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吸收到的时码旗子暗记,由吸收电路整理放大移传给微处理器MCU ,微 处理器MCU 设计以12点整为走时基准点,并打算应走的指针位置,驱动 马达和指针齿轮组,由时、分、秒指针指示出精确的韶光。
低电压侦测电路IC 额定电压为1. 3V,当低电压侦测电路IC 检测到电路电压 高于额定的1.3V时,电池对储电模组的电容充电,并供应微处理器MCU 电能,微处理器MCU驱动马达让机芯正常事情;在时钟走时一定韶光后,当低电 压侦测电路IC 检测到电路电压低于额定的1. 3V时,微处理器MCU 将停滞驱动马 达及指针齿轮组迁徙改变,并影象住各指针位置,此时征象提示用户改换新电池。
1.自动吸收

装入1节5号电池后(这里指电波钟),秒针会先定位于钟面12点位置。然后,时针和分针会定位于4点、8点或12点三个位置之一。然后,三针定位后,开始吸收,此过程三针处于静止状态。正常吸收到韶光后,表针快速追至标准韶光位置,此过程最长约需4分钟。若收不到旗子暗记,三针处于静止状态。
2.手动吸收
在正常走时状态下,按下设置键(SET)持续4秒钟以上,此时表针开始迁徙改变到下一个初始位置(12:00、4:00、8:00个中之一),并开始吸收旗子暗记。吸收旗子暗记韶光不超过10分钟。吸收到标准韶光旗子暗记,电波钟韶光将调度到吸收到的标准韶光;未吸收到标准韶光旗子暗记,电波钟将返回到原来韶光。
下面拆解图它有2组马达:
(1)秒驱动的一组(左面的,就3个齿轮,含转子),
(2)时分针驱动的一组(右面的),是相互独立的。秒轮并没有把驱动连续往下传,而是到此为止了。当电池被连通后,秒驱动的马达首先立时就开始迁徙改变,使秒轮大约迁徙改变1圈或1圈多一点,轮片会停在有空的位置处,(当它行走到E型框架下面的时候),马达自己到达哪个位置就停,因此也叫“马自达”,然后,时分针驱动的那一组马达(这组马达转子大约至少推动6个齿轮,因此也叫“马6”)。
它们(时轮,分轮,秒轮)都是顺时针的旋转,这组要转的韶光比较长,大约2-3分钟才停,如果再让它重新开始自动走动计时,须要等待8分钟,但实际上好象没那么长~~大约只有3-4分钟~~~~~在钟正常迁徙改变的时候,时分驱动马达是每10秒迁徙改变一次的~~仔细不雅观察,分轮片上也有一个部分有呈弧形排列的4个小孔(剖析在它下方的时轮上,一定也有孔洞和它对应)。
它也通过了E型支架的下方,而秒轮片则是通过E支架的上方~~~可见~旗子暗记源在中间的~(它向高下2个方向发射旗子暗记)估计,是利用了红外或镭射的事理,和光电的意思差不多,(晚上黑灯不雅观察,没瞥见有亮),定位的十分精确,以至于,秒轮上的哪个针孔和机壳上的孔非常同等(按秒针的时候,须要用针状物插进这孔洞,使秒轮片固定)创造没有~这个钟没有拨针的旋钮~调度时分针要按SET钮--然后按REC的存盘~~~丈量了一下~~电路功耗还不小--大约200微安旁边--(电路调度时候3毫安)~~~一节5号~电池能用多永劫光?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