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少女玫瑰心 2025-01-22 08:31:2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但正是在这次沟通中,有一个看似和发布会本身关系不太大的问题,却引起了我们的格外关注。
事实上,vivo X系列的“起步”,靠的曾经是出众的HiFi音频设计,但是最近这几代的vivo X系列机型虽然依然保留了独立的Hi-Fi DAC,但在方案设计上已经难以再让人感到激动,因此vivo方面是否有依然在手机音质方面持续努力也受到了关注。

面对这个略显尖锐、但很明显出自“虔诚用户”的疑问,vivo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韩伯啸并未回避。
他表示,自己也常常“以为难熬痛苦”,并且常常打电话去追问(Hi-Fi)芯片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智能

据韩伯啸所述,vivo找了很多互助伙伴帮忙、也收了很多货,但是“这个方向确实有逐渐变小众的情形”,小型化的音频强化方案,很多(上游)厂商都已经不做了。
以是vivo现在也只能在坚持现有Hi-Fi DAC设计的根本上,更多地去开辟无线音频技能的新领域。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Hi-Fi手机面临“缺芯”?其实只是技能进步的一定_芯片_音质 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游厂商不缺HiFi新芯,但他们确实没怎么考虑手机

诚笃说,虽然我们三易生活此前没少吐槽过有线音频、特殊是高品质的有线音频设计,如今在智好手机上“衰落”的情形。
但这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厂商方面的干系人士公开坦诚了干系现状,并且明确将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上游芯片的短缺。

Hi-Fi音频芯片到底缺不缺?如果大家平时有关注音频产品领域就不难创造,实在上游音频厂商,最近这两年并没有少出新款的音频DAC方案。

比如老牌大厂ESS,就先后推出了中高端定位的9068AS、9069,以及前段韶光刚铺货的新旗舰9039PRO和9039Q2M。

旭化成在经历了工厂爆炸事件、AK4499停产后,也于今年正式推出全新的AK4499EX方案。
虽然它的单芯片通道数减半,但只要采取双路配置,再加上与之搭配的独立数字处理芯片AK4191EQ,就能收成比前代旗舰更极致的音频信噪比,客不雅观上可以带来更好的音质。

除此之外,此前在音频领域不算出名的厂商ROHM(罗姆),也趁着前两年旭化成缺货的档口努力了一把,推出了参数比肩顶级旗舰的DAC芯片BD34301EKV。
现在它也得到了不少高端Hi-Fi设备的采取,可以说在客不雅观上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除此之外,诸如CS43198、CS43131M这些经典产品,即便是放到现在,其130dB以上的信噪比也绝对堪称顶级。
实际上它们在市情上也绝不后进,依然有大量新品采取。

某新款DAC芯片的官网,在演示用场时直接出示了一台SACD唱机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含糊?别急,实在事情的实质并不繁芜。
由于在前面所列举的这些Hi-Fi芯片中,除了ESS9039Q2M这一款新品,以及已经在市场上混迹多年的CS43131M之外,险些就没有几个能真正用得手机里去的。

缘故原由很大略,由于绝大多数的新款Hi-Fi芯片,在设计时针对的便是高功耗的播放器设备,或者是多声道的家庭影院场景。
只管它们确实音频参数很高,但功耗、发热也非常“暴力”,再加上原生八声道的架构,真塞进手机里不仅会成为严重的热源,功能上也会是纯纯的摧残浪费蹂躏。

HiFi手机的衰落,只是行业再次细分的一定

追溯历史实在不难创造,“随身听”以及mp3设备的大规模兴起,基本上是千禧年前后的事情。
此时,以CD、SACD、DVD-Audio为代表的高音质、超高音质家用Hi-Fi设备,早已发展了很多年。

也便是说“随身听”这种观点,实质上实在便是一种以捐躯音质为代价,向原来买不起高价Hi-Fi设备的消费者,推广“听歌”这莳花费需求的市场营销行为。

而随着部分消费者被“随身听”筛选出来,他们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对更高音质的追求,再加上后来移动网络的发展,以是当手机的听歌需求日渐普及时,部分厂商推出的“Hi-Fi手机”的观点,就会被大众用户所普遍接管。
毕竟Hi-Fi手机的音质、听感,客不雅观上是可以直接“秒杀”普通手机的,以是稍有追求的消费者很随意马虎就会认同这种新的产品形态。

但问题就在于,音频设备天生对功耗、散热有着不低的需求,大家可以很大略地认为,音质越高的电路,功耗基本上一定是越高的。
可是手机不能塞进太高功耗的Hi-Fi芯片,以是这就导致Hi-Fi手机只管从技能上来说是个创新,但是它的“上限”非常低,以是险些很快就碰着了技能瓶颈。

然后,市场就再一次发生了分解。
一部分厂商将Hi-Fi芯片从手机里拿出来,做成了外置的“小尾巴(小型解码放大设备)”,办理了音频电路的体积、滋扰和散热问题;另一部分厂商干脆放弃了“手机”的功能,转而去做大体积、塞进更多电池和滤波电容的“Hi-Fi砖头(即大体积随身播放器)”。

这两种设备一种只要几百元,另一种价格可能动辄上万,但它们的共通点就在于都打破了“Hi-Fi手机”固有的技能瓶颈,能够轻易地做出比手机内置Hi-Fi芯片好得多的音质,完备可以知足有更高需求的消费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耗费更高的本钱、在极其有限的机身里连续探寻更高效的Hi-Fi设计,就变得毫无代价了。
由于“小尾巴”、“大砖头”厂商可以用大略得多的电路,轻易实现超越你的音质效果。

另一方面,是日然也就会“反馈”到上游芯片厂商,匆匆使他们不再推出专为低功耗优化的新款Hi-Fi DAC,而是重新专注于高功耗、高音质、高本钱的传统产品线。
以结果来说,Hi-Fi手机“缺芯”、同时用户也不再关注这条产品线,实际上并非什么遗憾,反而是技能、需求双双进步所导致的一定结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