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娟
9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在《循环研究》杂志在线揭橥研究论文,揭示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中一种特定生物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少心功能损伤,从而为心肌炎的发病及治疗供应了新思路。
汪道文教授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其最常见的发病缘故原由是病毒传染。普通急性心肌炎多数表现为活动后轻微的胸闷心悸不适,严重的表现出急性心力衰竭乃至猝去世。由于目前对付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理解有限,缺少特异性治疗。
于是,汪道文提出新思路:是否能找到一条主动出击的“抗病毒”治疗路径,增加心脏的“抗炎”能力,从而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
汪道文团队从临床出发,通过检测临床样本,首先揭示心肌炎患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EETs含量明显低落,这与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表达量及活性增加干系。在柯萨奇病毒(CVB3)勾引的心肌炎动物模型中,也有相同的创造。
花生四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坚持机体细胞膜的构造与功能上具有主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EETs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在特定细胞或部位发挥的特异性功能——“抗炎”保护,但它却不“稳定”,很快会被sEH水解酶给“消化”掉。如果利用sEH抑制剂,抑制sEH酶活性,减少EETs的代谢,从而间接增加EETs,就可能使其发挥“抗炎”等生物学功能。
该研究资料图片
进一步在动物和细胞的机制研究中创造,通过抑制sEH或外源性运用EETs使其水平增加,以减少柯萨奇病毒的复制,显示出了抗病毒效应,从而减轻病毒传染引起的心功能损伤。
该研究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运用EETs/sEH抑制剂的抗病毒浸染供应了思路,sEH抑制剂有望成为补充现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新策略。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纵目新闻心血管康健群!
(QQ:524096768)
(来源:纵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运用市场下载“纵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供应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