答案是紧张的是夯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踏踏实实的把专业知识学好,并且再深造努力学习更多的本领域知识以及非本领域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成熟阶段
到了2009年,我进入了第二高档机芯创作室,作为主任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研发事情,紧张的研发方向是高档繁芜陀飞轮机芯的研发与新材料的运用等课题的研究。2010年“海鸥”迁入新建成的工业园,同年我与我的团队被调入新成立的博士后科研事情站事情。我们所承担的重点项目中有以下几项(这些项目的研发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腕表的走时精度而设定的,并且都很具有寻衅性,这是我最喜好做的):研发前辈的无卡度摆轮游丝系统摆轮游丝系统相称于腕表的“心脏”,而无卡度构造战胜了原有有卡度构造的弊端,可以将机芯的走时精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此项目开始研发,属于机器表的根本研究,须要理论方面的精密打算与构造的绝对合理性,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失落败。此技能得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称:腕表的可调节摆轮,专利号:CN200920250256。
海鸥无卡度摆轮游丝系统陀飞轮产品ST8260W
研发ST8550行星双陀飞轮机器表机芯
此项目于2010年开始策划,核心技能得到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一种带有既自转又公转的陀飞轮机器腕表,专利号:CN200910067648。其技能特色是两个陀飞轮被放在了可以旋转的平台上,既以每1分钟/周的速率自转,又在转盘的带动下以12小时/周的速率公转。陀飞轮内部的调速机构运动轨迹更加繁芜,又结合了双陀飞轮均匀偏差的技能上风,让此款腕表的走时精度可以提升。此技能于2014年得到了日本专利授权--专利号JP2011544767,同年又得到了德国专利授权--专利号DE112009000624T5。
研发ST8520双轴立体旋转陀飞轮机器表机芯
2013年3月,第一只双轴立体旋转陀飞轮机器表机芯的样机试制成功。其技能特色是:陀飞轮从平面旋转升级为立体旋转,运动轨迹变得更加繁芜,可以更好的减少由于地球引力所导致的位置偏差,提高腕表的走时精度。此技能于2013年12月得到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一种机器腕表的双轴陀飞轮机构专利号:CN201110142886。我根据自己的设计创意,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奇翼1号”。
“奇翼1号” 陀飞轮机器表图
研发ST8530三轴立体旋转陀飞轮机器表机芯
转眼间过了一年,2014年3月第一只三轴立体旋转陀飞轮机器表机芯的样机试制成功。其技能特色是:陀飞轮的运动轨迹从二维的柱状立体旋转转变为三维的球状立体旋转,调速系统的运动轨迹繁芜度会更为提高,腕表的计时精度会随之更进一步提升。
“奇翼2号” 陀飞轮机器表图
结语:作为海鸥人十年,我由浅至深地认知了机器腕表的技能内涵和无尽的拓展空间,让我从开始的无聊乏味到后来的沉醉痴迷,从本职事情到兴趣爱好,深刻地体会到研究技能、传播技艺带给我的无尽快乐。我想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地沿着这条路武断地走下去。我会连续努力,奋发图强,创造出更精良的成果。
总结:(图/文 腕表之家特约作者 曹维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