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株式会社(简称“复旦微”,01385.HK)是一家身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公司,业务包括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及其他芯片的生产,均涉及到中国卡脖子的技能领域。这次回A冲击科创板,复旦微操持发行不超过1225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5%,将于本月31日上会。
2000年以“上海复旦”的名称上岸港股,截至2021年3月25日总市值75.01亿港元,市盈率(PE)为47.32。这次更名“复旦微”上岸科创板,将采取第二套上市标准,即估量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业务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15%。
寡头挤压下,生存空间在哪?
从产品收入占最近看,占比36%、31%的收入来源是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的发卖,其次,智能电表芯片与FPGA等芯片分别占比12%、11%。

其主营的芯片业务处于寡头垄断市场中,安全与识别芯片可分RFID芯片与NFC芯片两个系列的生产,NFC是在RFID的根本上发展而来的,都是基于地理位置附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旗子暗记传输,由于NFC与RFID的分外与同一性,市场上干系厂商和团体支持NFC较多,RFID由于标准较多导致统一较为繁芜。
RFID紧张运用于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NFC则更多运用于手机支付、一卡通等领域。目前NFC技能在日韩运用广泛,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于机场登机、信用卡、支付卡、一卡通等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内NFC运用领域较少,还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第一大主营业务NFC芯片生产的寡头垄断厂商集中在国外,列为第一的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也是NFC论坛创始厂商之一,此外还有恩智浦(独立出飞利浦)、INSIDE Secure、ST、英飞凌、博通、索尼等,海内除复旦微外,还有四川华大恒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NFC从二战发展至今,技能已较为成熟,在国外尤其这天韩的遍及较为成功,但在中国的推广还受根本举动步伐、商业模式以及行业竞争等阻碍。
第二大主营业务非挥发存储器,即存储芯片,同样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前瞻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存储芯片的细分领域,DRAM仍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主导、NAND Flash半数市场由三星和铠侠霸占,NOR Flash市场中,北京兆易创新位列前三。
复旦微主营的EEPROM、NOR Flash、SLC NAND Flash均未上榜,海内紧张的芯片存储头部厂商的各细分领域也均没有复旦微的身影。
盈利负增长,高层变动频繁
前瞻研究院2019年中国存储芯片营收情形比拟中,兆易创新营收25.56亿元、紫光国芯营收8.43亿元、聚辰股份营收3.60亿元。招股书表露的复旦微2019年存储芯片营收2.96亿元,其市场霸占率、定价能力仍有待加强。
作为新型家当,复旦微2017-2020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10亿元、14.13亿元、14.57亿元、7.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9亿元、1.28亿元、-1.50亿元和0.69亿元,2018年、2019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4.35%、-217.35%。比起兆易创新2019年净利润增长49.85%,复旦微的经营显然是不合格的。
此外,复旦微的业务本钱逐年增加,2018年同比增长6.85%,2019年同比增长17.31%,比拟主营业务的增速,本钱增速上升更快。2017-2019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50.93%、46.62%、39.46%和 46.67%。复旦微招股书中对此阐明为前两大主营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售价降落的影响。
作为技能驱动型企业,复旦微的研发投入良好,2017-2020年上半年,复旦微研发用度投入分别为3.95亿元、4.13亿元、5.62亿元、2.15亿元,分别占比27.24%,28.99%,38.18%,29.79%。
然而,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复旦微高层职员及核心技能职员频繁变更。自独立非实行董事陈宝瑛因高龄于2019年3月30日辞去职务后,同年3-8月,张永强、林福江辞任独立非实行董事;姚福利、辞任非实行董事;徐志翰、李蔚、韦然辞任监事;此外高等管理职员也分别于2018年5月及2019年2月发生过两次变动。
对付高等领导人及核心职员变动的缘故原由,招股书中并未作出阐明。
FPGA研发道路漫漫
招股书显示,复旦微是海内首个研发出百万门级、千万门级FPGA芯片的公司,目前的研发进程勾留在28nm亿门级量产出货。
招股书显示,复旦微这次召募资金6亿元,个中3亿元用于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研发及家当化项目,3亿元用于发展与科技储备资金。据悉,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的核心技能涉及现场可编程技能与FPGA的研发。
FPGA芯片的生产同样处于寡头垄断市场,相较于以往芯片,FPGA芯片具有可依据不同场景重新编程的特点,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论是在航天、工业、通讯、电子消费领域,还是新兴的5G、自动驾驶、云打算、物联网领域,FPGA的市场需求都将不断提高。研究机构MRFR统计,FPGA芯片2022年市场需求有望破百亿大关。
然而,FPGA芯片市场长期被外资霸占,呈现“两大两小”的垄断格局,赛灵思、Altera为“两大”,2019年合计占环球FPGA芯片市场87%的市场份额,合计占中国80%的市场份额;莱迪斯和美高森为“两小”,合计占5.6%的环球市场份额与13%的海内市场份额。
留给我国FPGA市场的空间仅4%,在这4%的市场份额中,复旦微并非最优。包含复旦微在内的京微齐力、高云半导体、上海遨格芯、紫光同创等八家企业目前最高均勾留在28nm到14nm的过渡期,而赛灵思在7nm技能后,已不再通过制程迭代,更多依赖芯片架构的创新来实现性能的增强。
基于此,复旦微的芯片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