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编译
编辑:shanshan
车用芯片荒未解,主沙场转至中国。

7 月 19 日,据路透社宣布,新加坡贩子 Kelvin Pang 正准备利用中国的车用芯片荒赚进 2,300 万美元。
他买下了 62,000 个微掌握器(MCU),目前存放在喷鼻香港的仓库里,打算以每个 375 美元的价格在深圳出售。这批 MCU 的德国原始买家当初买进本钱是每个 23.80 美元,但 Kelvin Pang 不愿透露自己的接手价格。
他说,过去两年的环球芯片荒,让这种原来靠薄利多销的转手贸易,变得暴利潜力十足。
1、汽车芯片环球短缺
环球的电动汽车行业呈爆发式增长,对汽车芯片的需求进步神速。
从 2020 年 9 月以来,因缺芯导致歇工、停产问题非常突出,汽车芯片保供压力空前。2020 年下半年以来,在疫情,需求等多重成分影响下,缺芯问题持续影响 ECU 正常供应 和整车生产制造,部分领域芯片供应有恶化趋势。
2022.3 月,环球汽车芯片均匀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周期)相较于 2 月增加了 两天,达到 26.6 周,创自 2021 年 3 月以来的历史新高。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 AutoForecast Solutions 的最新数据,截至 7 月 10 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环球汽车累计减产 264.86 万辆。该机构预测,到今年年底,环球汽车制造商将因缺芯减少 355.15 万辆汽车。
“半导体形势非常严厉,将在今年和明年对全体行业构成寻衅”,梅赛德斯奔驰首席实行官 Ola Kaellenius 在 6 月尾举行的路透社汽车欧洲会议上表示。他透露,只管市场颠簸很大,但梅赛德斯奔驰仍有大量订单积压。
上个月,丰田汽车公司将其 7 月环球生产操持减少 5 万辆至 80 万辆,并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仍旧难以展望未来,因此生产操持可能会降落。”
根据路透调查的五大厂商 100 款车用芯片,新订单交付期均匀须要一年旁边的韶光。为了应对供应紧张,通用汽车、福特和日产汽车等环球车厂各显神通以确保供应,包括与芯片商直接会谈、提高价格等等。
但根据路透采访 20 多位汽车商、供应商、贸易商等行业人士及中汽中央 (CATARC) 专家,中国汽车业前景相对较为不利。
2、主沙场转移至中国
中国是天下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在碳中和大势下,海内新能源车市场持续火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在国家购置税减半和地方政府匆匆汽车消费等政策拉动下,海内新能源汽车 6 月销量达到 59.6 万辆,环比增长 33.4%,同比增长 129.2%。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将 2022 年整年海内新能源车销量预测上调至 600 万辆(原预测为 550 万辆)。
但是,面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汽车芯片供应却无法知足需求。其余,上个月结束的上海一个紧张汽车制造中央的零 COVID 封锁加剧了供应链紧张的局势,这也使得中国电动汽车的短缺比其他地方更加严重。
“长期以来,中国一贯将其在芯片生产方面无法完备独立视为一个紧张的安全弱点。”有国外学者向路透社表示。
汽车半导体按种类可分为功能芯片 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及其他。这个链条上的紧张玩家,基本都是欧美日韩等国的巨子,英飞凌、恩智浦、瑞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博世等等。
这一轮汽车缺芯潮中,最短缺的是 MCU。MCU 并不是指某一款详细的芯片,它是微掌握单元的缩写,别号单片机,为不同的运用处所做不同掌握功能。从汽车的车窗、雨刷、座椅,到引擎掌握、自动驾驶等,都须要 MCU 芯片。一辆汽车可能会安装上百颗 MCU 芯片。
中汽中央高等经理 Li Xudong 向路透社表示,MCU 占汽车芯片总本钱的 30% 旁边,但它们也是中国最难实现自给自足的种别,他补充说,海内企业只进入了低端市场的空调和座椅掌握用芯片。
他表示,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已经开始设计和制造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IGBT),正在成为海内的替代方案。
3、供需失落衡 待价而沽
供需错配之下,芯片短缺成了制约汽车厂商发展的绊脚石,这背后同时滋长了一个待价而沽的地下市场。
去年 6 月中旬,喷鼻香港发生一起“芯片大劫案”,一物流公司在运输途中,代价约 500 万港元的 14 箱芯片被劫。圈子里盛传着一个段子:这起案件中,抢芯的人实在是买家。“这批芯片本来谈好了价格,但卖家临时坐地起价,买家非常生气,于是找人把货抢过来了。”
虽然这个段子真假难辨,但其实反响出汽车芯片行业的紧张气氛。“拿不到芯片,就造不出车。”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感叹,“在近几十年的芯片行业历史上,险些从来没有涌现过汽车厂由于芯片缺货而停产的,2021 年汽车行业的缺芯潮,该当是历史上第一次。”
事实上,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不少人开始铤而走险。据路透宣布,两位熟习交易情形的人士称,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争相寻求变通,转向中国的紧张芯片交易中央深圳和“灰色市场”,即合法发卖但未经原制造商授权的中间商供应。
当然,灰色市场有风险,由于芯片有时会是回收再制造产品,标签不当,或者储存环境使其受损。其余,许多深圳的中间商是被价格飙升所吸引的新进者,但对他们买卖的技能并不熟习。
Kelvin Pang 的贸易买卖便是在外洋买进原来可能被报废的电子产品库存,再转卖给中国的买家。他买下了 62,000 个微掌握器(MCU),目前存放在喷鼻香港的仓库里,打算以每个 375 美元的价格在深圳出售。他说,有人出价要以每个 100 美元、总价 620 万美元买下,被他谢绝了。
“那些车厂总得要用饭,”Kelvin Pang 这样对路透说。“我们有本钱可以等。”
资料来源: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how-china-became-ground-zero-auto-chip-shortage-2022-07-18/
https://mp.weixin.qq.com/s/wsv9YPXaixZ89aYoe-vT1Q
https://mp.weixin.qq.com/s/RMF3Db8Yr1yTY0b-Tv1ndw
https://mp.weixin.qq.com/s/AUamECj5Iu6Suzc7OyFTdg
https://mp.weixin.qq.com/s/KdKzl4SjlnmzRq7DWN52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